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百年老字号老厨家是什么情况?

 独树逸 2017-08-15

一说起东北菜,大家都知道小鸡炖蘑菇,可还有一道地道的东北菜,喜欢的那是几天不吃就念着想着呀,那也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道东北菜—锅包肉。

锅包肉其实是由咸鲜口味的“焦炒肉片”改良而来的。为了区别两种菜肴,郑兴文按照菜肴的烹调方法称它为“锅爆肉”,洋人每次来道台府都要点食这道“锅爆肉”。

由于洋人在点菜时对“锅爆肉”的“爆”字,总是发不准音,读成“包”了,您也知道,外国人对中国的声调那是一个头大呀,久而久之就成了“锅包肉”。

那这郑兴文是谁呢?这就得从清光绪年间说起。当时北京东城东华门大街,有家中档酒家开张,店名为“真味居”,店主名叫郑兴文。

郑兴文1907年从北京来哈出任滨江关道膳长,服务于十数任道台,1920年卸任,之后两年,1922年与其子郑义林在道里中国十道街开设私家菜馆,当时人称“老厨家”。

当时的老厨家规模不大,但经营很有特色,把滨江官膳与本土民间风味相结合,别出心裁,巧制新馔。每道菜肴都精工细作,保质保量。

每天接待客人有定数,最多不超过4桌,而且要提前3天预定。无论大小宴,档次高低,冷碟有荤素四种,咸酸甜辣兼备,点心类以满族风味为主。菜品以家常风味,官府风味为主,原料以山珍野味,海味江鲜,时鲜蔬菜为主。

那时“老厨家”精选滨江官膳中数百种菜肴经营,其中又以熏卤鸭、老火狮子头、糖醋瓦块鱼、鸳鸯大虾、江米肉圆,口福肘子、葱烧海参等菜最为有名。

1932年2月1日,日本侵占哈尔滨,“老厨家”有过一段短暂的繁荣。1938年开始实行粮油米面的配给制度,虽然对饭店每家供应30斤面,但是起不了多大作用。“老厨家”经营惨淡,无以为继,1938年,第一代“老厨家”关门。一直到2000年,老厨家第四代传人郑树国、郑树森兄弟二人重新树起“老厨家”这块百年餐饮品牌,把郑家的百年厨艺和独特的家传美味奉献给人民。

目前,老厨家品牌在哈尔滨拥有两家店面,分别为道里区友谊路“老厨家道台府食”和南岗区文政街“老厨家民间菜馆”,喜欢地道东北味的可不要错过呦。

更多中华老字号文化,敬请关注老号营;文章来源于老号营,如有转载,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