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建的跨海大桥,至今依旧稳固,只因用了一种动物建桥

 明月清风693 2017-08-16

中国有四大古桥,这四大古桥不仅建造的十分美观,而且它们的设计也凝聚了古代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这四座桥分别是位于北京横跨永定河的卢沟桥,位于潮州横跨韩江的广济桥,位于河北横跨洨河的赵州桥,其中最特别的一座就是位于泉州的洛阳桥,这座桥横跨的不再是河,它横跨的是洛阳江的入海口,基本上可以说是横跨了一片海。

宋代建的跨海大桥,至今依旧稳固,只因用了一种动物建桥

(图一:泉州洛阳桥)

说起这座横跨入海口的桥,关于它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众所周知,在西晋时期有过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那时候五胡乱华,大量的中原人为了躲避灾祸,就开始不停的迁徙,其中有很多人选择向南迁徙,于是他们就走到了今天泉州的这个地带。

当时的泉州可不像今日这么繁华,还是一片渺无人烟的荒地,不过就算是杂草丛生的荒地,也瞒不过先人充满智慧的双眼,走到这里的中原人发现,这里山水地形像极了他们的故乡洛阳,于是他们决定在这里定居,并将这里命名为洛阳,就连流经这里的河也被命名为洛阳江,背井离乡的先人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怀念故乡。

既然泉州被古人当成故乡洛阳的替代品,那么在这里建的桥被命名为洛阳桥也就可以理解了,其实在今天的泉州,还有一个名叫洛阳镇的小镇,就是当年遗留下来的。

宋代建的跨海大桥,至今依旧稳固,只因用了一种动物建桥

(图二:洛阳镇)

洛阳桥除了名字来历特别,它本身还有两个非常伟大与众不同的发明创造,这两个创造就算是放到现在也足以让人称道。

第一个独特的创造是洛阳桥的桥墩,它的桥墩与其他桥完全不一样,它是筏形的。将桥墩建成筏形,主要是为了减小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力。

因为洛阳桥横跨的是洛阳江的入海口,大家都知道,在入海口的水流中很容易产生对流,导致水流十分湍急,根据当时的记载,这个入海口,不仅水面宽,而且还经常有大的风浪,在没有桥时,人们只能坐船通过,不幸遇上风浪的话,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了,为了彻底杜绝人们命丧风浪,宋朝时,一位官员决定聚合大家的智慧修一座桥,以保大家平安,这位官员就是蔡襄。

宋代建的跨海大桥,至今依旧稳固,只因用了一种动物建桥

(图三:蔡襄)

蔡襄在设计这座桥时,能经得住风浪冲击就成为了对这座桥的一个重要要求,所以减小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就势在必行,因此筏形桥墩的设计就应运而生。筏形桥头就像梭子一样,两头是尖的,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流的冲击力。

可是问题又来了,这种设计虽然能减小冲击力,但是滴水穿石,就算建造的再坚固,设计的再巧妙,这座桥还是用不长久,总有一天桥墩会被冲垮,显示先民智慧的时候到了,先民们根据生活经验,创造性的想出了利用牡蛎的生活习性来加固桥墩的办法。

宋代建的跨海大桥,至今依旧稳固,只因用了一种动物建桥

(图四;牡蛎)

先民们发现,牡蛎的两个壳,一个粘在可以固定的地方,比如石头或者另外一个牡蛎,另一个则是把自己盖住,同时牡蛎又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所以经常有牡蛎成片成片的粘在一起,这些牡蛎一旦连成一片,就算是用铲子铲都很能撼动他们,并且,这些牡蛎还出了名的难缠,一旦粘上,那就是死不放手,见缝就钻。根据牡蛎的这些习性,先民们立马就想到了把它们养在桥墩上,让它们包裹住桥墩,以此来加固桥墩,延长桥墩的寿命。

不得不说,先民的智慧着实让人佩服,利用这个办法,洛阳桥至今依旧稳固,还在造福子孙后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