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辨治汇讲第十二讲(下)

 杉木轩 2017-08-22

4 暑秽卒中

临床表现:身热汗出,头晕胀痛,胸闷脘痞,烦躁呕恶,甚则昏闷无知,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或濡数

病机分析;本证乃夏秋之季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自口鼻内侵肺, 卒然而发的一种急性病,即中暑而夹湿浊的病变秋之季,湿热熏蒸,人在露天劳作过久,或起居不慎,则易感受湿热秽浊之气而卒然发病湿热熏蒸,正邪相争,故身热汗出湿热上蒙清窍,气血逆乱,则头晕胀痛湿阻气机,故胸闷脘痞胃气上逆,则泛恶呕吐热扰心神,则烦躁;湿热蒙蔽心包,心神内闭,则神昏而不知人事若秽湿偏盛,则舌苔白腻而脉濡;若暑热偏盛,则舌苔黄腻而脉濡数

治法:辛宣芳化,解暑祛湿

方药:芳香化浊法 《时病论

藿香叶3g 佩兰叶3g 陈广皮4.5g 制半夏4.5g大腹皮3g(酒洗)厚朴2.4g(姜汁炒)鲜荷叶9g(为引)

方解:藿香与佩兰相配, 辛宣芳化, 轻宣透泄, 使上焦湿热之邪外达, 且又和中解暑, 二者共为君药半夏厚朴为臣药, 佐以陈皮大腹皮, 辛开苦降, 燥湿化浊, 宣通气机半夏又有降逆止呕之功鲜荷叶清热解暑, 芳香化浊, 辟秽而升清气, 为使药诸药配伍, 共奏辛香辟秽化浊之功然雷少逸原书中此方药物剂量偏小, 临床应用时可斟酌加倍另外, 其剂偏温, 若暑热盛而舌苔黄, 脉数者, 可于方中加薄荷6g 黄芩9g 鲜芦根30g 若神昏者,可以此方煎汤送服苏合香丸1 ,以开窍醒神

5 湿热酿痰, 蒙蔽心包

临床表现:身热不扬,午后热甚,神识呆痴,时昏时醒,昏则谵语,醒则神呆,呼之能应,昼轻夜重,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或濡滑数

病机分析:本证乃湿热病发展过程中,湿热郁蒸,酿生痰浊,蒙蔽心包之候因其热蕴湿中,湿遏热伏,故身虽热而不扬午后阳明经气旺,正邪交争,故热势转高湿热郁蒸,湿为热所煎炼,聚而成痰,痰湿蒙蔽心包,心神内闭,则神识呆痴昼则阳气盛,抑制湿邪,故病情转轻,其神昏程度亦轻,见醒而神呆,呼之能应夜间阴气盛而阳气衰,不能抑制湿邪,故病情转重,而见昏睡谵语若痰湿重而热蕴湿中,则舌苔白腻而脉濡滑;若痰湿与热邪并重,则舌苔黄腻而脉濡滑数

治法:化湿清热,芳香开窍

方药: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菖蒲郁金汤 《温病全书》。

鲜石菖蒲3g 广郁金4.5g 炒山栀6g 连翘9g菊花4.5g 滑石12g()竹叶9g 丹皮6g 牛蒡子9g 竹沥3 ()姜汁6 ()玉枢丹末1.5g(冲服)

方解:菖蒲郁金汤中石菖蒲辛温芳香,化湿痰,开心窍郁金辛寒,行气开郁二药配伍,相辅相成,共奏行气化痰,芳香开窍之功,为方中君药连翘滑石竹沥为臣药其它药为佐使以连翘配菊花牛蒡子竹叶, 轻清宣透,宣泄湿热邪气以滑石配炒山栀竹叶, 导湿热从小便而驱竹沥苦寒,清化痰热而开其窍加姜汁可制竹沥之寒凉,保护胃气丹皮行血脉,泻血中伏热玉枢丹为成药,研末冲于汤剂中服用,有辟秽化浊之功诸药配伍,芳化痰湿,清利湿热,共成化湿清热,芳香开窍之剂但其开窍之力毕竟不足,故当配入苏合香丸或至宝丹同服

治疗湿热酿痰,蒙蔽心包之证,欲开窍醒神,关键在于辨清痰湿与热邪之轻重而斟酌选用温开凉开之剂若痰湿偏盛者,切忌过用寒凉之品,以防冰伏之弊,宜用苏合香丸其方中用大队辛温芳香之品,有温化痰湿,宣展气机,开窍醒神之功,温开之代表若痰湿与热邪并重者,则又忌过用辛温燥烈药物,防其助热之虞,宜用至宝丹其方性凉而芳香,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之效,凉开之良方

本证与温热病中的痰热蒙蔽心包之证,病变部位均在心包,但二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均不相同,治法亦异,现将二者列表(1)鉴别比较如下:

在湿热酿痰, 蒙蔽心包证的发展过程中, 若因素体阳盛, 或大量使用温燥药物, 可使热渐盛而痰渐粘, 最终化燥成温, 转化成痰热蒙蔽心包之证其证情一旦发生转化, 则应按温热病辨治。(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