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假调查结果公布】中小学生作文14种问题面面观!

 华教数媒一小兵 2020-11-02

中小学生作文14种问题面面观!

【编者按】在过去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一堂作文课)组织的免费评点作文活动当中,有数千名学生的习作得到了优秀语文老师的精批细改,其中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得到阶段性的评析(至少3篇作文以上才可做阶段评析)。这一活动不仅得到了大量家长的广泛支持,更得到语文业内专家、教师的肯定。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学生意识到:作文评点是作文训练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之一,有了好的评点和修改作文,才能让自己更快提高,才能让孩子意识到“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这一学习理念。今日,我们从大量的批改文章中进行总结、分析,就中小学生作文中广泛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寻找影响同学们提高作文成绩的各项沉疴痼疾。经过细致的分析,我们将这一结果公布出来,同学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写作实情,老师和家长也可介入分析,针对自己的学生、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我们总结的问题主要有14个方面。包括标点问题、详略问题、语言问题、细节问题、中心问题、结构问题、内容问题、照应问题、开头问题、叙述描写问题、结尾问题、素材问题、题目问题和逻辑问题。从总结的结果看,语言问题、结构问题、内容问题、叙述描写等问题最显突出。

对有些孩子来说有些问题从来不存在,比如标点符号的问题,有的孩子一个符号都不会用错,即便相对复杂的双引号、省略号等也难不倒他,导致这种现象的其实是专项训练——有的孩子针对自己的薄弱点做了专项的训练,所以很快就解决了全部问题。但专项训练的前提是发现问题!所以请对照下面的各种问题,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明显的不足?

标点问题
01

标点问题对年龄小的孩子主要是一逗到底的问题,这个容易改掉;大一点的孩子逐渐变成了对有些复杂标点的运用不当,如省略号(不理解其用法)、双引号(常见的引用内容如诗词后,句号在引号里还是引号外等问题)等等,但这一问题对作文来说还不算大事儿。

以下是批改老师批改过程中给出原文内容,我们摘录了一部分:(有些问题属交叉问题,一并给出,不再赘述)

标点失准:个别地方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例如:“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一句中“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引用的诗句,应加上引号。

标点符号、词语运用都有问题,有多字少字现象。

标点符号要使用规范。词语使用要好好思考下,要理解词语的用法是否合适。

标点不当:文中个别语句标点运用不恰当。例如:老师们经常用:“初二是个分水岭,是好是坏就看这一学期了。”一句中的冒号不应该有。

注意分段,标点符号使用不太准确。

标点运用不正确:个别方标点运用不正确。特别是双引号。

标点符号要使用规范,不要忘记使用。有个别错别字现象。

详略问题
02

详略说到底是个结构问题。之所以单独拿出来,主要是想强调一下。另外,详略是对素材处理的眼光、方式问题,等于说详略是一个跨界问题——既有结构问题、又有素材问题,故而单列。详略是否得当主要是看能否围绕中心去写。

以下是批改老师批改过程中给出原文内容,我们摘录了一部分:

详略问题:详略不当。第三段和组长的软磨硬泡和中心无关。因为要说的是你和同学之间的故事。要去掉。

详略不当:文章主要写的是“木棉给我勇气”,应该围绕“木棉”和“我”进行详写,但是作者对木棉尤其是木棉的伤势描写较少,基本是一笔带过,有些草率。对“我”的伤势的描写也不够细致,“我”究竟是因为“受伤后疼痛、不良于行”还是“伤疤有碍观瞻”才会导致我的一些负面情绪呢?“我”的伤情是“看木棉”的原因,也是“木棉能够给我勇气”的前提,应该详细介绍一下。

详略不当:下决心的过程写得过于简单,不能突出中心主题.此处应该详细写。

细节问题
03

细节问题体现出来的并不很多。可能有这样一个原因:很多同学的习作还不能很好地写出细节,批改老师遇见的不多。实际上细节问题可以成为一个大的专项,写好了细节,对作文是一种大的突破。

以下是批改老师批改过程中给出原文内容,我们摘录了一部分:

题目是“那一刻”,文章在此处缺少相应的细节描写。

缺少细节描写。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基本上没有细节描写,未能充分表现出学习和亲情的美。

记叙文要求非常具体,而本文缺乏许多必要细节。

内容欠具体,蜻蜓点水一般,缺乏一些具体可感的细致描写,即场面描写中的“点”。

语言问题
04

语言问题是所有14个问题当中最突出的,老师的批改涉及到的语言问题最多。语言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各个不同——啰嗦、不准确、病句等等,这可能需要稍微多点时间才能改观。毕竟语言问题也是表象,内在地存有逻辑问题等多种状况,以及对作文的认知(如有的同学就觉得语言必须华丽,其实未必)问题,是“修辞立其诚”的问题,总之需要点时间。

以下是批改老师批改过程中给出原文内容,我们摘录了一部分:

个别地方出现语病。如:“如盖在一颗幼小的种子的石头”(其它地方已在原文中标出。)

言不达意,用词不准确。

语言欠通顺、流畅。

用词不当,削弱了表情达意的效果。

用词不够准确。如:最后一段的“再”。

语句不够简练,围绕图书馆给“我”的收获,在图书馆的美好感受选材即可,与之无关的内容可略去。

有些语句不能贴近儿童的年龄特点。

有些语句不通顺,文中已经标注,这点要特别注意。

病句。各别地方仍存在语病。如第三段(我已在原文中标出)。

病句的出现。个别语句没有深思熟虑,出现了语病。

有的地方用词不准确。

病句多。孩子,好多句子经不起推敲,不通顺啊!

语言不够通顺流畅。文中不通顺的句子很多,有不少病句。

语言平淡:缺乏表现力,不能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文采。

语言直白。叙述性语言多。语言不讲究修辞,句式,大白话多。

孩子,语言上要仔细琢磨啊!

语言不出彩。

语言啰嗦。一个一个的大长句子读来很费劲,而且句子不凝练,直白。看看我大段的红色字体部分。文中“我的战友起身对我说”“我有些尴尬的说”等等。叙述方式不对。

语言不够精练。这次作文好像写作比较仓促,和前几次比较,有些粗糙。

本文语言是大问题,语句不通顺、不流畅,部分有些冗杂,这点要特别重视,已经严重影响作文水平了。

语言驾驭能力有限,平时积累不够。

平时写作训练不够,语言和事理逻辑表达不严密!

语言不够简练,亮点提分点有点少。

语言表达上不够连贯通顺。

语言再简练些,注意修饰和美化。

叙事均为概括性语言,有点蜻蜓点水,过于依赖抒情。

个别地方语言表达不是很准确,有的地方出现错别字。

语言重复:“男生们马上跑完了,我愣了一下,突然回神,”“不知谁喊了一句,我才回过神来。”

语言直白、叙述啰嗦。

逻辑不严密:对话要上下语言逻辑要严密。

语言的运用,书面用语和日常用语是有很大的区别,写作文时用日常用语是不合适的。

表达能力较差。

作者在每一段都写到了“我很喜欢这个作家”,但是对“这个作家的确值得我喜欢”的地方却并未以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所以就会让读者觉得全篇是溢美之词。

作者在对“张”的作画部分的描述时,写得有些混乱,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表意不明确:倒数第三自然段马哈维亚的事例表达意思不明确。表达不够流畅。例如,开头部分我收到过许多礼物,礼物有什么,在表达时想采用并列形式,但不够通顺。

本文虽然语句通顺,但是通篇用的是短句,口语化比较严重,没有能够展现出作者文采的句子或段落。

在遣词造句上欠功夫。比如一些词语,像蒸蒸日上,受益匪浅,毛骨悚然使用的不是很恰当。

中心问题
05

中心问题集中在日常习作中主要是和素材的匹配问题,更准确地说:是选材是否能突出中心的问题,以及中心是否在行文过程中得到突出、深化的问题。如果是考场作文,一般首先存在一个审题的问题,也就是说能否提炼出一个和作文命题相匹配的主题的问题。

以下是批改老师批改过程中给出原文内容,我们摘录了一部分:

由“我刚刚幸运地被选中参加数学竞赛。”——“以后的几天,我一直很消沉。”——“终于在第二学期的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推断时间跨越几个月。这样给人的感觉是堆砌事件之感,中心散乱,也不合逻辑。

中心不够鲜明。你这篇文章应该主要是表现弟弟的调皮可爱,表达对弟弟的喜爱之情,但从写出来的文章看,这种感情还体现的不够充分。

其它两个事例不符合中心,表述上也不够恰当。

文章的中心应该是,遇到困难不要气馁,要调节好心态,”再来一次”就能成功,可是文章最后也没有点明深化,最后一句话更让人难以理解,这点是本文的硬伤。

结构问题
06

结构问题是大问题。太多孩子的作文败在了结构上。但多年来受到不重视结构的影响,或者受到结构思维薄弱的“总分总”这一辅导模式的局限,孩子对结构问题认识不多。其实写作文的过程主要是考虑结构安排,但大多数孩子目前的写作忽略了结构的问题,觉得是语言问题、素材问题,其实更深层的问题是结构。

以下是批改老师批改过程中给出原文内容,我们摘录了一部分:

入题较慢。

文章的感点有“兰香”和“少安”,导致文章平均使用了笔墨,重点不突出了。再说这两个人的精神品质没多大的区别。

事例不条理:二段和倒数第三段事例读来节奏感不强,顺序要调整一下。

段落划分少(我已经给修正了),感觉很堵。关键句子或人物变化的地方要考虑分段。

关键句子要独立成段。切记!切记!

段落不清晰。要记得分段啊,孩子。

几件事之间缺少过渡。

过渡不自然。开头切入主题之后,举例之前应有个自然的衔接,文章才会一气呵成。

段落结构要清晰。段落太长。

重点不突出。体育测试不应该作为写作的重点,应该把在失败后是如何以“坚强的意志”刻苦训练的作为重点来写。

可能是由于本文主题不清晰的原因,作者在描写时,给人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非常严密的逻辑,也没有清晰的文章结构,描述有些随意。

中间叙事感觉少了一件,因为你写的是一路的成长,可以从学习、生活、思想几个角度,131的结构似乎看起来更舒服些。

结构安排不太合理。主要是第二段的位置,我觉得应放在第三段。

结构不太合理:第二段的顺序有些混乱,层次不够分明。

不符合读后感的结构。缺少“联”这一部分。“引”的部分过多。

内容问题
07

内容问题涉及的是作文的品质感问题,同样的题目,最终有的优秀甚至令人惊叹,而很多孩子的作文内容很平庸。这不仅关乎选材问题,可能也是学生日常生活比较单调导致的视野局限,也有对作文只是应付而思考度不够导致的作文内容品质不高的问题。

以下是批改老师批改过程中给出原文内容,我们摘录了一部分:

情节设计上不严密。题目为有你陪伴真好,强调的是陪伴。在设计上这一部分关注的不够。

内容太散,主题不够鲜明集中。文章涉及学习、友情、亲情,想要表现三者的美,但都表现得不够充分。

缺乏生活经验。个别语句内容不符合实际,有悖事理和逻辑。

内容不够充实丰富。写弟弟的可爱与机警,只选取了喂饭者一件事,显得有些单调。

本文内容杂糅,主题不明。

本文以“幸福的颜色”为题,但是并未讲出这颜色所代表的“幸福”的所指意义。“它是天真童年的回忆,是江南水乡的风味,是异地他乡的乡愁,同样也代表着一个人的成长,一座城市的成长”,作者想用这“墨绿色”代表的东西太多,这就冲淡了读者对“墨绿色”的主要印象,导致内容杂糅,主题不清。

内容不够具体、充实,这两幅画面都是概括性的描写,缺乏一些个性化的描写。场面描写一定要点面结合,否则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写老师部分,课堂风采展示不足。

内容不够具体,图书馆给“我”的天堂般的感受,图书馆的哪些书给了我启发,不够明晰。

文章内容、主旨没有深化。

题记内容和中心不符。

本文的标题和内容之间还不是非常契合。标题“和解”是不是更好?

内容显得单薄,不够生动具体。

如果内容太多,则超出所给表格,那样也会适当减分。

弟弟的特点不够鲜明。只写了弟弟给一家人带来的快乐与烦恼,没具体指出弟弟的特点。

照应问题
08

照应问题涉及的不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孩子写作文还没有能力使用这一手法,造成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是专项训练可以快速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批改老师批改过程中给出原文内容,我们摘录了一部分:

上下照应:上文写父子夜晚对话,下文写滑如入梦境,后来梦醒。

前后不够照应。为什么最喜欢的礼物是大自然?结尾点明了,开头处应留下伏笔。

开头问题
09

开头问题是老话题,也是老问题。经常写作文的孩子,可能不再苦于文章的开头,只是出彩不容易。开头属于结构的第一步,有的入题慢、话语啰嗦,有的追求简洁而不得,造成开头显得过分平庸。

以下是批改老师批改过程中给出原文内容,我们摘录了一部分:

时间混乱:开头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阴沉天气,结尾写“窗外,雨已停,微风习习”推断时间不会太长。

开头略显繁琐。

开头虽简洁,但没直接入题。

要注意开头和结尾的呼应。前面是平凡,但不平庸。后面是迎难而上。

叙述 描写问题
10

叙述和描写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在行文的整体过程中算是比较突出的。对学生来说,其表达的方式主要是叙述和描写,因为记叙文为主嘛。叙述的风格是否突出,描写的是否准确,都能体现出作者的才气有无、才华高下,这需要比较长期的训练,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以下是批改老师批改过程中给出原文内容,我们摘录了一部分:

景物描写不够细致。文中充分利用游客的表现、我的感受以及传说等来烘托景物的特点,但对景物的正面描写较少。

对老师的整体描写和议论部分有失简洁,把大量笔墨用于描写那些令人难忘的人和事。

“我最喜欢的”,应该是该人物本身的特质,比如:暖男、努力、有实力、不张扬等,但是作者都没有具体展开叙述。

文中人物的心理刻画神态描写等不是很多,表述不是很生动。

叙述过程平淡:不能很好的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叙事过程显得平淡无奇。

叙述的时候视角狭窄,只有自己,没有身边的人,和周围环境。

人物之间是互动关系,被帮助的人应该也是充满情感的人,可是在整个被助过程中显得麻木,没有情感的交流反馈。这是只有自己的乏味的叙述。

叙述方式单一。

心理刻画神态描写不够细腻。

在人物形象描写方面可以更细致些。

叙事要和描写相结合。写实的,不要太夸张。如:头发变长了,应该是时间过了很久,过了这麽久“披头散发,满脸泪痕”,这个状态有点夸张,有点不符合实际。

结尾问题
11

结尾是全文结构的最后一步。要想出彩不容易。结尾是全文品质感的体现,在考场作文中是阅卷者目光所及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考场作文中,我们主要知会孩子的技巧上:扣题。正所谓卒章显志。这是技巧的诉求,更是行文的内在规律。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出彩,令人回味,令人时时想起这个结尾。

以下是批改老师批改过程中给出原文内容,我们摘录了一部分:

结尾过长。

结尾部分的问题在“批注H3”中详细介绍过了,总之就是结尾有些长,也有点重复。

结尾跑题,“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做好每一件小事”“扎实打好基础”与中心论点“厚积才能薄发”根本不是一回事。

结尾没有点题。

结尾平淡:文章结尾部分自己的顿悟在与爸爸吧聊了以后有一些,又在妈妈交流后有一些,散乱不集中,显得结尾平淡无力。

文章结尾画蛇添足:文章倒数第三自然段已经照应开头,倒数第四自然段也对自己的减肥过程有所感悟,点明中心。末尾一段无须再重复。

结尾处深化得不够。既然喜欢大自然,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结尾没有深意。结尾只是简单的照应了题目。

素材问题
12

素材问题被提及的不算很多,其实选材是大的问题。主要包括了如何选材、如何平衡多素材、如何让素材和中心匹配、如何将素材结构化等问题。当然,前提都是选材要精当。对写作经验不多的同学来说,常常陷入一个误区:素材越多越好,只写一个似乎有困难。其实,经验丰富起来之后,就会逐渐明白一个道理:用一件事贯穿全文是好的,其它的事件都可处理成伴随性的、交代性的,这样做有助于让全文的结构变得突出起来。

以下是批改老师批改过程中给出原文内容,我们摘录了一部分:

选材较单一。只选取了喂饭这一个事例,虽然描写较细腻,但不能充分表现弟弟的可爱、机警等特点。

人物的塑造太简略,粗线条式的又缺乏典型的素材,人物表现主次不清。

素材积累太少。

题目问题
13

当题目需要自拟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有的同学喜欢标新立异,将一些网络流行词汇、英文等纳入进来,这并非不好,只要切题就行。但必须注意的是:题目的首要条件是贴切,有时我们不必追求过分新颖的题目,切题是前提。同时,内容和题目的匹配是一个容易被人揪出问题的问题。

以下是批改老师批改过程中给出原文内容,我们摘录了一部分:

文章标题是“我的表情包里没有逃避”,但是全文主要内容是“我”独自走地下停车场,最后领悟到“面对生活中阴暗的停车场,纵然恐惧,依然应该鼓足勇气,向前走”。全文并没有提到“表情包”,并且从文章内容来看,本文更应该讲的是“纵然恐惧,却依然鼓足勇气,向前走”,落脚点应该在“勇气上”,所以,本文的标题有些欠妥当。

从文章标题来看,整个文章的内容都应该是回忆往事,但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在今天的体育课上”“看着眼前的一片红色,想起了从前”等句子,给人感觉时间很乱。

题目抒情味儿很浓,可是中间写的都是比赛,抒情少。

题目中“失败失落”“逆流而上”应该是写作的重点。你没有描写出来。

题目为藏在心中的歉意,而这个歉意是什么呢?小作者并没有交代清楚,在文中也没有任何的体现。

逻辑问题
14

逻辑问题没有在批改过程中凸显,这是正常的现象。一般语文老师在批改中较少关注、较少着眼逻辑问题,同时学生作文中逻辑性极差的也不多。不过提出这一问题对写作文是好的,说到底写作文是先有内在逻辑,再表达出来的。

以下是批改老师批改过程中给出原文内容,我们摘录了一部分:

逻辑性较差。

举例时没按时间顺序来写,逻辑性不强。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