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才能练出陈氏小架太极拳的弹簧劲?

 雲中武 2017-08-18

感谢邀请。陈拳分支挺多,不过小架这一支还挺稳定,门徒多属陈伯先、陈伯祥两位前辈弟子或再传弟子。陈伯先前辈已仙逝,现在陈沟主力推广小架拳的应是陈伯祥前辈。小架传人都是纯练武的实在人,不善营销推广,所以到现在小架拳依然只在小范围内传播。不知道是否为了坊间的那句传言:大架不出村,小架不出门。

最早系统学习陈拳是从老架、新架入手,后因机缘得遇陈伯先先生的再传弟子得一套小架入门拳(对应老架一路,非小架拳套路)。我身边从学小架拳的拳友众多,从自己切身体会以及这些小架门人来看,小架拳是好拳,但就拳来说,它适合初学以及最后的高级阶段,中间阶段的训练非常缺失。展开来说,初步掌握太极拳肢体运动规律可以依靠小架入门拳法,最后全身劲通了以后,再用小架拳套路修炼更高的功夫。

题主所想要的弹簧劲的修炼却不在这两套小架的拳中。曾有拳友今年春天去陈家沟拜访陈伯祥前辈,给我带来了一段小架炮捶视频,虽然流畅度有了,但是劲还是飘忽。可惜就可惜在,陈家沟后背的所谓太极化,将祖上的炮捶给改得太像他们想象中的太极了。但是,学习现在的炮捶练劲效果甚微不学也罢。如果机缘,不如去学习传统的三皇炮捶,或者去学习形意五行拳来练劲。

下面系统讲解一下练弹簧劲的流程。先指出网上的一些讹传:网络上有许多教学视频,从“弹簧”的物理特性去理解弹簧劲,同时制定出许多训练方法,其实危害挺大,往从学者多琢磨,去伪存真。下面状态都是错误的发劲:1、手臂乱晃乱抖的发劲;2、左右对拉对扯似乎有弹性的发劲;3、胯内翻、外翻的发劲;4、身体前俯后仰的折叠发劲;5、只有单一方向的发劲。

弹簧劲训练的流程:首要是骨骼支撑链。其实许多人真练功夫的,不用“弹簧”这个词。虽然它形象的描述了受力者的感受,但是容易让修炼者误解。一般称这个劲是骨劲。“骨劲”这个说法更加的恰当,或者说更加适合内家拳修炼者。骨骼支撑链的掌握主要靠站桩,此处推荐以靠墙桩为基础,以三体桩为提高,当身体四面八方都能撑出劲了,算第一步功法完成(每天修炼方法得当一个半月到两个月)。

接着是发劲通道的建立。这一步最难,因为需要改变发力的习惯,以用局部的手脚,改为用骨骼支撑链。通过第一部分站桩的练习,身体的各处的撑劲有了,但是受到外力本能还是在受力点去抵抗。但是不抵抗又会导致整体的身架散掉,这是修炼的关键所在,训练不好就变成了逃跑拳、丢丢拳(遇到外力就躲、就散)。推荐的训练手段:郑曼青前辈的陆地游泳感知、趟泥步、形意五行拳。第一阶段的站桩训练可以缩短时间作为此阶段训练前后的热身。此阶段大概需要坚持三个月到六个月才能见成效。

最后是骨骼与肌肉网的建立。此阶段是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有认知修炼的发劲通道,才能达到这个阶段,而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能真的做到不丢不顶。这个阶段主要靠与人实战交手,最好找专业的摔跤爱好者一起玩,他们比现在外面推手的人水平要高太多。此阶段的状态是:身体某处或多处受力,身形不退让,骨骼与肌肉可以内在调整用劲将对方的力被包裹起来,以自己为弓,一对手为箭,发射出去。

最后再强调一下,整体发劲过程中身形是端正的不会像艺术电影中(比如《太极张三丰》),身体往后一弓,然后一挺那样将对手弹出去,这样很满足大家的想象,但是内家拳的“弹簧”可不是外形上的,不然咱也就不叫内家拳了,望修炼者多实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