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德经》的第二章,你读懂了吗?

 知鱼之乐uo5wuu 2020-07-07

接触好的人,好的思想,做对的事情!

老子在《道 德 經》第二章中说: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故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较,高 下 相 倾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恒 也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行 不 言 之 教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之所以是美,这就有丑了。善的东西之所以为善,这就有恶了。美和丑、善和恶、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都是相辅相成,相比较而存在的,声音和回声相应和,前后是相随的,因此圣人处事不用施为,行教不托空谈,万物生长而没有创始,做成功了却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劳也不会离开他。

老子认为形而上的道是永恒不变的,而现象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关系也是经常变动的。因此所有事物的称谓,概念,价值判断都是在相对的关系中产生,而这种关系又是不断的在变动,既对立而又相互依赖。

由老子可以推导出,宇宙天地万物八相十六景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天地首先是开放性的,发散性的运动,而后才是封闭式的、收敛性的运动。没有无限开放性的事物,也没有无限封闭式的事物,事物总是在一张一弛的运动着。当美和善扩散至一定的限度后就会显示出收敛闭合的特征。有形物质发展至极点就会以无形的方式隐藏。通过对纷繁复杂的物质的层层剖析、分解,就会发现物质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阴一阳那么简单容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皆是事物发展的不同形态的称呼罢了,它们无不遵循着这种转换模式。

圣人认知事物的根源,以自然运化规律教化民众。万物作而不会停留在开始的阶段,万物生而不会停留在有形的阶段,万物为而不会计较得失多少,万物功成而不留形体,有形化作无形,而后无中生有,生死轮回,永不消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