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身看到气:普通人也能掌握的望气方法

 ll无为 2017-08-16

中医是不是一门真实的学问?很多人反对这点,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中医学立足的基础是临床突出的疗效,尤其对于许多现代医学无可奈何的慢性病,功能性疾病,世界上多种传统医学,自然疗法表现出了优越的疗效,而中医,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另外一方面,在理论的普及和解释上,现代中医确实出现了问题(以后我的文章将提及部分),而让大部分现代人不能相信的,是中医学最重要的“气”理论,“气”是普通人无法看见,甚至无法感受的。

一部分有天赋,感受敏锐的人,或是经过长时间的练功,修行,冥想的人群,能够直接感受甚至观察到气的存在,他们会全面信任传统医学的理论,但相对广大的人群,这部分“有特殊才能”的人,比例很小。

但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气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以中医的望诊法,望气的技术来说,即使是普通人,通过掌握方法,和一定的练习,都能观察到最基础的人体“外气”的存在,请注意,这是一种“技术”,而不是什么特殊的特异功能,当然,仅限基础,若要深入望气,达到更高深的境界,自身的练功修行是必须的。

传统医学中,望气的基础方法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如何调整,分配视线,使用眼神的“余光”,去观察“气”的存在和状态。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请大家看上图,我们正常往前看的视线,就是A,而B就是所谓的眼神“余光”,正常状态下,是位于我们两侧,视线的极限,这种视力,相比较我们的普通视线,是有特殊性的,在很多领域里,都有所运用,而利用这种特殊视力的诀窍,主要在于“似看非看”。

-听起来很玄?其实真的运用,练习后,你会发现这其实不难。





图片发自简书App


-掌握了眼神“余光”的运用,将它与我们的视线结合使用,即是望气技术的基础,请注意图2,A是我们的真实视线,看的是物体的实际落点,而B视线则是眼神余光,似看非看,眼神的落点,和A视线是错开两层的,一表一里。

-B视线的目标,往往是虚空的,散开的面积,这样更有利于观察到物质以外的不同,至于A,B两种视线错开的具体距离,角度等,请大家多做尝试,逐渐就能掌握要领。

-这种望气术,B视线看到的,初期一般以膜状,烟气,微光等等方式出现,普通人没有功力,初期看到的现象十分微弱,但通过细心观察和一定练习,是能够确认气的存在的。

-在古代道家,流传的望气术基础,是在安静的深夜,有月光的夜里,找一棵大树练习观察气的能力;而古代学习风水地理的人,要练习出能望山川地气的功夫,则会寻找河流来作为基础练习。因为中国文化相信,“气”随风而动,遇水则藏,有生命的,流动性的事物,观察气会更加容易。

-传统医学的望气对象,是有着生命的人,而且是近距离进行观察,难度较低,我想大部分人通过练习后,简单的观察到气的存在并不困难。但这时候看到的气,是很表层,静态的,即使以后能进一步观察到气在局部的活动变化,没有足够的医学素养分析,也不能用于实用。

-中医自古以来有大量的相关著作,像“望诊十法”,“望诊遵经”,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其中,最基本的气色对比,其实就是本篇所说的,A视线观察物体实质,和B视线的望气结果,进行结合对比分析。

-接下来我将会写关于阴阳五行,十气的十种基本运转状态,深入体会的话,对望气的变化,理解代表的基本涵义将会有所帮助,这十种基础运转模型,是我与妻子自身体悟和思考所得,这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具有相当高的实用性。

-最后请注意,望气术是会消耗我们的精神力的,我不建议初学者,普通人长时间的“玩”这门技术,若没有修行功力,一天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并确保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我也不建议初学者尝试观察人体深处的气机,这会让难度直线上升,过度耗损精神,影响建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