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这是很多人的念想 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世上没有相同的人 自然也没有相同的城市 和相同的爱情故事
就让我们一起聆听 那些城,那些人,那些爱 第一个故事:西安 一树桃花,一位佳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时间回到公元796年,那时西安还不叫西安,它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叫长安。 繁华的长安,歌飞的长安,形如棋盘的长安,曲江折柳慈恩题名的长安,九天阊阖开宫殿的长安。 安史之乱,憔悴了她顾盼生辉的容颜,却多了几分历经风霜的柔情。 这样的长安,便是滋育爱情的最佳土壤吧!
那一年,刚刚进士及第的崔护去城外郊游,偶然遇见一位美貌少女,她站在春风里,一树桃花,映得红颜如画。 便这一眼,自此相思,宛如业障,不得挣脱。 待到第二年故地重游,桃花依旧,却再也看不见她的身影。 于是崔护在门边写下了这首诗。
谁曾想这一年三百六十日,竟然是两地相思。 少女回来后看到这首诗,心中怅恨,竟然憔悴而死。 崔护赶到时,但见佳人香消玉殒,只能抱着她大哭一场,许是这份爱意感动了天地,少女竟然在他怀中慢慢睁开了眼睛。 于是,皆大欢喜。 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安的爱情故事。 一首悲伤的诗,换来一个圆满的结局。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第二个故事:杭州 一段春梦,一章传奇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司马槱《黄金缕》 有些城市,单把名字念出来,便是一首诗。 杭州就是其中之一。 西湖的水波在姑娘的唇角荡漾,孤山的小径通向文人心里的圣地,龙井的茶香萦绕了千百年,钱塘江水日夜奔流,如同绵绵不绝的相思。 这就是杭州了,一个无论何时,都适合恋爱的城市。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西泠桥边,葬着苏小小,她何其不幸,遇见负心之人,又何其有幸,得以此地埋香。 传说中,她的一缕香魂徘徊百年,终于又遇见了爱情。 那是一个名叫司马槱(音“有”)的官员,偶然在梦中听见一个穿着南朝服饰的女子吟唱“妾本钱塘江上住”,竟而起了绵绵相思。 后来调任杭州,住在西泠,官舍之后便是苏小小的坟墓。佳人再度入梦,坦承身份,于是两心相许。
一枕云雨巫山,很快演变成夜夜阳台之会。然而人鬼殊途,苏小小在贪恋爱情的同时,也保持着最后的清明。 她离开了。 痴情的司马槱一病不起,他不断回味着梦中的欢会,生命就这样慢慢走到了尽头。 据说在他过世那天,有人看见他带着一个美丽女子走上画船,船尾起了火,二人不见踪影,也许是考虑到苏小小不能复生,他便舍身陪她,两人载月西湖,真正做那同舟共济的仙侣去了吧。
这是一个发生在杭州的爱情故事。 结局有一点悲伤,也有一点欢喜,虽是野史,可我们总是希望,苏小能真的得到这样完满的爱情。 纵使我生君未生,也要等待百年,终与你携手。 第三个故事:合肥 一次邂逅,一生相思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很多年后,姜夔依然会回想起在合肥赤阑桥边度过的美好时光。 合肥啊,那是三国旧地,周郎故里,响当当的江淮名城,满城的杨柳,一枝一叶,尽情诉说着昔日风流。 只能是“昔日”了,姜夔来到合肥的时候是1190年,原本富庶的江淮,因战火的洗礼,加上南宋一味偏安的政策,已经沦为“边城”。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是姜夔曾经写给扬州的句子,其实合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 幸而,满城杨柳还在的,鹅黄翠绿,如同情人的裙带,牵挽着乱世里的温柔。
姜夔便是在合肥,拥有了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恋情。 那似乎是个精通乐器的女子,又好像是妙解音律的姐妹花,对于多年来苦苦钻研音律的姜夔来说,那是他的知音,他的救赎,亦是他的劫数。 她,或者说她们的名字,连野史中都找寻不到的,然而赤阑桥畔的倩影,却总是伴着凄婉的旋律,在姜夔最精彩的词作中若隐若现——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
这是一个发生在合肥的爱情故事。 并不圆满的过程和结局,给宋词的历史增添了无数优秀的作品。 也许,缺憾的美丽,更为震慑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