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智——佛教名相解释

 心空禅月1964 2017-08-11

    【十智】:梵语das/a jn~a^na^ni。
    (一)就有漏智及无漏智之性分为十种。
    ⒈世俗智(梵sam!vr!ti -jn~a^na ),多取世俗境之智,即有漏慧之总称。
    法智(梵dharma -jn~a^na ),缘欲界四谛之理,断欲界烦恼之无漏智。
    类智(梵anvaya -jn~a^na ),随法智而生之无漏智,缘色、无色界四谛之理断其烦恼。
    苦智(梵duh!kha -jn~a^na )。
    集智(梵samudaya-jn~a^na )。
    灭智(梵nirodha -jn~a^na )。
    道智(梵ma^rga -jn~a^na ),后四智乃各断四谛所属烦恼之智。
    他心智(梵para -citta-jn~a^na ),了知欲界与色界现在心、心所法,及无漏心、心所法之智。
    尽智(梵ks!aya -jn~a^na )。
    无生智(梵anutpa^da -jn~a^na ),后二智皆于无学位所起之智慧;尽智为无学位之圣者,遍知我已知苦、我已断集、我已证灭、我已修道,系与漏尽之“得”俱生之无漏智。无生智于无学位遍知我已知苦,复更无知;我已断集,复更无断;我已证灭,复更无证;我已修道,复更无修,系与非择灭之“得”俱生之无漏智。
    又,《大般若经》卷四八九举出前十智外更加如说智,共为十一智。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一切法如说之相,即是如来一切相智,称为如说智。[《俱舍论》卷二十六]
    (二)指十住中灌顶住菩萨所成就之十智。
    ⒈悉能震动无量世界智,⒉悉能照明无量世界智,⒊悉能住持无量世界智,⒋悉能遍游无量世界智,⒌悉能严净无量世界智,⒍悉知无量众生心行智,⒎悉知众生随心所行智,⒏悉知无量众生诸根智,⒐悉能方便度无量众生智,⒑悉能调伏无量众生智。初五者系明世界无碍智,一为随心回转,二为晖光照觉,三为愿等住持,四为自在普入,五为至处皆严。次三为知众生心行之智,一为知心,二为知心所行之境,三为知根海。后二者为授法之智,一为应根与法,二为灭惑成德,故称调伏。[《旧华严经卷八<菩萨十住品>、《华严经探玄记卷五]
    (三)指十住中灌顶住菩萨于胜进分所学之十智。据《新华严经》卷十六所载,为:
    ⒈三世智,谓于三世之法,通达圆明之智。
    ⒉佛法智,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说法度生之智。
    ⒊法界无碍智,谓知一切众生本具法界之体,事理融通,性分交彻,互不相碍之智。
    ⒋法界无边智,谓知众生色心诸法,即是法界,充遍一切世间,无有边际之智。
    ⒌充满一切世界智,谓如来从定而起广大妙用,遍满世间,无不照了之智。
    ⒍普照一切世间智,谓如来有大智慧光明,普能照了无量世界之智。
    ⒎住持一切世界智,谓如来有大神力,住持世界,知诸众生根器大小而摄化之智。
    ⒏知一切众生智,谓如来知所化一切众生之善恶因缘之智。
    ⒐知一切法智,谓如来既知所化之众生,复能了知能化诸法之智。
    ⒑知无边诸佛智,谓如来知无边诸佛出现世间,说法教化一切众生事之智。
    《旧华严经》卷八<菩萨十住品>则举:三世智,一切佛法智,法界无障碍智,法界无量无边智,充满一切世界智,普照一切世界智,能持一切世界智,分别一切众生智,一切种智,佛智无量无边智。
    此外,十住品亦说无碍智乃至无退智等十智,及是处非处智乃至三世漏尽智等十智。
    又《旧华严经》卷三<卢舍那佛品>亦载有入无量无边法界智乃至一切诸佛音声智等十智,及一切世界海成败清净智乃至如来种种自在智等十智。[《旧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地品>、《菩萨本业经》、《华严经》疏卷十七、《华严经探玄记》卷五]
    FROM:《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十智】:一、(名数)于小乘立十智,以摄一切之智。一世俗智,见谛以前一切凡夫之智也,与烦恼相应,故称有漏智。二法智,证欲界苦集灭道之智也。三类智,证上二界苦集灭道之智也。四苦智,知上下界苦谛之智也。五集智,知上下界集谛之智也。六灭智,知上下界灭谛之智也。七道智,知上下界道谛之智也。法智已下之六智,皆无漏智也。是为上之八智,但异其分类之法耳。八他心智,知他人心之智也。九尽智,既断尽一切烦恼,则知我既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即断尽烦恼时所生之自信智也。十无生智,是限于利根罗汉所有之智也,既知断证修之事毕,更无知断证修之事,故云无生。自觉此无生而知我不再知断证修之智也。钝根之罗汉,有更退没而再要知断证修者,则不能具此智。见《俱舍论》二十六。
    又,大乘说如来所具之十智:一三世智,于三世法通达圆明之智也。二佛法智,通达一切佛法说法度生之智也。三法界无碍智,知一切众生本具法界之体事理融通不相障碍之智也。四法界无边智,知众生色心诸法充满一切而无边际也。五充满一切世界智,如来从定起广大妙用周遍充满于世间之智也。六普照一切世间智,如来有大智慧光明普照了无量世界之智也。七住持一切世界智,如来有大神力,住持世界,摄化一切众生之智也。八知一切众生智,如来知一切众生善恶因缘之智也。九知一切法智,如来既知所化众生,复知能化诸法之智也。十知无边诸佛智,如来出现于无边诸佛世间而知说法教化一切众生事之智也。见《华严经》十六。
    二、(名数)大小乘说十智。见智条。
    FROM:《法门名义集》- 唐·李师政 撰
    【十智】:一法智。二比智。三世智。四他心智。五苦智。六集智。七灭智。八道智。九尽智。十无生智
    FROM:《法相辞典》- 朱芾煌
    【十智】:p0100。《瑜伽》一百卷二十页云:复有十智,能觉一切所知境界。谓法智、类智、若世俗智、若他心智、若苦等智、尽无生智。此广分别,如声闻地。
    二解:《品类足论》一卷六页云:诸所有智者:有十智。谓法智、类智、他心智、世俗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法智云何?谓缘欲界系诸行,诸行因,诸行灭,诸行能断道,诸无漏智。复有缘法智及法智地诸无漏智,亦名法智。类智云何?谓缘色无色界系诸行,诸行因,诸行灭,诸行能断道,诸无漏智。复有缘类智及类智地诸无漏智,亦名类智。他心智云何?谓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知欲色界系和合现前他心心所及一分无漏他心心所,皆名他心智。世俗智云何?谓诸有漏慧。苦智云何?谓于五取蕴,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所起无漏智。集智云何?谓于有漏因,思惟因集生缘,所起无漏智。灭智云何?谓于择灭,思惟灭静妙离,所起无漏智。道智云何?谓于圣道,思惟道如行出,所起无漏智。尽智云何?谓自遍知我已知苦,我已断集,我已证灭,我已修道,由此而起智见明觉解慧光观,皆名尽智。无生智云何?谓自遍知我已知苦,不复当知,我已断集,不复当断,我已证灭,不复当证,我已修道,不复当修;由此而起智见明觉解慧光观;皆名无生智。
    三解:《入阿毗达磨论》下三页云:智有十种,谓:法智、类智、世俗智、他心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于欲界诸行及彼因灭加行无间解脱胜进道,并法智地中所有无漏智,名法智。无始时来,常怀我执;今创见法,故名法智。于色无色界诸行及彼因灭加行无间解脱胜进道,并类智地中所有无漏智,名类智。随法智生,故名类智。诸有漏慧,名世俗智。此智多于瓶衣等世俗事转,故名世俗智。此有二种。一、染污,二、不染污。染污者,复有二种。一、见性,二、非见性。见性有五。谓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非见者,谓疑贪瞋慢无明忿害等相应慧。不染污者,亦有二种。一、善,二、无覆无记。无覆无记者,非见。不推度故。是慧及智善者,若五识俱;亦非见。是慧及智,若意识俱;是世俗正见,亦慧亦智。诸定生智,能了知他欲色界系一分无漏现在相似心心所法,名他心智。此有二种。一、有漏,二、无漏。有漏者,能了知他欲色界系心心所法。无漏者,有二种,一、法智品,二、类智品。法智品者,知法智品心心所法。类智品者,知类智品心心所法。此智不知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及过去、未来、无色界系一切根地补特伽罗胜心心所,皆不能知。于五取蕴果分,有无漏智。作非常苦空非我行相转;名苦智。于五取蕴因分,有无漏智,作因集生缘行相转;名集智。于彼灭,有无漏智,作灭静妙离行相转;名灭智。于彼对治得涅盘道,有无漏智。作道如行出行相转;名道智。有无漏智,作是思惟:苦我已知,集、我已断,灭、我已证,道、我已修,尽行相转;名尽智。有无漏智,作是思惟:苦、我已知,不复更知;乃至道,我已修,不复更修;无生行相转;名无生智。此后二智,不推度故,非见性。他心智,唯见性。余六智,通见性非见性。世俗智,唯有漏。他心智,通有漏及无漏。余八智,唯无漏。灭智唯无为缘。他心苦集道智唯有为缘。余五智通有为无为缘。苦集智唯有漏缘。灭道智,唯无漏缘。余六智,通有漏无漏缘。法智在六地。谓四静虑,未至,中间。类智在九地。谓前六地,下三无色。他心智在四地。谓四静虑。世俗智,在一切地。余六智,法智品者,在六地。类智品者,在九地。
    FROM:《佛学次第统编》- 明·杨卓
    【十智】:一、小乘以十智,摄一切之智:
  ⒈世俗智 有漏之智,不能出离生死,是曰世俗智。
  ⒉法智 欲界四谛下苦法等智,是曰法智。
  ⒊类智 上二界四谛下苦类等智,是曰类智。
  ⒋苦智 观苦谛得无漏智,是曰苦智。
  ⒌集智 观集谛得无漏智,是曰集智。
  ⒍灭智 观灭谛得无漏智,是曰灭智。
  ⒎道智 观道谛得无漏智,是曰道智。
  ⒏他心智 知有漏无漏心心所法,是曰他心智。
  ⒐尽智 谓见苦乃至修道已所得,是曰尽智。
  ⒑无生智 谓既见苦已不复更见等,是曰无生智。
  二、《华严经》云十种智:十种智者,即三世诸佛一切种智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
  ⒈三世智:谓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三世智。
  ⒉佛法智: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说法度生,是名佛法智。
  ⒊法界无碍智 谓知一切众生,本具法界之体,事理融通,性分交彻,互不相碍,是名法界无碍智。
  ⒋法界无边智 谓知众生色心诸法,即是法界,充遍一切世间,无有边际,是名法界无边智。
  ⒌充满一切世间智 谓如来从定而起广大妙用,遍满世间,无不照了,是名充满一切世间智。 更多:https://www.51240.com/
  ⒍普照一切世间智 谓如来有大智慧光明,普能照了无量世界,是名普照一切世间智。
  ⒎住持一切世界智 谓如来有大神力,住持世界,知诸众生机器大小而摄化之,是名住持一切世界智。
  ⒏知一切众生智 谓如来知所化一切众生,善恶因缘,皆悉明了,是名知一切众生智。
  ⒐知一切法智 谓如来既知所化众生,亦复了知能化诸法,是名知一切法智。
  ⒑知无边诸佛智 谓如来知无边诸佛,出现世间,说法教化一切众生之事,悉能照了,是名知无边诸佛智。
五海十智
    FROM:《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五海十智】:(名数)诸佛如来对于五海而发十智也。五海者,一、一切诸世海。二、一切众生海。三、法海业海。四、一切众生乐欲诸根海。五、一切三世诸佛海。十智者,一无量无边法界智,是法智也,五海智非一、故云无量无边。二能诣三世诸佛所智,是尽边智,究尽五海而该三际之佛也。三一切世界海成坏智,是成坏智,五海之集散,亦世界法之集散也。四入无量众生界智,是所化智,五海约于染亦众生海也。五佛甚深法门智,是理智,五海皆深,亦法界海也。六一切三昧不坏三昧住智,是三味智,五海皆定境也。七入一切菩萨诸根界智,是知根欲智也。八一切众生语言转法轮辞辩海智,是辩智也。九一身遍满一切世智智,是身遍智也。十一切诸佛音声智,是圆音智也。是皆通于五海等。见华严卢舍那品,探玄记三。
十智同真
    FROM:《佛学大词典》
    【十智同真】:为汾阳善昭禅师所立用以接引学人之方法,表示十智同归于一真如之意。十智即:同一质、同大事、总同参、同真智、同遍普、同具足、同得失、同生杀、同音吼、同得入。又作十同真智。汾阳昭禅师示众(卍续一一三·四二○上):“夫说法者,须具十智同真,若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缁素不分,不能为人天眼目,决断是非。”
    FROM: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十智同真】:(术语)汾阳昭禅师示众,夫说法者,须具十智同真。一同一质,二同大事,三总同参,四同真智,五同遍普,六同具足,七同得失,八同生杀,九同音吼,十同得入。苦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缁素不分,不能为人天眼目,决断是非。说见人天眼目卷上。
汾阳十智同真
    FROM:佛学大词典
    【汾阳十智同真】:即宋代临济宗汾阳善昭禅师开示学人,身为师家所须具备之十种智。反之,若不具此十智,则难辨认是非、邪正、缁素等,亦难为人天眼目,即如鸟折翼、如弓断弦,难以发挥本性及作用。十智即:(一)同一质,即学人与师家融成一体,且各尽本分。(二)同大事,即师家常置佛法大事于念头,以解答学人之疑,而宣演佛法。(三)总同参,即师家具有令森罗万象一切皆归依佛法之力量。(四)同真智,即师家持有真实之智慧,认识如巨海入毛孔、芥子纳须弥山等超越思量之世界。(五)同遍普,即师家须彻知,了悟佛道一事并非明了特别之世界,而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之事物,如土、石等中,亦皆为佛法之所在。(六)同具足,即师家明了人人本具之佛性。(七)同得失,即师家能明辨'得此失彼,得彼失此’之得失关系。(八)同生杀,即学人与师家当有如生死与共之密切关系。(九)同音吼,学人与师家之说法如一,皆为开演佛法。(十)同得入,师家与学人之关系如山门骑佛殿,泯绝一切之对待,而悉皆成佛。[《人天眼目》卷一]
十智诸门分别
    FROM:《法相辞典》- 朱芾煌
    【十智诸门分别】:p0125。如《品类足论》一卷七页至二卷三页广说。
十智中谁成就几智
    FROM:《法相辞典》- 朱芾煌
    【十智中谁成就几智】:p0133。《俱舍论》二十六卷十四页云:复应思择,谁成就几智耶?颂曰:异生圣见道,初念定成一。二定成三智。后四一一增。修道定成七,离欲增他心。无学钝利根,定成九成十。论曰:诸异生位,及圣见道,第一剎那,定成一智。谓世俗智。第二剎那,定成三智。谓加法苦。第四、六、十、十四剎那,如次后后增类集灭道智。诸未增位,成数如前。故修位中,亦定成七。如是诸位,若已离欲;各各增一。谓他心智。唯除异生生无色者。时解脱者,定成九智。谓加尽智。不时解脱,定成就十。谓增无生。
十智所缘总有十法
    FROM:《法相辞典》- 朱芾煌
    【十智所缘总有十法】:p0133。《俱舍论》二十六卷十三页云:十智所缘,总有几法?何智几法为所缘境?颂曰:所缘总有十。谓三界无漏。无为各有二。俗缘十法五,类七苦集六。灭缘一道二。他心智缘三。尽无生各九。论曰:十智所缘,总有十法。谓有为法,分为八种。三界所系无漏有为,各有相应不相应故。无为分二种。善无记别故。俗智总缘十法为境。法智缘五。谓欲界二,无漏道二,及善、无为。类智缘七。谓色无色无漏道六、及善、无为。苦集智各缘三界所系六。灭智缘一。谓善无为。道智缘二。谓无漏道。他心智缘欲色无漏三相应法。尽无生智缘有为八,及善无为。
十智行相等诸门分别
    FROM:《法相辞典》- 朱芾煌
    【十智行相等诸门分别】:p0139 。如《俱舍论》二十六卷四页至二十页广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