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八、蒋玉堃拳论(四)

 llg1168 2017-08-18

(六)、论发劲

中国武术的动作,都是拳打脚踢,从实际格斗中提炼而来的。它的形式显然和自由体操不同,除套路考究风格优美略有相同之处外,武术动作着重实用价值,方法巧妙,套路安排必须有攻防、虚实、战术、劲法、拿摔等以及手、眼、身、法、步五大项技击上的要求。这种技巧在对打套路中,就表现得比较直观,如太极散手对打,太极对刀等。

“发劲”须先练会推手功夫。推手功夫又分五步,最好都懂。其它还有脚绊的方法,能大幅度的转动腰胯,身体的保持均势,肌肉的弛张,在在都须明白,才能发劲发到好处,而不是乱发乱推。推手又名搭手。推手的方法双方以手搭靠,练习朋履挤按四种劲法。搭手交叉处是一个重心,各人有一个身体重心,三个重心二人相互争夺,得重心者胜,失重心者败,这是自然的道理。初学发劲,先学合掌发劲和补手发劲,然后学习用腰胯运化,以增加转动的幅度,用脚跟蹬地推动发劲。一般说来发劲要直,化劲要圆。发劲手像乓乒球抽杀,脚像足球射门,贵在直而有劲。“化劲”,化之不尽,发之不远。初学化劲宜斜,向身旁两侧化去,如功夫有进步,可以向自身化去,即《拳谱》上所说的“引进落空”。俗语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借助发劲儿,以制胜对方。

推手功夫分五步:

(一)原地推挽,练习运用腰胯的转动。

(二)上三步退三步的活步推手,练习两腿的活络运用。

(三)大履,练习四斜角亦步亦趋,不丢不顶的方法,实验采列肘靠诸种劲法。

(四)太极散手对打,即将全套太极拳的动作分解说明攻化之法,及腿上使绊的功夫。“绊”分插、逼、扣、封四法。“插”,用腿插入对方的两腿之间,蹲身上撬用杠杆起重的原理,撬使对方凌空:“逼”,用膝盖或胯部向里逼对方的下肢,使对方没有后退的余地,这就是“野马分鬃”和“斜飞式”等式的用法:“扣”,是用我脚的内侧扣住对方脚的外侧,双手向前推去,就能使对方应手而扑,如“揽雀尾”的“挤”式,上步左靠等,“封”,用我的脚在对方的趋向装一门槛,双手拨弄使对方自绊而倾跌,如太极散手的“采手”和“横列手”等:插、逼、扣、封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拳经》上说的“封脚套子”。

(五)进一步双方都不使用定式,开始攻击,各听自由,或圆形——甲在中心,乙游击四周;或纵形——直来直往,出圈者跌到这为输。这是最后一步功夫(见拙作《太极拳散手对打》推手总则一文)教授者须亲受对方的击扑,这是由于过去防护设备不全,不得不这做。所以能会此步功夫者可说较少,武术上称为“喂拳”。

学拳是这样,学器械也是这样。太极拳(械)的发劲,不是只指双臂的功夫,眼神的观察动向,也是重要的一环,手臂要力求柔顺,借两膀的松净,体会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的功夫和听、化、拿、发的触觉力。等到熟练之后,对攻守引化有可能达到《拳谱》上所说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步”,脚心前进后退要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单练或双打如不能做到这样,就练不出腿功,只有步似临渊,才能分清虚实,下肢有根。腰胯是平衡身体重心的枢纽,闪展腾胯挪全靠用腰,平时锻炼要注意以腕带腰或以腰带手,步随身换,“发于腿”“主宰于腰”,“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把这些《拳谱》的话,贯彻到身上来。人们常说的所谓内功,内劲,实际是正确掌握了恰如其分地运用肌肉群的发力,也不是什么气功,倒是有发声协助发劲。发劲必须有关肌肉群的紧张收缩,无关肌肉群的充分放松,也就是:肌肉纤维的收缩越多,则力越强,收缩时间短促,也灵活巧妙。这样就能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点发出,从而冲击对方。人体的肌肉群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在骨关节周围有可以引向不同方向运动的肌肉,所以如果把有关无关肌肉群一起用力,这就产生矛盾,相互抵消部分力量,所发的劲就不能干净利落。发得不巧反而破坏了自己的均势。

发劲的功夫可以在单练套路的时候,注意臂朋满,虚拟使招,然后抖擞发劲,使动作断而复连,三尖相照,一心专意,用这一方法来增强反应力与暴发力训练。

体重+力量+速度=暴发力,速度越快,冲击力越大,疾然发劲,完全像举重的暴发力,所不同的只是举重的方向向上,而发劲是向四面八方,为击中对方的身体重心所在。人体重心从立正姿势来说,在1-5骶骨之间。降低身体重心是抵消对方来劲冲击的一个方法。为了降低身体重心,双脚步子放宽,但是反应比较迟缓;步子小,支撑面也小,虽然不稳固,而灵活性强,动作快,各有利弊,重心高利于攻,重心低利于守。但这并不是绝对的,防守为了发劲进攻,降低重心的过程,就是蓄势发劲的过程。一般感应力强的人,一搭手就能感到对方身休的重心倾向和劲势的意图。可是一个水平较差的新手,体感迟钝,虽然力大,不经过训练和实践,决不能胜过力小而有锻炼的人。当然,力气大的人一经锻炼,那就不易战胜了。《拳谱》上说:“察四两拨千厅”,显然不是指力胜,是指借对方的劲力,来取胜,看来是有道理的。

(七)、论虚实

虚实问题从三个方面来阐明实质,以四点作结论,还要说明什么是“虚”?什么是“实”的定义?从五篇拳谱来分析,从实践当中领会。从生理科学来说明“虚实”对体育的作用。

1、《拳谱》中说到有关虚实的问题,一共有七条。(1)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有一虚一实。

(2)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3)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4)偏重则随,双重则滞。

(5)意气能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换虚实也。

(6)变换虚实须留意。

(7)每见数年纯功,而不能运化者,率皆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根据以上七条,把它连缀起来,翻译成日常语言,就能够明白,为什么要懂得虚实的道理,这里的解释,并不复杂烦琐,说破了简单清晰得很。

七条即是说,为了掌握技击上灵活性和主动性,虚实一定要分清楚,运用虚则实,实则虚的声东而击西的一种战术,使对方捉摸不到我身体的重心所在。虚实的主要要求是肌肉不要僵硬,僵硬了容易被人所制;老是一个方法也太呆板了,同样也容易暴露弱点,被人所乘,要运用智慧,才能招法圆活。所以变换虚实能够引向做到轻松灵活的方法。常常看到有些人练了数十年的功夫,还那样笨拙,被人击败,原因在于太呆板了,太僵硬了,不懂虚实的作用。要避免这个通病,必须懂得虚实道理,从而能够运用虚实的方法以取胜。也愈练愈精,进一步研究,能产生飞跃做到从心所欲,这便是为什么要掌握虚实的解释。

2、实践旁通的解释

比方一位刚学骑自行车的人,一上车神情紧张,身体僵硬,不会用肢体的虚实,平衡体重,一迂到偏倚,格外僵硬,自己与自己为难把自己摔倒了。等到会骑了,神情就不紧张,肢体也不僵硬,两脚蹬来一虚一实,也自然了,不用手把舵,也可以拐弯,只要将腰一扭,车就按自己的意志行动,这就是掌握虚实的重要性。

3、从生理来看虚实的作用

以肌肉的伸缩、弛张、负荷为手段,练习体力,耐力,速度,灵巧等素质。肌肉紧张是实,肌肉放松是虚,虚实的交换,是消除肌体僵硬的方法,使内部器官活动加强,从而使内脏和肌肉的活动,协调起来,可减少失重和体感不灵的现象,这就是虚实的原因。

四点结论:

(1)掌握虚实是消除肢体僵硬的办法。

(2)能够增加腿力,利于保待均势。

(3)利用虚虚实实,声东击西。

(4)虚和实的定义,在太极拳中,有特殊的含义,“实”作涩滞讲,“虚”作灵活讲:“但用于发动的时候,“实”,又作强劲有力讲,“虚”作软弱无力讲,虚是为了充实,为了灵敏。所以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虚实作为矛盾的对立统一,虚是绝对的,实是相对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