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事件O-3 来龙去脉: 29岁,G1P0,Lmp:09-8-3,EDC:2010-5-10 宫内孕37周+2,合并ITP,发现羊水少1天。 孕期平顺,规律产检,骨盆正常。发现ITP 6年,血小板最低10x109/L,孕期波动在25~40x109/L,间断有牙龈出血,未用激素,曾查抗血小板抗体(+)。2010-04-21产检B超测量AFI 7.7cm,估计胎儿3200g左右,当日血小板34x109/L。建议剖宫产入院,经血液科会诊,静脉点滴蓉生静丙,必要时加用激素冲击治疗。静点IVIg 20g QD,2日后复查PLT 22X109/L,加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300mg QD,一天后PLT 18X109/L,当日输注单采血小板1U后PLT升高至57X109/L,次日清晨回落至44X109/L,再次输注单采血小板2U后复查PLT 102X109/L,于单次腰麻下行急诊剖宫产(2010-04-25),术中及术后均出血偏多,维持静点琥珀酸氢考3天后改口服(强的松 60mg Qd)术后第二天Hb76g/L(术前122g/L),PLT 87X109/L。新生儿查血小板正常。
临床诊断: 宫内孕37周+2 特发性血小板减低S 羊水过少
修正诊断: 宫内孕37周+5 特发性血小板减低 产后出血 贫血(中度)
知识要点复习: 特发性血小板减低(ITP): ITP对妊娠的影响: 注:产后出血率较正常高5倍,严重时可内脏出血。 注:产后4~6天血小板最低,1~2月后恢复。
ITP的处理: PLT>50x109/L,无症状的孕妇不需治疗。 PLT<50x109> 泼尼松:1mg/kg.d,每天分次服用维持2~3周,约70%的患者在3天~3周内起效;起效后逐渐减量至最低剂量,维持血小板>50x109/L。围手术期过渡为静脉用药。 IVIg:0.4~2g/kg.d,2~5天,80%的患者在一周内起效。特别适用于足月孕妇,以保证分娩时良好的止血机制或用于有急性出血的孕妇。
血小板输入仅用于剖宫产术前或孕妇有大出血危及生命时。 剖宫产有利于避免新生儿颅内出血,但细节上尚存有争议。 剖宫产指征:①合并产科指征;②PLT<50x109><50x109> 如阴道分娩,应避免滞产或器械助产。 围分娩/手术期充分备血 临产前请麻醉科会诊 产后及时联系新生儿科,对高危儿进行监护 建议人工喂养(防止乳汁中分泌抗血小板抗体)
疑问与思索:
|
本例的术前处理是否过于复杂而不甚必要? 本例孕期PLT一直低于50x109/L,原则上应该提早应用激素类药物,但并未使用。入院时妊娠已足月,且已经选定剖宫产为分娩方式。一者可直接输入血小板后剖宫产,再者可使用IVIg提升血小板数量,但后者起效期略长,针对此例存在羊水过少的限制因素,可能并不十分适合。既然使用了IVIg和激素,是否应该尝试等待足够的起效间期,期间加强羊水和胎儿的监测。如本例,药物虽已使用,但短期效果不理想,又改为输入血小板后手术,似乎额外走了弯路,卫生经济学上亦不划算。 | 抉择与陷阱:
| 输注血小板也会引起同种异型抗体,造成血小板的进一步破坏和减少。所以,血小板的应用时机应仔细筹划,力争“好钢用在刀刃上”。 | 专家点评:
|
足月、血小板减少、羊水过少,宜采用快速提升血小板的方法,尽早终止妊娠比较安全,而此例在采用IVIG无效情况下,才输血小板,似乎考虑胎儿少了一些,孕妇有合并症固然重要,但在处理的过程中,同时想到胎儿的安全更重要。
| 点评专家团(按姓氏笔画排序):田秦杰教授 冯凤芝教授 刘欣燕教授 杨剑秋教授 冷金花教授 黄惠芳教授 樊庆泊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