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 《伤寒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三两(炙) 二、刘渡舟《泻心汤与心下痞》: 1、“心下痞”,多反映人的阴阳上下不和,升降不利,以及脾胃失调的问题。 2、“心下痞”,的见症有三:心下(相当于胃之上脘)发生痞塞,“但气痞耳”,并无实邪凝结。所以,用手按之濡软无物而为辨; 个别患者,可见到心下突起一包,形如鸡卵大小,用手按之则消,抬手则随之而起; 《伤寒论》记载的“心下痞”是没有疼痛的,但临床观察,不痛与痛两种情况皆有。 3、半夏泻心汤是治心下痞的代表方,因为半夏有治“伤寒寒热,心下坚”的特长,而成为治心下痞不可缺少的药物。 4、“心下痞”由脾胃阴阳之气不调而起(脾寒胃热)。 5、半夏泻心汤主症:心下痞,兼呕吐; 生姜泻心汤主症:心下痞,兼干呕食嗅; 甘草泻心汤主症:心下痞,兼心烦不安。 三、《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1、半夏泻心汤是辛开苦降甘调之法。 2、半夏泻心汤主症:心下痞、呕吐、大便不调。 3、半夏泻心汤心下痞证叫“痰气痞”。 四、张文选《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1、半夏泻心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生姜汤 (1)主症:胃脘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必舌黄或浊。(湿热痞证) (2)叶氏变通应用半夏泻心汤的基本手法: 基本用药:半夏、生姜、黄连、枳实; 湿甚阳弱,或下利者,用干姜代生姜,或干姜、生姜并用,旨在辛开; 热甚者,加黄芩,芩连并用,旨在苦泄; 胃阳虚者,加人参,合姜、夏,旨在辛甘通补胃阳; 肝气冲逆者,加白芍,合芩连酸苦泄厥阴;或加牡蛎平肝; 湿甚者,加杏仁,开宣肺气; 呕痞甚者,重用半夏至一两; 下利不呕者,去半夏加干姜; 噤口痢,加银花、白芍、木香。 2、苦泄法 (1)苦泄法主治湿热痞证; (2)苦泄法的代表方是半夏泻心汤,或小陷胸汤; (3)苦泄法的证:胃脘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必舌黄或浊。(湿热痞证) 3、半夏泻心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生姜汤类方 (1)杏仁滑石汤 组成:杏仁、滑石、黄芩、陈皮、黄连、郁金、通草、厚朴、半夏。(芩连朴夏是核心药组) 功效:苦辛通降,清利三焦湿热。 主症:湿热胸痞证,湿热弥漫三焦,胸脘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舌灰白。 组方特点:在分消三焦湿热法中合入苦辛开泄的半夏泻心汤法,是本方的突出特点。 (2)昌阳泻心汤、连朴饮 昌阳泻心汤组成:石菖蒲1钱,黄芩(酒炒)1钱,制半夏1钱,川连(姜汁炒)5-6分,苏叶3-4分,制厚朴8分,鲜竹茹2钱,枇杷叶(刷)2钱,芦根1两。 连朴饮组成:制厚朴二钱,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一钱,香豉(炒)、焦栀各三钱,芦根二两。 同:两方均含有半夏泻心汤意,寓有辛开苦泄之法,均能治疗湿热痞证。 异:昌阳泻心汤含有黄连苏叶汤法,故长于治疗湿热呕吐; 连朴饮含有栀子豉汤法,长于治疗心中懊恼,胃脘嘈杂等症。 4、半夏泻心汤是厥阴病主方 (1)半夏泻心汤泄肝安胃是治疗厥阴木火冲犯阳明的主方; (2)伤寒学界认为,半夏泻心汤是调节胃肠寒热错杂病的主方。而叶氏把半夏泻心汤移用于肝热胃寒、厥阴阳明同病的治疗,意义深远; (3)半夏泻心汤证的痞满、呕吐等胃失通降症,究其根本原因是肝气冲逆犯胃所致,故须半夏泻心汤泄厥阴通阳明,两调肝胃而治疗之; (4)苦寒泄厥阴,辛热通阳明,是叶桂用半夏泻心汤的心法; (5)参看椒梅汤、减味乌梅丸: 椒梅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组成:黄连6克 黄芩6克 干姜6克 白芍(生)9克 川椒(炒黑)9克 乌梅(去核)9克 人参6克 枳实4.5克 半夏6克 方歌:椒梅酸苦辛甘法,参芍芩连姜枳夏。渴热呕酸痞痛利,调肝安胃和寒热。 功用:驱蛔,祛暑。 主治:暑邪深入厥阴,舌灰,消渴,心下板实,呕恶吐蛔,寒热,下利血水,甚至声音不出,上下格拒者。 摘录: 《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适用于乌梅丸证而兼有半夏泻心汤证者。 本方的重点是治疗“木乘土败”而引起的寒热虚实夹杂的复杂病证。(肝胃不和、寒热错杂、虚实并见) 方证要点(主症):上见消渴、烦热;下见下利、腹痛;中见痞胀、胃痛、呕吐。 微尘学悟: 病机概括:肝胆风火相煽,脾胃升降调停(木乘土败)。肝风郁勃,胆火上炎,胃气上逆,脾气下陷。病变未及于肾,尚在中焦。是乌梅丸钱一层治法。 减味乌梅丸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组成:半夏、黄连、干姜、吴萸、茯苓、桂枝、白芍、川椒(炒黑)、乌梅。 方歌:减味乌梅椒芍桂,吴萸姜连夏茯苓。肝胃同病无虚证,渴热呕酸痞痛利。 主治:同椒梅汤而无虚证,或虚象不明显。 摘录: 《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乌梅丸、半夏泻心汤、吴茱萸汤、左金丸四法合而为方。 其证寒热错杂、肝胃同病而无虚证。这时本方与椒梅汤的重要区别。 方证:心中烦热、口渴、腕腹痞痛、下利、呕逆、吐酸、气上冲。 5、温病学家用半夏泻心汤,一以治湿热痞证,一以治肝寒胃热证。 1、合四逆散:主治半夏泻心汤证而见情志症状突出者; 2、合左金丸:主治半夏泻心汤证而见泛酸者; 3、合厚朴大黄汤:主治半夏泻心汤证而见胸满腹胀者; 4、合丹参饮:主治半夏泻心汤证而见胃胀舌瘀者; 5、合苏连饮、竹茹:主治半夏泻心汤证而见呕恶、呃逆(湿热); 6、合平胃散:主治半夏泻心汤证而见舌苔厚腻者; 7、合犀角地黄汤:主治半夏泻心汤证而见呕吐剧烈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