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来源

 整体哲学体系 2017-08-14

    我说一说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来源。

整子(120054383)  19:11:22

白马在这里如果指白色的马,在古代的行文逻辑中,可以如此描述:

白色之马。

整子(120054383)  19:13:02

但白色的概念实际上仍然不大符合先秦文本行文逻辑,应该描述为:

白之色。

整子(120054383)  19:18:43

但白之色的说法在我们中国先秦的认知逻辑中,这种描述是错误的,应该描述为:

其色白。

因为,白本身就是一种颜色的表述。古人字眼珍贵,一般不会如此重复类似概念。

整子(120054383)  19:21:53

“白马”二字,在今天所说的白马,如果是一样的,那就是相当于白话文。因此,作为先秦时代的的文字,不会把白马直接描述为一个单一意义的对象概念。

整子(120054383)  19:23:43

如果先秦时代的“白马”是指今天白话文一样的白马的意思,即一头白色的马的意思,那么这是非常错误的。

整子(120054383)  19:26:32

它应该是指“白,马”。正如“求马,黄、黑马皆可致”中的“黄、黑马”的文字描述。并非是“白马”一词。

整子(120054383)  19:31:31

根据历史上相关古籍的记载,白马非马的命题并非是公孙龙提出。公孙龙只是分析了这个命题。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 是战国时稷下的儿说最先提出的一个命题。而说的本意是什么,后人已无从查考。 

整子(120054383)  19:33:04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儿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其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故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整子(120054383)  19:36:54

即使韩非子所说的是真实的,但对于‘白马非马也’的意思以及其来源仍然无从稽考。

整子(120054383)  19:38:22

中国先秦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的变化是一个分厂深刻的文化的历史变化时期。

整子(120054383)  19:40:22

这个时期是金文向籀文篆文转变的时代。

整子(120054383)  19:44:22

战国时代的行文逻辑开始流水形体,语句丰满,一气呵成。如果不是文字本身由于过多讹变的缘故,战国行文同汉代行文一直到清代行文事实上相差不是很大,大同小异。

整子(120054383)  19:48:20

但是,春秋的文本形式可以在古籍中明显看出同战国时期的文本具有天壤之别。例如老子,论语,左传,尚书,易经的文本语句同殷墟甲骨文的卜辞事实上几乎相差不大。

整子(120054383)  19:56:51

中国文本形式以及行文逻辑据此可以分为三个时代:

以战国时期为分界线。

战国之前的行文逻辑时代可以称之为“句体时代”。

战国及其之后到清朝的时代可以称之为“文体时代”

清朝末年民国开始白话文到今天的以后的时代可以称之为“信体时代”

整子(120054383)  19:58:23

所谓句体时代,就是指一个语句就足以描述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

整子(120054383)  19:59:58

所谓文体时代,就是指文章演绎。

整子(120054383)  20:02:59

所谓信体时代,无关乎行文式样的讲究,一般只有语法和逻辑得体,一目了然其中所包含和所能包含读者所掌握的信息内容,不管是部分的,还是整体的,就能认同其中某些信息所体现的意义。

整子(120054383)  20:05:54

白马非马的语句,据我个人的观察,公孙龙或者儿说对于这个语句认识和领用,应该是就是句体时代向文体时代的转变上一个产物。

整子(120054383)  20:07:54

这个转变使得他们在那个时代河岸上产生了这种困惑。

整子(120054383)  20:09:35

因为这里包含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字信息。

整子(120054383)  20:15:59

中国象形文字,马字可以直接象形马这种动物。但使用这个文字不一定就是指马这种动物。这就是语境的问题。

整子(120054383)  20:18:16

同理,白马一词的使用在中国象形文字使用和行文逻辑中,也必须取决于语境如何才能有效界定。

整子(120054383)  20:20:17

对于名家作为辩词的问题,“白马非马”中的“马”字概念被我们做了一种不该做的假定,前一个马字同后一个马字是同一性的。

整子(120054383)  20:24:02

从文体性质,我们领略到一种类似西方形式逻辑性质的理解。

整子(120054383)  20:26:01

我们可以因此给出一整套的逻辑程式和数学理论来解决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整子(120054383)  20:28:25

但是,白马在中国古代确实不是马。而是古代的一个部落民族的称呼。这个是最早的起源。

整子(120054383)  20:30:25

山海经,海内经“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整子(120054383)  20:33:33

白马人今天仍然存在,我们一般现在都称他们为白马藏人。是属于藏族的。但在历史上,白马人是羌族的后裔。

整子(120054383)  20:34:45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自禽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榨都最大;自榨以东北,君长以什数月砒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自丹肋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

整子(120054383)  20:37:42

唐李泰《括地志》卷四《成州·上禄县》日:“陇右成州,武州皆白马氐,其豪族杨氏居成州仇池山上。’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卷86)云:“其山(冉舫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说“白马氐者,武帝元鼎六年开,分广汉西部,合以为武都”

整子(120054383)  20:39:49

白马,这个概念在远古至今,一直都有明确记载。

整子(120054383)  20:41:44

它是氐羌族种。《诗·商颂·殷武》:"自彼氐羌 ,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整子(120054383)  20:51:58

白马这个名称的来源在商代之前就已经存在。

它并非来自于指白色的马。

整子(120054383)  20:56:02

而是源于中国人征服了西部部落社会的时候从西域,东欧一带引进驯马技能,管理马的一种奴臣种族。

整子(120054383)  20:57:23

中国虽然说历史悠久,但驯马技术起源远远落后,起源和使用都很晚期。

整子(120054383)  21:01:45

白在古代是指陶器。制造陶器,有一种晒胚的工艺流程。陶胚做好后,要放在一个架子上晒的。

整子(120054383)  21:03:52

类似架子的搭设通常是在工坊开始流水线式的一定小规模的生产。这在当时社会可以说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生产力水平。

整子(120054383)  21:06:11

同这个架子搭设类似的马栏产生,也说明当时的马的使用已经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平。皂字的本字就是皁。

整子(120054383)  21:07:14

皁,就是晒陶器的架子,也是制造的意思。《周禮·夏官·校人》三乘爲皁,皁一趣馬。《註》馬十二匹爲皁,一皁之馬,趣馬一人主之。

整子(120054383)  21:08:43

周礼中,一个马栏中的12匹马就叫一皁。

整子(120054383)  21:11:21

管理马的人就是后来称呼衙门内的差役叫皂隶概念一致。

整子(120054383)  21:19:55

白马实际上也就是管理马的奴隶。

整子(120054383)  21:26:27

白马非马,在古文中的意思是说,虽然说白马人是管理马的,但并不使用马征伐作战。直接的说,就是指做奴隶管理主子的马,反而被主子作为军骑对他们进行杀伐征服。

整子(120054383)  21:27:47

后人瞎整,整成白色的马不是马的命题。

整子(120054383)  21:29:26

我们的传统逻辑弱智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整子(120054383)  21:32:12

比如说成语,青红皂白。至今没人能够领略其中的意思,以为说|“不分青红皂白”是指各种颜色,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这也是瞎整。

 

整子(120054383)  21:36:24

青红皂白,实际上是指陶器生产过程中各个流程阶段上陶胚的颜色变化,从黏土开始到烧制过程到成品出型结束的整个过程。不分青红皂白的原意是指不知道整个过程,胡乱来一通,本末颠倒。没有一点常识和经验。

整子(120054383)  21:42:50

那个命题其实没有一丁点意义。除非你还原我说的那个意思。

整子(120054383)  21:44:25

后人所说的白马非马的逻辑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垃圾而已。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来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