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仲瑛(国医大师)辨治“痰病”析要一

 水木年华138 2017-08-21


中医学所说之痰,多指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人体内痰生成达到一定程度不能被消除时所引起的包括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急危重症、奇异怪症在内的错综复杂的病理变化,中医学将这些病统称为痰病。中医痰病学的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历代医家对痰病的认识见仁见智。国医大师周仲瑛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痰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学习,现将其临证辨治痰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整理简析如下,供同道参考。

周仲瑛(国医大师)辨治“痰病”析要一

国医大师 周仲英

1、痰病成因

外感六淫皆可致痰,尤其是感受湿邪更易聚湿生痰。外邪侵袭人体之后,阻碍了气机正常的升降出入运动,而气机的升降出入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如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吸入的清气都必须经过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而精、血、津液也只有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运行流动,以濡养全身,其生理功能才能得以正常的发挥。若气机失常,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而凝结为痰。

周仲瑛(国医大师)辨治“痰病”析要一

内伤七情均可致痰。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情志活动与五脏精气的关系最为密切。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内伤影响了脏腑之气升降出入的正常运行,气机失调则阻碍了机体的气化过程,引起精气血津液输布施泄异常,聚而生痰。

故凡七情拂郁,情志郁结不畅,脏腑气机失调,精气血津液代谢失常,气脉闭塞,气滞痰留,气不布津,液聚为痰。

周仲瑛(国医大师)辨治“痰病”析要一

景岳全书

饮食失宜,损伤脾胃,聚湿生痰。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痰饮》中说:“盖痰涎之化,本由水谷,使果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随食随化,皆成血气,焉得留而为痰?惟其不能尽化,而十留一二,则一二为痰矣,十留三四,则三四为痰矣,甚至留其七八,则但见血气日削,而痰证日多矣。如过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成癖,可聚湿生痰、化热:或偏食生冷寒凉,久则损伤脾胃之阳气,导致寒湿内生,凝聚成痰;或因热伤冷,冷与热结,水湿壅滞,停积成痰。

劳欲体虚,正气耗伤,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为痰。由于过度劳累(包括劳力太过和房劳过度),伤及人体正气,或由于体质阴阳的偏盛偏衰,如素体阳虚气弱或形体肥胖属形盛气虚者,气不化津,津凝为痰,而素体阴虚火旺者则虚火灼津为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