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母亲》

 仁仁馆 2017-08-18

仁仁

2017.08.17

        雁阵横空,长云逐紫日。初春的江汉油田已绿意盎然、春暖花开。小桥流水旁的一户家人,正披麻戴孝、勃谿相向,父亲去世了,母亲被指桑骂槐。

       198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让这个一家三代惨遭了史无前例的悲痛。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瞬间崩塌瓦解、支离破碎。母亲带着姐姐(13岁)和弟弟(4岁)随即改嫁,我依旧跟随姑姑在城里上学(那年我6岁)。
      

       一年后母亲对我思念极致,想接我去她那镇上三层楼的新家小住。我却不以为然,早已习惯了在姑姑家的日子,亦习惯了没有母亲的日子,更不想看到母亲抽烟的日子,同时也不想知道她跟父亲那些矛盾的日子。那时,我更爱父亲,每每考试双百,每每看到我呈现给他的小红花,每每“重拳”递交“三好学生”等奖状,他都把我“重重地抛向天空”,然后施展一切“法术”拥我入怀,好一个喜欢,爱我胜过弟弟。

       我终究还是没能敌过母亲,她来姑姑家接我,还带了琳琅满目的好多“惑”(衣服、学具)。虽去了她新家,可我还是不喜欢她,那是他们的家,我的家在姑姑这。她讨好我,我也不理她,尤其她抽烟的时候,我会歇斯底里的嘶吼道:“送我回家,我讨厌抽烟的女人。”她便不理睬,回到其它房间继续抽。她掌握了我的“软肋”,她知道我爱吃她做的发糕。头天晚上,她泡好了五六口人吃的米。第二天一早,她去别人家磨米面,回来时见她像个白面人。继父家的奶奶告诉我:“做发糕太麻烦,她
一辈子也就做过两次。你妈一早5点就起了,说你喜欢吃,她才做的,今天我们跟着你沾光了…”不足一小时,热腾腾、白花花的一锅圆发糕横空而出。“开饭了”,母亲说。我仍然很矜持,但内心早已垂涎欲滴,她给我盛了满满一碗,比姐弟都多…吃着吃着,心里吃开了花,但我知道这花依然是对发糕而开的……
      

       假期稍纵即逝,我回到了自己(姑姑)家。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5年(我高考年),听说继父出了状况,又临母亲独自带领姐弟…生活境况是难是易我不得而知,也不想知晓,大有“两耳不问窗外事”之嫌。但,听说母亲在40岁之前,没过过苦日子,就连家务活,也做的不多,没有工作、没有田地,离开我家后又靠着继父渡过了八九个春秋。可继父的撒手人寰,彻底地改变了她后来四五年的生活。她租了农田,学着务农,晨炊星饭,劳苦耕作,风里来、雨里去。没有劳动基础,做事笨拙,怕影响播种,总是一天只吃一顿饭;怕收割遇上暴雨,总是深夜迟归。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直持续着…
      

       那年9月,母亲得知我即将去上大学,拿着她独自靠种田换来的4000块钱,再次来到我家(依稀记得有三四个年头没见她了),瘦了,苍老了,城里人的模样全没了…鼻子瞬间一阵酸楚,叫了声“妈!”,姑姑也破天荒的叫了声“嫂子”…我们都不知道母亲是来送学费的,只知道她这些年过得不容易!当她说道:孩子是她生的,她不能一点责任不尽,大学的学费她来出……还没等她说完,我声泪俱下、嚎啕大哭,原来母亲还一直想着我,这是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柔软”。为顾及姑姑的感受,
我接下了4000块钱,这一晚我让母亲跟我一起睡了,这也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与她一起睡觉。我告诉她:学费拿回去给姐弟用,我自己有钱,爷爷、姑姑早为我准备好了,我成绩好,到了大学可以勤工俭学……后来她坚持让我收下了1000元。
        

       终究是血浓于水、骨肉情深,看到她满脸的皱纹、斑白的头发、皲裂的伤口,我寸心如割,前所未有的心疼驻入心底!我哽咽着:“妈,不要太累了,四年后我会把你们再接回城里……”那一晚,我和母亲都睡的很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母亲,一个抽烟的女人,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但她却用她瘦小的身躯承载着不堪重负的灵魂——筑起了我们坚不可摧的人生!母亲,爱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