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平王迁都:西周灭亡 东周起始

 MTC2707 2017-08-14
■迁都洛邑,依附诸侯

  西周中期以后,西北戎狄诸族在周王朝实力急剧削弱的情况下逐渐兴盛起来。到了西周后期,人们所熟知的那个上 演过“烽火戏诸侯”闹剧的周幽王大失民心,犬戎来袭时因无人救助而身亡。他的儿子周平王登上王位后,仍不能与犬戎抗衡,被迫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今 河南洛阳)。

  势力足以对周王室构成强大威胁的犬戎在各诸侯离开之后又不断进攻镐京。深知已无力抵抗犬戎的周平王见镐京被破坏严重,吸取了父亲周幽王被杀的教训,决定将都城迁往洛邑。


 
  得知平王此意后,众臣哗然。反对的大臣认为,旧都镐京前有天然的防御工事——崤山、函谷关,易守难攻;后有土地肥沃的关中平原,物产丰沛。而洛邑虽然地处天下的中心位置,但容易遭受四面夹击,实不为国都的上佳之选,迁都一事确有不妥。

  虽然反对之声不绝于耳,但周平王心意已决。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王东迁”。

  东周的前一阶段,即春秋时期由此开始。

   “周之东迁,晋郑是依。”历经幽王之乱后的周王室,如果仅靠自身实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东迁的。这项浩浩荡荡的工程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很多诸侯国 的支持之上的,而其中功劳最大的当属晋、郑两国。它们在迁都过程中,鼎力支持平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也为春秋时期晋、郑两国争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洛邑建都之初,由于旧都丰、镐两地的许多百姓并没有随之东迁,因而周王室只能依仗晋、郑等诸侯国的力量艰难地维持着。平王为了感谢在东迁中出力颇大的 秦、晋、郑等诸侯国,不断封疆赐地,将岐山一带的土地送给了秦伯,又将河西一带的土地赠给了晋文侯。各诸侯国的领土范围越来越大。

  周王室此刻不得不依附于这些日益强盛的诸侯国,受其掌控,痛失“天下宗主”的地位。

  至此,王权衰微,周王室仅剩“共主”的虚名,各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室的号令。大势已去的周王室此刻的实际地位就如同那些小国一般,只能依附于日益强盛的诸侯国,向他们“求金”“求车”,王室的尊严早已荡然无存。

  ■东迁后的局势

   习惯上,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一词来源于鲁国的编年史《春秋》。其实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曾写《春秋》记史,可惜现今只流传下了经过孔子 修订的鲁《春秋》,其内容简要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鲁《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这242年间的历史,这与公元前770 年平王东迁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这一段历史时期大致相当,所以后人就习惯于用“春秋”一词来指称这段历史。

  进入春秋,平王 东迁洛邑,丧失了在宗周镐京地区的大片土地,周室所拥有的领土,东不到荥阳,西不过潼关,南不越汝水,北不过沁水,仅有600多平方公里,力量不足以控制 整个王朝,失去了对各方诸侯的实际号令权。不过在春秋初期,相对于尚未壮大的四方诸侯而言,周王室的实力还不算十分虚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室的土地 或被封赏给诸侯,或被诸侯蚕食侵吞。

  春秋初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一百几十个,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及东北部一 带。在这些大小不同、各行其政的诸侯国中,东周王室以东及东北地区,比较重要的有郑、宋、曹、卫、鲁、齐、邢、燕等国;西北主要是北部的晋国和西方秦国, 这里更多的是戎狄等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西南及东南地区则是许、蔡、陈、楚等国。另外,在今江浙一带还有吴、越两国和今四川东部地区的古蜀国,它们也都 是当时重要的军事势力。

  春秋时期的总体特征是少数民族入侵和诸侯争霸。东周王室迅速衰微后,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要依赖于 强大的诸侯国,诸侯国从此不再向周天子纳贡、朝觐、述职。从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社会政治秩序被彻底打破,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一些势力强大 的诸侯国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种局势下,大的诸侯国为了能够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相互间开始了激烈的争霸战争,诸侯 争霸也就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政治现象。为了能够取得“霸主”地位,诸侯间互相兼并,“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至于取得霸主地位的诸侯,不仅可以对弱小的诸侯 国,甚至会对周王发号施令。兼并战争进行到春秋中期以后,随着诸侯势力的兴起,诸侯国内卿大夫家的势力也开始逐渐壮大。到春秋晚期,诸侯们也逐渐丧失了对 于国家政治的主导权,如晋、齐等大国的实际权力旁落到卿大夫们手中,进而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一些卿大夫家的实际权力也开始丧失,转到家臣手 中,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现象。可以说,春秋时期是政治权力中心不断下移的过程。

  在春秋时期,由于秦、晋两国的生活地区有羌、翟、 义渠、白翟、林胡、楼烦、潞氏、狐氏等少数民族。他们虽然不时对秦、晋两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但总体说来,由于这些少数民族的文明发展程度都低于华夏诸 国,便为秦、晋等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两国在春秋时期迅速壮大起来。楚、齐两国同秦、晋的情况相仿,都是在对周边民族的征伐兼并中不断壮大。经过 近300年的兼并,到了春秋晚期,诸侯国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形成了强国更强、弱国更弱的政治局面。春秋的兼并战争虽然残酷,但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 融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一步步消除了华夏大地上的局部分裂,为战国后期天下统一,皆归于秦,奠定了社会基础。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