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门吹雪 微信号/xmcx_7125
提到战略,很多企业都是口上有,心中无,因为这个“有”很多是大而化之的、临时起意的,很难实现或者很容易改变。究其根本,是没有领悟到“取势、明道、优术”的真意。
我认为,企业所有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不仅是为了成事,更是为了成“势”。公司战略是“蕴气”、“布局”,市场战略是“塑形”,品牌战略是“赋能”、营销战略是“添力”,一旦成“势”,公司层面就具备了“气势”,掌控了“局势”,市场层面就可以左右“形势”,品牌层面就拥有了“势能”,营销层面就拥有了“势力”。
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文字游戏,那我们就来严谨的解读一下战略是什么?我认为,战略是对企业运营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的谋划,是在各项运营活动之间建立一种系统配称。
企业战略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公司战略、市场战略(也叫业务战略)、职能战略。品牌和营销属于职能战略范畴,其他还有研发、商品、生产、人力、财务。公司战略属于顶层设计,市场战略属于中层架构,职能战略属于基层建设。
很多企业的公司战略相对比较务虚,这分两类情况:一类是因为比较弱小,很多战略只停留在口号层面;另一类是因为没有远见,习惯于跟着感觉走。落实到运营层面,完整的企业战略系统一般由7+1构成——职能战略的7个单元紧紧围绕市场战略这1个核心。通常,我把市场、品牌、营销定义为前台战略,研发和商品定义为枢纽战略,生产、人力、财务定义为后台战略,有点类似于足球场上的站位。
通过《阔论品牌》、《大话营销》、《高论市场》这三篇文章,我对企业运营的前台战略有了深入的阐述,今天也可以回到源头,谈谈公司战略如何落到实处,以及市场、营销、品牌三者之间的关系。
把公司战略掰开揉碎
愿景和使命通常会出现在企业文化里,被认为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对愿景、使命的通俗解释是:“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活着”。不管“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还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愿景、使命就是企业战略里面的“气”,实现了、做到了,你就具备了“气势”,实至而名归。
在愿景和使命之下,是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目标。经营范围更准确的解读是“事业领域”,包括企业的产业、业务、产品布局;经营目标需要落实到具体的经济指标,比如销售额、利润等等。这两者都是有阶段性的,只不过经营目标表现的更为明显。但如果这两者没有相应的指导思想,企业很容易出现战略空心化。在固定的时间段里,企业需要有与事业领域和经营目标相匹配的阶段性战略,包括定位、目标、路线、方针,这些都构成了企业发展的“局”,做对了,做好了,“局势”才能为你所掌控。
战略定位高于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品牌定位,重在体现企业所扮演的社会或行业角色,粗放一些,也可以直接以企业愿景代替。目标则从属于定位,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是对自身地位和影响力的加冕。以艺术手袋品牌半坡饰族为例,其战略定位是“公众景仰的创艺生活领袖”,第一阶段战略目标是“成为中国原创艺术手袋第一品牌”,第二阶段战略目标是“做世界的半坡”。今年6月30日,半坡有两款手袋正式入驻全球最大的手袋和箱包博物馆——阿姆斯特丹手袋与箱包博物馆,这也是中国品牌的首秀。这一事件标志着半坡已经坐实第一阶段目标,正在实现第二阶段目标的大道上突飞猛进。以我参与的创业项目莓蓝坊为例,现阶段的战略目标是“成为餐饮自制饮品领域的隐形冠军”,也正在实现的路上。
路线和方针是实现既定目标的行动方向和行为准则,决定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重点要做什么。有时候,路线和方针很难精细化的摘开,不过也无所谓,一针见血固然好,拳拳到肉也不错。如当初我为半坡制定的路线和方针是“创未有、占实地、高筑墙、广积粮”。我为莓蓝坊制定的路线和方针是“专注蓝莓、只做野生、服务餐饮、牵手连锁、聚焦自饮、打造爆款、做强直营、做大加盟、发展电商”。
企业要想贯彻落实阶段性战略,实现阶段性经营目标,是需要有底气的。这个底气来自于三方面:战略基础、竞争优势、资源配置。
战略基础包括机会(行业发展趋势、社会心理变迁)、资源(基地、工厂、品牌、渠道、用户)、能力(研发、运营管理),在一定时间内相对恒定。时下,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风口,那个风口,但这只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如果没有相应的内在资源和能力,战略基础是不牢固的。
竞争优势我分成两个层面来看待:第一个层面是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人才、资源上,属于护城河级别的,一旦拥有,则相对恒定;第二个层面是相对不对称竞争力,体现在产品价值、用户价值、市场运营能力上,类似于田忌赛马,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赢得错位竞争优势。
资源配置可以落实到资金、人员、设备、原料等方面。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与时俱进的,但也始终存在短板。因此,资源配置既要立足当下,也要有长远规划,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协同性,助力经营目标的实现。
市场、品牌、营销连连看
讲到市场、品牌、营销三者的关系,我经常会用靶子、弓、箭来形容,相互独立又紧密依存,弓强箭利才能百步穿杨。系统性是有了,能不能更科学的阐述一下内在的作用机理呢?借用能量守恒定律,我总结了一套公式:W=Eb+Em,W代表市场购买欲,Eb代表品牌势能(形象满意度),Em代表营销动能(沟通有效性)。
Eb品牌势能由m产品价值(材质、功能、包装、价格)、g商品化率(渠道、铺货)、h品牌角色(性格、身份)构成。
在决定品牌势能的因素里,产品价值和商品化率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而品牌角色的可塑性则非常强。品牌性格或身份的定位和积淀,决定了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形象与地位。在市场成长期,通过有效的品牌运动,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性格或身份偏好,是品牌流行的关键。
Em营销动能由m产品价值(材质、功能、包装、价格)、v利益与承诺(用户价值、促销利益)构成。
在决定营销动能的因素里,产品价值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而利益与承诺则变动性较大。用户价值和促销利益的准确度和力度,决定了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敏感度。在市场成长期,通过终端、社群、媒介等多点连接,最大程度地与消费者进行用户价值和促销利益的沟通,是产品畅销的关键。
理论上,任何产品或品牌的发展都有可能经历市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营销动能和品牌势能在不同阶段的能量值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在市场导入期,营销动能大于品牌势能,需要由营销来强势驱动;在市场成长期,品牌势能渐长,可以与营销动能双效驱动;到了市场成熟期,品牌势能超过了营销动能,可以由品牌来强势驱动。在从产品-商品-品牌-名牌-领导品牌的进化过程中,营销动能和品牌势能不断增强,市场购买欲也水涨船高,企业逐渐可以左右“形势”
回到本文的主题,什么是企业发展追求的“大势”——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其好高骛远,不如脚踏实地,好好规划一下公司战略、市场战略、品牌战略、营销战略。蕴气、布局、塑形、赋能、添力,功到自然成势。
《阔论品牌》《大话营销》《高谈市场》战略三部曲,再加上本篇,算是对十多年来的战略思考和实践有了相对完整的交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至公众号【优势零壹】,了解西门有关战略、互联网的更多思考和见解,欢迎交流、切磋。个人微信:xmcx_7125
|
|
来自: blackhappy > 《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