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瀛武士的秘密:简析日本坦克(一)

 不沉俾斯麦 2017-08-22

节选自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日本坦克的技术特点

来自 坦克百年 系列文章

日本虽然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已经跻身主要坦克生产国行列。然而,由于“最脆弱和最不成熟的工业”,二战中的日本坦克不但产量不足,而且质量低劣,与苏、德、美、英等列强相比,实际上处于二流水平。不过,战后的日本坦克工业经历了恢复和发展,在结合了吸收的西方技术和自身的设计要求后,其坦克技术呈现了一些颇为值得注意的特点。

东瀛武士的秘密:简析日本坦克(一)

坦克外形轮廓小

日本坦克与美国和西欧坦克相比,体积小、重量轻,颇具日本特色。这主要是由于日本坚守传统的坦克设计思想,在重视优先发展火力,不断提高机动性和防护性的同时,强调使坦克性能适合本国的战略和自然环境以及日本人体形等的要求,因此,日本坦克严格限制车重和外形尺寸,确定了体积小、重量轻的设计原则。对61 式、74 式坦克为了控制车重,适当减薄了装甲厚度,力求减轻各部件的重量(61式坦克重35吨, 74 式坦克重38吨)。这虽然较适合国情,但是坦克的装甲防护性能却受到一定的削弱。对此弱点,7 4式坦克用良好的防弹外形相应地予以弥补。在控制外形尺寸方面,以降低车高为主。61 式坦克车高2.4 9m ; 74 式坦克的车高仅2.25 m,借助液气悬挂装置还可降低200mm,是世界上有旋转炮塔的同代坦克中最低矮的。90式坦克的车高为2.34 m,而德国豹2为2.4 6m ,美国M1为2.3 8m,M1A1 为2.44m。从74 式坦克开始,日本对坦克外形尺寸的要求有些放松,但9 0式坦克的车宽和车长仍比M1和豹2坦克的相应尺寸小。90式坦克的外形酷似豹2,但其外形尺寸比豹2小一圈。炮塔为小型,呈扁平状,总体结构的紧凑性超过了豹2。随着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日本坦克的重量开始逐渐增大,90式坦克达50吨。但世界上同代坦克的重量,除俄罗斯外,普遍超过50吨,因此日本坦克的车重仍算较轻。

东瀛武士的秘密:简析日本坦克(一)

坦克炮和弹药依赖引进技术

迄今为止,日本坦克的火炮和弹药的发展仍然主要依赖西方技术。早在74 式坦克上装备的英国维克斯公司制L7A1型10 5mm 线膛炮,就是北约组织的标准坦克炮, 后由日本按专利特许生产的。其配用的脱壳穿甲弹也是从英国购买的,后改为美式M68 105 mm坦克炮的配系弹药。90 式坦克的120 m m 滑膛炮是按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RH120 L44 120mm滑膛坦克炮专利特许生产的,其配用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也该公司的专利特许生产。不过,由于自恃民用制造工艺水平较先进,出于民族自尊心等方面的考虑,日本人曾力图在90 式坦克上安装本国研制的主炮和弹药,9 0 式坦克研制之初就由日本制钢所负责研制。由于本国工业基础雄厚,技术水平先进,因此日本决定自行研制坦克炮,由日本制钢所负责研制。1978年开始进入研制阶段,采取分段研制办法。先在L7A1 105mm线膛坦克炮基础上试制105毫米滑膛炮,再试制120毫米滑膛炮。在1982~1984年第一次生产的2辆样车上,安装了日本制钢所研制的火炮,使用的是日本生产的弹药。他们在L7A1 105mm线膛炮基础上扩膛而来研制的120mm滑膛炮样炮在弹丸初速、膛压等方面均达到了指标要求,只是穿甲深度和身管寿命比德国的逊色很多。至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虽然勉强达到了性能指标要求,但与原装备的德国货相比却逊色不少。日本实际上在冲击大口径高性能坦克炮的道路上败了个灰头土脸。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如此,日本人一直并未间断对这坦克炮和弹药研发和技术储备,以便为其新一代坦克进行积累。

东瀛武士的秘密:简析日本坦克(一)

全电式炮控、自动装弹机和液气悬挂起步较早

日本在7 4 式坦克上采用的全电动式火炮和炮塔控制装置,使用了一台惯性小、灵敏度高、效率高的电动机,这是三菱重工业公司在改造了民用机床的低惯性调速电机(自动控制电动机)后制成的。他们还成功地应用了自制的控制大电流的200A 的晶体管。就自动装弹机而言,日本早在研制61 式坦克时就开始研究自动装弹装置。后在74式坦克上安装了一种半自动供弹机。最终在90式坦克上开始采用一种全自动装弹机,将炮弹分上下两层排放在尾舱。将炮弹分上下两层排放在尾舱内的弹带上,弹带水平移动、保持装填位置,沿轨道装填。炮弹的存储、选弹、装填均由电子计算机控制。74 式坦克采用液气悬挂装置,当时曾引起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很明显,采用液气悬挂装置的74 式坦克可通过变换车姿来适应山地岛国的地形条件,较大地提高了越野机动性,使越野平均速度达35km /h,有利于发挥坦克的三大性能。这种可调式液气悬挂装置完全是日本自行研制的,其空气液压装置引用了飞机油压缓冲装置和空气压缩机等其它领域的技术成果。至于90 式坦克采用的是液气和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这是一种完全独立的悬挂装置, 体现了日本在坦克悬挂技术上的飞跃发展。

东瀛武士的秘密:简析日本坦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