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葆桢和诗钟

 风舞三湘 2017-08-17


  “诗钟”,是闽省旧文人娱乐活动的一种形式。游戏之前,首先选出两个平仄不同的字,称“眼字”,要求参加者在限定时间内,写出上下两句口气不同的三个联句,联中必须把所选“眼字”依指定顺序嵌入,通常是每句七字。为限定时间,旧时没有钟表计时,就用一根细线系在架子上,下垂挂一枚铜钱,在细线中间缚上一炷点燃的线香,下方放一个铜盘,炷香烧到细线时,线被烧断铜钱落下,落在铜盘“当”的一声,表示时限已到,“诗钟”上的箱子封闭了,再好的诗也不能交卷。然后循环选取自己满意的诗句,再细分出元眼花殿卢录监等十首,最后进行“连环唱”。后人又称其为“折枝诗”。

  沈葆桢在福州船政大臣任上十分热衷此道,工作余暇,常聚集下属及亲友文人等玩“诗钟”。林则徐的“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就是在“海山”第一唱中吟成的。

  有一次,沈葆桢在“天地”第二唱(即必须把此两字嵌入诗联的第二字)中写道:“雪天裘被偕朋辈;平地楼台待子孙”,上联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之意,下联则含有寄希望于后人创业的意义,堪称绝句。又有一次,诗会用“白”和“南”为“眼字”,定为第七唱,他苦思良久仍未获得理想之句,回到家中,整夜辗转反侧不能安眠。天将亮了,他听见雄鸡报晓灵感来了,下床蘸笔写道:“一声天为晨鸡白,万里秋随别雁南”,虽然过了诗赛时间,次日他仍补写后送给诸诗友,算是交了卷。

  彼时,福州诗坛称“诗钟”的集句为“击钵吟”,沈葆桢逝世后,福建船政局的下属,把搜集的“诗钟”联句编成《船司室雅集录》以传世,其中发现不少是沈葆桢的佳作。

  台湾“牡丹社事件”发生后,沈葆桢奉旨带兵前往抗击日军,出发前一天,他特邀船政局僚属举办临别“诗钟”,通宵达旦吟诵不绝,直到朝霞四射、轮船鸣笛,他才离座率员登船出海,向台湾平安港出发。沈葆桢到台湾后,也将“诗钟”带到台岛,台湾至今称“诗钟”为“击钵吟”。当时台湾隶属福建省,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后,清廷才把台湾府升为台湾省。因此,那时台湾读书人,要参加科举得到福州考试,同样也把这“以文会友”的“诗钟”(击钵吟)带回到台湾去。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占据台湾,台湾文人心向祖国,他们纷纷组织诗社,以“击钵吟”的巧妙方式为掩护,表达了抗日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心声:“诗书历劫残篇累;社稷成墟隐痛多”(诗社第一唱)就是一个例子。目前,我们在台湾的“击钵吟”中,陆续发现许多宣传爱国主义的折枝诗,这和沈葆桢当年的积极倡导密不可分。台湾折枝诗队伍之大、佳作之多,沈葆桢功不可没。


 作者:魏孔明 录校:晓岚同里 原载:夜半钟声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