分享

体内湿气如何去除,名老中医王文友推荐这三方

 孙行者苏 2017-08-10

现代生活,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少运动等已成为常见的致病因素。体内湿气不除,亦与这些因素有密切关系。湿邪缠绵,影响机体功能,如何去除体内湿气?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名老中医王文友先生对内湿证治的理解,他调治 “内湿”常用三方,一起去看看吧~~

体内湿气如何去除,名老中医王文友推荐这三方

因脏腑功能失调而致水湿内停的病证,称为“内湿证”,其中以脾虚为主者居多,其临床特征表现有:身体沉重,关节疼痛,固着不移,胸闷,恶心呕吐,口不渴,小便短少,大便不畅,舌苔垢腻,脉濡或缓等。

《内经》对湿邪和内湿证的认识,可以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一语作为总结。《伤寒杂病论》列出了湿邪致病的多个独立病种,如湿痹、历节、肾着、脘痞、黄疸、黄汗、下利等,范围涉及内、外、妇诸科,并对这些病种的证治进行了专门论述,开创了湿病辨证论治的典范。

对于内湿证的治疗,仲景提出“湿邪在里,但当利其小便”,使《内经》中“淡渗”“开鬼门、洁净府”的治法更加具体化,还创制了众多治疗湿病的方剂,如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防己黄芪汤、茵陈蒿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栀子柏皮汤、肾着汤、芪芍桂酒汤、五苓散等。

内湿的治疗原则,首先应分标本,祛邪治其标,扶正治其本。治湿不离调气,气化则湿化,气化的关键在于调动机体本身内在的脏腑功能,使气机运化则湿自除。

常用的祛湿三方

1、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

杏仁10~15g,生薏苡仁20~30g,白蔻5~10g,半夏10~15g,厚朴6~10g,滑石20~30g,竹叶5~6g,通草5~6g。

方中用杏仁宣肺化湿,蔻仁、厚朴、半夏芳化理气燥湿,通草、薏苡仁、滑石淡渗利湿,竹叶清透热邪,合奏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效。

本方主治湿温初起,湿气留连三焦,湿重于热者。

若表证明显者可用藿朴夏苓汤以利湿疏表。湿热在中焦,湿热并重者可用黄芩滑石汤,则清热利湿两者兼顾。

2、达原饮(出自《温疫论》)

草果6~15g,厚朴3~15g,槟榔15~20g,黄芩3~10g,知母3~10g,芍药3~10g,甘草2~5g。

方中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厚朴芳香化浊,温开中宫,祛湿理气。槟榔辛散湿邪,化痰破结,使邪速溃。三药气味辛燥,可直达膜原,一宣透,一温开,一破结,调理气机,以复脾运。黄芩清热燥湿,治内遏之湿热。知母清热养阴,防温邪化火伤津。芍药敛阴和里,防辛燥耗散伤阴。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清热解毒之功。

本方为治疗湿温伏邪的首要方剂,主治憎寒壮热,日发1~3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

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

如湿热之邪有内传阳明之势,出现胸膈满痛,大渴烦躁,可加用大黄6g下之。

3、藿香正气散

本方原为治寒湿郁阻表里之剂,去紫苏、生姜、白芷、桔梗、白术、大枣、甘草,加杏仁、神曲、麦芽、茵陈而成为《温病条辨》中的五加减正气散。

一加减正气散:藿香6g,厚朴6g,茯苓6g,陈皮6g,杏仁6g,神曲5g,大腹皮3g,麦芽5g,茵陈6g。

二加减正气散:减去杏仁、神曲、大腹皮、麦芽、茵陈,加防己9g,豆卷6g,通草5g,薏苡仁10g。

三加减正气散:按一减神曲、大腹皮、麦芽、茵陈,加滑石20g。

四加减正气散:按一减杏仁、大腹皮、麦芽、茵陈,加草果3g,山楂15g,改神曲6g。

五加减正气散:按一减杏仁、神曲、麦芽、茵陈,加苍术6g,谷芽3g,改大腹皮5g。

以上5个加减正气散的主症为脘腹胀满,大便不爽或溏泄,身或疼痛,舌白滑或微黄,脉象模糊或濡缓。其病机为湿邪郁阻三焦,但尤以中焦为病变重心,湿阻中焦,气机不畅,故脘腹胀满为必见之症。中焦腑气失于通降,故大便不爽,脾运不健则大便溏泄,即所谓“湿盛则濡泄”。如证属湿重热轻或寒湿内阻,则舌苔白滑或白腻,如腻而见微黄,则有化热趋向,如脉濡缓而身重疼痛,又为湿阻经络。治法当以疏利中焦湿浊为主,若中焦气机通畅,则三焦升降功能自然得复。

五方之中,一、二、三方均为治疗湿重于热的方剂,四、五方是治疗寒湿为患的方剂。

一方应以脘腹胀满、大便不爽为主,故以宣化中焦湿浊而利气机,用神曲、麦芽治食滞不化。

二方以化湿理气、宣通经络为主,症见脘闷便溏,身痛苔白,脉模糊,故用防己、豆卷、薏苡仁、通草。

三方理气化湿兼以泄热,症见苔腻微黄、脘闷,重用滑石20g以渗利湿热。

四方以温中化湿为主,症见苔白滑而脉缓,用草果温运脾阳而化湿浊。

五方是以运脾燥湿和中为主,症见脘闷便溏,以苍术健脾燥湿。

以上列举的方剂有限,临床病人情况繁杂,病种多样,必须细审主症、兼方,以方证相应为要,最好不要以药凑方。方证不离病机,也是古人的宝贵经验,平时熟习方证,临证方可灵活运用。

本文选自《王文友行医60年临床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文友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