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的包装容器包括以下几种,对于每种包装形式,WHO都给出了详细的定义: 安瓿:通过融化的方式进行密封,只能单次打开并使用的容器;(不一定是玻璃材质) 包装袋:含有不同表面的包装容器,可能包含平底或不包括,是由可弯折的材料组成,底部和侧面通过热封,顶部有可能采用熔融的方式,比如铝塑热封成型的小袋; 泡罩:多剂量包装容器,通常有两层包装材料组成,其中一层用于成型并放置单次剂量;最常见的铝塑板形式; 瓶:通常有平底的包装容器硬质; 笔芯:圆柱状容器,适用于液体或者固体的给药形式,通常与配套的针头联合使用; 气瓶:内含压缩性气体,包括调节压力的装置,药物随着气体的释放而喷出; 注射针头:带定量装置的空心针头,用于精确进行液体制剂的给药; 注射针筒:套管状圆柱形装置,类似于喷嘴,有可能带有固定的针头或者可移动的活塞,用于注射液,可以是单次也可以是多次使用。 压力容器:与之前的气瓶之间的关系说实话我觉得并没有明显的不同; 单剂量包装:针对固体,半固体或液体制剂; Strip:带有穿孔的条形包装,可以是单剂量,也可以是多剂量(需要脑补一下说的是什么); 管状包装:单剂量或多剂量给药的形式,适用于半固体制剂,通过对管内物的挤压,而获得药物成份(常用的软膏包装形式); 小管:通常适用于注射给药的形式,含有胶塞及封口,刺穿胶塞后给药,可以是单剂量或多剂量给药; 备注:上面所列出的包装形式完全出自WHO的药品包装指南定义部分的内容,有些诸如注射针筒之类的其实我也很难想象实例,有些管理在国内可能会按照器械来进行。 对于上述的包装形式,WHO按其密封性,分成了三类: Well-Closed Container(密封) Tightly Closed Container(严封) Hermetically Closed Container(熔封) 我自己将其翻译成了三个层次,也许不太准确,大家可以补充。 这三个层次密封的要求越来越高,密封仅要求在常规条件下保护外来污染以及产品损失,严封闭要求包装能够防止风化,潮解或蒸发,同时如果是多次使用的包装剂量,还需要在打开后再次关闭后实现气密;熔封则要求在正常的不打开原包装的情况下,能够隔绝气体。 包装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另外一个考虑的因素在于必要时需要避光,比如采用不透明的包装材料,并在标签上有相关的提示信息。 从WHO的要求来看,标签中至少应该包括如下的信息:
最后,再来说一点WHO包装的定义与常规理解的包装定义实际上是略有区别的,有些公司的质量体系可能会将药品中间产品加上内包装的过程定义为生产工艺,而非包装工艺,比如压好的片剂加上铝塑包装的过程,混合好的无菌液体进行无菌灌装的过程等等... 但是WHO对于包装的定义包括了上述的初级包装形成的过程,以下的截图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