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讲述:地震后的心理干预与建设

 平淡水的平凡 2017-08-10

8·8九寨沟地震发生于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震中位于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震级为M7.0级,震源深度20千米。



灾难后许多人失去了自己亲人和家园,目睹了遇难者的遗体,会出现许多心理反应,于非正常的灾难的正常反应,大多数人在灾难后数月之内都会自己缓解,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心理反应:恐惧和担心、很担心地震会再次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觉得自己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

悲伤:这是最常见的感觉和情绪,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大多数人会以大声嚎哭或不断啜泣来宣泄或疏解;少数人以麻木、冷漠无表情来表达。

内疚: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来避免亲人的死亡。

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不理解自己的痛苦。

强迫性重复回忆: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灾难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最恐惧最悲伤的画面。

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一种爱的失落感;对死亡亲人的怀念常有心如针扎般的感受。

过度反应:对与地震相关的声音,图像,气味等感觉过敏,反应过度;感到没有安全感,易焦虑;失眠,做噩梦,易从噩梦中惊醒。

身体症状:易疲倦,发抖或抽筋,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子宫痉挛,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



     为有效应对地震后的应激反应,避免其进一步恶化,灾区民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了解不同的人在灾后的反应特征是不同的。有人敏感,有人麻木;有人恸哭,有人无泪;有人诉说,有人不语;有人疲惫,有人失眠,等等。不论何种反应都是灾后的常见心理反应,在每个人身上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并不是某个人的特殊反应。灾后的惊恐、退缩、痛哭等也不是懦弱的表现。第二,要学会自我调节。一方面要试着把情绪恰当地表达出来,尤其是丧亲者,不妨让悲伤尽情释放出来,使负疚感得以舒解。另一方面,除了保证基本的休息和饮食外,去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和助人工作,可以转移不良注意力和负面情绪,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和价值感,尽早恢复到正常状态。但需特别注意不要勉强自己去忘却或做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这对健康有害无益。第三,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获得支持。亲人、朋友、邻里、同学、同事都是我们身边重要的情感来源,通过与他们沟通和分享来减轻痛苦,在达到自身情绪缓解的同时,也能够为家人和朋友提供倾诉交流的渠道。第四,要特别关注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这时要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与自助网络。对于丧亲者要注意他们有无异常或过激言行,学会倾听他们的诉说也是一种助人行为,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世间还有关怀和爱。家长要观察孩子的心理反应,尤其是尚无法清晰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儿童,多花时间陪伴他们可以给孩子安全感。老人也是一样,和他人在一起聊聊天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如果发现应激症状十分强烈的人,如有自杀意向、严重抑郁、悲痛延迟时间过长、持续过度悲伤或自我封闭不愿倾诉等,一定要寻求专业心理人员来帮助他们。

灾难发生初期,会有很多援助者涌向灾区从事各种援助工作。但心理援助必须科学方能有效,仅凭一腔热情进行的非专业抚慰可能导致对受灾者的再次伤害。要开展科学的心理援助工作,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以职业精神与专业素养,开展适时的、系统的心理教育与干预。职业精神与专业技术的结合是灾后心理救援工作的关键。在极端情况下,救援者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充满工作激情。但是,激情需要职业精神来延续,才能保证工作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心理抚慰技能是践行职业精神的专业基础,在从事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之前,对援助者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这对于保证心理援助的效果至关重要。当然,过于强调技术而忽视受灾者的感受也是援助者应该避免的现象,对于心理援助者来说,评判自己工作有效性的标准是看受灾者的实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不是僵化地依据书本知识。

其次,针对灾后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工作。在灾后不同阶段,心理援助的工作重点是不同的。在灾后初期,心理援助主要以应急处理和安抚为主,这时出现的恐惧、焦虑等反应具有保护性功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异常反应。遇到这种状况时,切忌在未加仔细鉴别之前就想拼命消除,应引导当事人慢慢地走出这种状态。这时,陪伴和帮助对他们的恢复更为有效。但是,要特别注意去甄别存在潜在心理障碍的人,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中期阶段,生活开始安定下来,心理问题综合了生活各方面的因素而显现出来,表现为灾前问题灾后凸显化。心理援助者应针对不同情况,综合运用个体辅导、团体活动、学校及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手段展开心理服务。在第三阶段,灾区的生活已逐渐恢复正常,这时需要开始建立灾区心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既要关注在前期应激反应比较严重或持久的受灾者,防止发展成慢性的心理障碍;也要关注灾难一段时间后逐渐改变的行为和人际关系模式,如享乐主义、厌学情绪、职业枯竭、价值感丧失等,从而将创伤降低到最小程度。

     第三,充分考虑对象的差异性,采取因人而异的心理干预方式。对于不同的对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有自杀、自伤或者伤人冲动的当事人,一定要遵循危机干预的原则重点看护,必要的时候应转介到专业心理治疗机构;

对于有严重情绪和生理反应的当事人,比如明显超过正常时间和强度的悲伤和抑郁、或者身体某些部位长期的疼痛和不舒服感,最好结合专业的医学治疗,以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到一个相对较正常的状态,然后再慢慢解决长期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已基本恢复正常的受灾者来说,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长久的心理教育服务更为适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