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读180本书,他还能让读过的每本书都产生价值

 做最好的自己4d 2017-08-18

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的残酷真相:爱读书的人给想读书但没空读书的人说书,一起去赚不读书的人的钱……

但成年职场人士想业余读书学习,总会碰到这些问题:

看完之后什么都记不住,遗忘速度比阅读速度还快。

记住了好像也没什么用,对自己的实际生活工作,没有什么提升,和没看一样。

如此反复几次,就再也拿不起书来看了。

在行分答产品总监、读书狂魔、清华男朱晓华,去年在超忙工作之余读书180本,并获得启发,想出了一个“分答”的关键创意。他曾经在团队内部分享过自己的读书法,受到大家激赞,他对“学以致用”的分析很值得大家借鉴。

成年人读书就是要实用主义

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这个问题看似无用,但是它却是整个读书方法的核心。

先讲一个有趣的实验,心理学家准备了一篇描写房屋及其内的物品的文章,要求两组被试人员分别从购买房屋的人或者小偷的视角来阅读这篇文章。然后对这两组人测试他们对阅读信息的记忆,结果发现,他们记住的事情大相径庭。

这个实验诉我们,阅读的视角不同,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收获也就不同。阅读实际上是读者对于文字内容的再创造,这个创造过程源自读者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提高阅读的收获,首先就要先明确我们的目的。 

那么,通常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

通常就是“致用”二字,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学习的目的,绝大多数情况就是要去解决自己面对的实际问题,所以,学习的成效只要用是否能“致用“去评估就可以了,学习的方法,只要能达到”致用“,这个目的就可以了。

要说明的是,小孩子读书和我们成年人是不同的,小孩子学习通常没有目的,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而咱们成年人不一样,对咱们没有实际作用的事情,咱们是懒得干的,即使有人强迫你去干,你也根本坚持不下去。

有些人可能说“我就是不想闲着,随便学学就好了,不必有什么特别的用处”。那我劝你还是别学了。

先不说你能否学好、能否坚持学下去,就算你真的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学了一个东西,那有怎么样?你没有实践机会,很快这个东西就忘了。而且现在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飞快,你现在学的东西,2、3年以后可能就一文不值了,你做这事情本质上和浪费时间没什么区别,还不如看看片、打打游戏,至少能放松一下脑子。

用书本解读现实

朱晓华把读书分成4步:

第一遍是,读目录、前言、迅速扫一下全文。
第二遍是,粗读,但重点是勾画批注,勾画批注要设定重要性等级。
第三遍是,反刍,要做联想打通的事情,具体是:关联已知、解读现实、改变行为。
第四遍是,输出,要用自己的话,把书中你认为最核心,最有用的观点表达出来。

其中反刍最消耗时间,也是决定读书效果的关键步骤,究竟如何把刚刚读过的书本知识立即用起来呢?他提出了“解读现实”的思维训练方法,即用新学到的知识去解读你自己面对的现实世界,所谓学习带来的“认知”升级,说的也就是这个。

具体怎么做呢?很简单,你只要坚持给你新学到的道理,再举一个你自己发现的例子,从你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中为这个新道理搜索一个例子。

比如,有一本书叫《创新者的解答》里面讲到,做产品不应该针对产品自身的性能、指标等等,而是应该首先考虑用户使用产品的目的、场景。

现在就可以为它举一个自己身边的例子。不知你是否有注意到,现在路边买早点的摊位,很少有买煎饼果子的了,现在以卖鸡蛋灌饼等等的居多,而多年以前煎饼摊在路边的出现率很高。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消费者在早上路边买早点的时候,通常是在匆忙的上班途中,这个时候用户最关心的是一个“快”字,好吃、营养等等都还在其次。而煎饼通常是要现场制作的,制作过程少说也要有1、2分钟,而现在流行的鸡蛋灌饼是事先做好、热在那里,随时都可以拿走的,不用等待。

正是这个时间上的差别,决定了两种早点的市场占有率。这不正印证了刚才说的道理么,早点这个产品一样也是要先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然后再考虑自己产品的特性。

把这个例子想明白之后,我们对于这个道理的理解也就从静态理解变“活”了,这就是“解读现实”。

年读100本书,如何将知识用在工作中

好消息来了,以往朱晓华只是在团队内部分享自己的读书方法,现在他也录制了自己的分答小讲,把自己多年的读书经验分享给大家。

他曾提出过读书公式:

读书收获 = 阅读速度 × 方法效率 × 投入时间 × 选书水平

他的上期小讲《如何在超忙工作之余年读书180本?》专注为大家解决阅读速度的问题,现在已经有超过5000人购买。

这一次他的新小讲《四次读书法:让读过的每本书都产生价值》将致力于帮你解决方法效率的问题,尤其适合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的职场人士。

30分钟就能掌握的高效阅读方法,让你读过的每本书都能被用到,快来试试吧!现在购买,还可以通过小讲圈与朱晓华互动。他会定期回答小讲圈问题,让你能够更加高效地阅读、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