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的现状和特点 患病率急剧增加: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2014年,中国糖尿病患者达到1.14亿,居世界第一。 后备军众多:高危人群、血糖调节障碍者。北京上海社区30岁以上10%。 发病年轻化:中国儿童糖尿病50%1型,50%2型;儿童及青少年2型患病率2.5%。 二、患病率急剧增高的原因 “基因节俭”学说:长期贫穷(吃糠咽菜)→基因节俭→迅速变富(甜食油腻)→基因的改变慢于生活环境的改变。 遗传因素:中国人为好发人群,富裕国家华人患病率在10%以上。 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结果。膳食热量特别是动物性食品热量增多。 医疗条件改善:对糖尿病的警惕性和检测手段提高,早期诊断病人增加。 生活模式不健康:热量食入过多,吸烟;体力活动过少,肥胖;心理应激增多。 三、糖尿病分类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 3妊娠糖尿病 4其它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等。 四、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 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乳酸性酸中毒。 2)慢性并发症: 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下肢血管病,糖尿病足 肾脏病,眼底病:双目失明 感觉神经:疼痛、麻木、过敏; 运动神经:运动障碍,病变累及全身。 五、治疗糖尿病的五套马车 1、教育及心理疗法 ;2、饮食疗法;3、运动疗法;4、药物疗法;5、糖尿病监测。 饮食疗法 总量控制:控制总热量,而不仅是控制糖。如总热量在许可范围内,食品种类则可不限。 1)算出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 =身高(cm)-105 2)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 休息状态:25~30kcal/kg.d(105~125.5kJ/kg.d); 轻体力劳动:30~35kcal/kg.d (125.5~146kJ/kg.d); 中体力劳动:35~40kcal/kg.d (46~167kJ/kg.d); 重体力劳动>40kcal/kg.d(>167kJ/kg.d)。 儿童、孕妇、营养不良、消瘦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应酌减少 理想体重:标准体重±10% 肥胖:标准体重>20% 消瘦体重:标准体重<20% 评价目前体重情况%=(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具体的可以进入糖友圈社区顶部菜单-饮食方案中查看自己一天所需的热量) 合理分配 按上述方法确立每日饮食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组成后,将热量换算为食物重量,按每日三餐1/5,2/5,2/5;也可分为1/3,1/3,1/3,1/3 食物品种多样化,全面获得营养,四大类食品不可缺: 谷薯类、菜果类、肉蛋奶豆类、油脂类;粗细粮搭配,荤素食搭配 勿挑食,勿偏食 吃水果的技巧 1)吃后一小时测血糖<10mmol/L说明吃的水果种类和量是合适的,如>10mmol/L应更换水果品种或减少吃的量。 2)进食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吃水果。此时离上下两餐间隔两个小时以上,血液中糖分降至低值,补充少量水果对血糖影响不大 3)选择进食水果的品种:糖尿病患者应进食含糖量低,且含纤维素多的新鲜水果,如柚、梨、橘、杨桃、李子、苹果等。对含糖量高的大枣、红果、龙眼、甘蔗、榴莲,香蕉等最好不吃。黄瓜、西红柿含糖量少,可代替水果多量选食 4)控制进食水果的数量:吃水果时一定要注意限量。一般每天进食水果不能超过200克 六、运动疗法 运动禁忌 1.血糖>14~16mmol/L或血糖波动较大;2.明显的低血糖症;3.合并各种急性感染;4.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5.严重糖尿病肾病;6严重糖尿病足;7.严重眼底病变;8.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且活动后加重;9.新近发生的血栓;10.高血压未被控制;11.经常出现脑供血不足症状。 运动持续时间:从每次5分钟逐渐增加到30分钟。 每周运动频率:从1次逐渐增加到5次。 几个月后,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达到150分钟,分5天进行,每次运动30分钟。 运动的其他注意事项 运动可引起食欲增加,应合理安排进食及运动时间 结伴出行,告知同伴低血糖的处理措施 注意饮水,如无法随身带水,可在运动前喝一杯水,运动后再喝一杯 告知家人运动地点 随身携带病情卡和糖果 切记不要赤脚走“石子健康路” 七、教育及心理疗法。 糖尿病是一种公认的身心疾病,可引起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又会加重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后果,并发症。 所以患病之初尽快摆脱不良情绪,接受患病事实,积极科学的治疗,不盲目恐惧胰岛素。 平时学会自我心理疏导 将饮食、运动、监测融入日常生活 缓解心理压力的小窍门:深呼吸,体育锻炼,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等 参加正规的糖尿病教育活动,如医院患教大课堂。 多与糖友聊天,可以从平台底部菜单进入-糖友圈,与糖友们一起交流,在控糖的道路上也不孤单! 八、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 1、促泌剂类:磺脲类、 非磺脲类( 如诺和龙)、 双胍类 2、胰岛素增敏剂(比格列酮)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九、糖尿病监测 血糖:每半月至少一次,包括餐后2h和空腹的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1次。 体重:初诊必查,此后每3个月至少1次。 尿常规/血压:初诊必查,此后即使正常,每3个月至少1次。 血脂/血粘:每年至少1次,异常者3个月1次。 肝功、肾功、心电图、眼底:根据病情。 --------本文结束------- 让天下糖友不再为糖所困,重归精彩生活! ▼ 关心糖友必备公号 远离血糖困惑,重归精彩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