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华(1908~1992年),字秋实,汉族,江苏南通县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脏象及治则现代科学奠基人。先生自幼从父青云公习医,18岁到沪悬壶,复从陆渊雷先生游,30年代即蜚声医林,曾执教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新中国医学院等,还受聘为《华西医药》、《北京中医杂志》、《广东医药旬刊》、《国医砥柱》等杂志的特约编辑。 先生学识渊博,敢于创新,诸凡经、史、子、集,无不披览;历代医学论著,更为悉心研究;还广泛涉猎哲学、心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等现代科学各个领域。先生的学术特点为“撷采百家,融贯古今,拓展新路,重在实效”。主张“古为今用,西为中用”,“活用成规,创立新规”。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提出“截断扭转学说”,在中医临床治疗学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认识疾病上主张“辨病与辨证结合”,提倡既要为病寻药,又要重视辨证论治的独特创见。先生早年著有《中医基础学》、《中医病理学总论》、《中医诊断学》;建国后,著有《中医治疗法则概论》、《伤寒识义》、《姜春华论医集》、《历代中医学家评说》等10余部著作,其中《肾的研究》一书,在日本曾被二度翻译,流传国外《活血化瘀》一书,被日本学者认为“为现代医学开辟了新的视野”。先生发表论文200多篇,部分论文被国外医学杂志所载。 1965年先生应巴基斯坦传统医学会邀请,赴巴访问并作了学术交流。1990年被中央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必须继承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之一,1991年被国务院认定为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批准享受特殊津贴待遇,表彰先生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验案赏析 王××,女,38岁,科技工作者。 患慢性肾炎已4年,常因感冒咽痛而小便出现血尿及蛋白尿。上周高热咽痛,尿检红细胞(++++),蛋白(+++)。曾用中西药物治疗。高热已退而转为低热(37.8℃),咽喉仍有红痛,小便化验未见好转,面色萎黄,目胞虚肿,神疲乏力,小便频数混赤,舌质淡,苔薄黄,脉浮濡则数。此系正虚风邪外客,热毒扰动肾络,拟益气清解,透泄肾络。 处方:黄芪15g 党参15g 白术12g 防风9g 银花9g 连翘9g 僵蚕9g 蝉衣6g 六月雪15g 玉米须15g 地丁草15g 茅根30g。7贴。 二诊:咽痛低热已除,尿检:红血球少量,蛋白(+)。上方去银花、连翘,续进7贴。 三诊:小便常规正常,蛋白消失,余恙亦除。又服十四贴后停药,慢性肾炎半年未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