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鲍艳举六经辨证丨听课杂记 ------“我的经方之路”

 AB向往神鹰 2017-08-11

听课杂记  ------“我的经方之路”


  我是湖南中医药大学16级中医学生蔡磊,有幸再次参加精医学社的活动,和各优秀的同伴们一起学而时习。作为中医学生的我们,也许很多同学如我一样对中医没一丝了解,新涉及一门可以说是重领域,完全算是中医领域内的小学生,但,不管怎么说,摸爬滚打也要前进,一起做不屈不饶、进击的中医小学生。

  再听鲍老师话六经,辨方证,心中慨然。听鲍老师娓娓道来经方之路,其坎坷,其困阻,其困惑让我为之俯顷,其激动,其乐趣,其探索让我为之一振。很多中医学子习得基础理论、阅览名家医案,便跃跃欲试,但一临证便四处碰壁,如脉诊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如问诊毫无头绪,一顿胡问,又如遣方用药,照搬教材,不加思索。本以为这样便是四诊合参,直中病机,到头来还是得困苦迷茫疑问:什么时候才能像名老中医一样一剂知二剂已?什么时候才能圆机活法、效如桴鼓?或许我们都会经历这样的错落疼痛,都会被现实打击自信心、泼一头冷水。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室。有没有想过,找不到临证大门之原因,有没有思考,什么才是合适的途径。 鲍老师以其亲生经历,阐释了寻求辨证体系而非几个套路方加减,先辨六经,续辨方证,六经铃百病才是我们应追求的体系。得打翻“学伤寒,治感冒”的陋旗,拓展六经辩证,建立自己的体系,这点至关重要。

  诚如鲍老师所言六经辨证可直捣黄龙,见病知源,极其针对病患的症状及体征,无病机之臆测。有时说了一大堆,真正切中肯綮的有几句?与其玩玄虚花俏不如实实在在辨证。其次,同类方剂之间微妙差别不可不查,省病诊疾,岂能意气用事。类方的鉴别是一道不可避免的大坎,谁逃避了或者蒙混过了最终都不能明明白白看病,这就是医师之间的一道差距。正如鲍老师反复强调的要有职业精神,以职业专业的立场要求自己,可能平时小病小打小闹,可是一旦到了某些关键点便显现出来了千差万别。鲍老师举例的吴茱萸汤案,我们应该要看见背后的病机是胃气虚弱寒饮停聚上冲,这就与苓桂剂区别开来,如苓桂术甘汤主水饮上冲的67条和金匮痰饮篇16条,和吴茱萸汤的病位涉及中焦,但吴茱萸的水饮较重且偏寒,而苓桂枣甘汤之65条,病位偏于下焦如条文的脐下悸。这样就解答了为什么你不用别的方剂,弥补辨证误区。方证不细腻,不可能每次都歪打正着,在处方之前扪心自问,辨证是否准确?方证是否对应?好比你用半夏泻心汤,为何不用其他泻心汤,这都要给自己一个说法,诚然,这是很痛苦的,是慢慢积累领会的,不是说突然脑袋瓜子一亮就懂了。把方剂比做螺丝钉,证看成螺丝帽,方证对应就是把前者嵌入后者刚好吻合,这说易做难,我们慢慢来。


  刘老言:伤寒六经之法,统病机而执万病,则万病无所遁形,病可有千万种,但病机则不离六经八纲。据四诊八纲析证候明病机,立法遣方用药,如此虽不能尽愈诸病,庶可见病知源,少犯错误,实也实也!

  接着鲍老师举例论证整体观念、病机观念之重要。一女因病寻其师,师但见小柴胡一证便是,却忽视阳明内热,鲍老师加上石膏薏仁桔梗而愈。抓主症固然重要,殊不知主症也有几个,只见其一,不知其二,何缘得佳效。再如一男平素脾胃虚弱痰湿内蕴又得外感表里同病,光顾解表可能落得个表解而不了了者,此须表里同治,如葛根芩连汤证、桂枝人参汤证等。当然也有先表后里(如106、164条等)和先里后表(如91,92,124条等)。再如鲍老师举曹之医案,他医但见若华“干呕吐涎沫头痛”就上吴茱萸汤,反剧,是因未见咳嗽引腹中痛,口中燥,脉微弱(此脉微弱正如212条之邪闭)等阳明之症。曹氏遂梳大承气汤而平。这些都论证了一个大方向很重要,明病机,从整体出发,抛弃那些一见乏力就阳虚大堆补药,一见腰疼就肾虚各种地黄丸,整什么秘方的路子。


  脉诊之重要鲍老师细说了,能打破问诊之缺漏,能验证其他症状,当然是得建立在与病机病理方药挂钩之上,像金伟先生等脉诊奇人还是少的。把脉理与脉象相通,摸脉决不先入为主。


  鲍老师强调不要小看所谓的外感病,外感也是一种内伤(如157条),误治变证坏病的不知多少,整部伤寒绝大部分皆谈误治,想想为什么呢?


  后世叶天士可谓深得仲景之学,而跳出窠臼,而后人只顾着温病派不放,不溯本逐源,不通内经伤寒,追寻后世一法一派。

  最后,鲍老师强调动态病机,走一步看三步,要通过提升实力来把握病情的转归,面对复制病情讲究先后顺序,如病人痛苦症状优先,新感之病优先等等。曹颖甫之案最是精辟,“头痛而恶寒,此太阳病未罢也,法当令其汗出而解,然小便已见血出,安复有余液可作汗?故先饮荷露及生梨者,增其津液以为作汗之张本也”。此处便是伤寒中津伤血失重之人,甚不可发汗,这一点伤寒文中处处可见。59条便是如此,“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小便便血可视为小便不利的一种情况,由于大伤津液耗血,医家便以荷叶露先复津液,正是得小便利之机理,再投以桂枝解表石膏清热,真可谓圆机活法。

  此外,医者时时刻刻得体谅病患之苦痛,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明白一人向隅,满堂不悦。鲍老师颇有大医风范,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效仿,再有为病人减轻经济压力,在理法基础上尽量使药物化裁便宜,而非当今一些大肆堆砌药物,唯贵不用。先立仁心,再修仁术,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


  听鲍老师的课时而开怀大笑,时而静静思考,时而拍手叫绝,感谢鲍老师,也感谢各位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



   作者丨             湖南中医药大学

                                                     伤寒四班      蔡磊

                           审稿丨伤寒四班班长      周环宇

                           编辑丨新媒体部             刘锦清




本系列为鲍艳举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学习班的感悟分享。

医路漫漫,愿与众医友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