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的最后时刻:《辛丑条约》不愿签全名,临终时两目炯炯不瞑

 等待MYLOVE 2017-08-24
原创 历史李老师 2017-08-23 17:58

李鸿章的最后时刻:《辛丑条约》不愿签全名,临终时两目炯炯不瞑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今人多称李中堂,也称他李合肥。李鸿章是淮军创始人、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由于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使得他手握兵权,因此有人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也正是李鸿章在当时拥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他被同时代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晚清政府腐朽不堪,列强环伺。面对如此悲惨境地,李鸿章需要尽最大努力实现“以夷制夷”,不过这一切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李鸿章的最后时刻:《辛丑条约》不愿签全名,临终时两目炯炯不瞑

再牛的人,也有低谷的时刻,李鸿章也不例外。1900年6月,随着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清廷的电报一封接着一封发到了时任两广总督李鸿章手中,让他立即北上勤王。1901年就是李鸿章人生的最低谷,这年也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了清朝与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李鸿章曾代表清廷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每一次签字后,他都招来国人的痛骂。而这次的《辛丑条约》签订,他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值得后人的关注的是,在《辛丑条约》签字处,李鸿章不愿意签上自己的全名,而是把“李鸿章”签成了“肃”字。

李鸿章的最后时刻:《辛丑条约》不愿签全名,临终时两目炯炯不瞑

可能大家不理解李鸿章为何要签“肃”字,在笔者看来,李鸿章是想用清廷赐封自己的“肃毅伯”来签下这个分耻辱的条约。李鸿章签完字回到住处北京贤良寺后,开始大吐血,这是胃血管破裂的缘故。

1901年11月7日,这位晚清重臣已经来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久经患难,今当垂暮,复遭此变,忧郁成疾,已乖常度。”据说当时俄国人在李鸿章床头逼迫李鸿章签字的,俄国人走后,李鸿章身边的人对他说,“俄国人说了,中堂走了以后,绝不与中国为难!还有,两宫不久就能抵京了!”

李鸿章的最后时刻:《辛丑条约》不愿签全名,临终时两目炯炯不瞑

听了这句话之后,李鸿章“两目炯炯不瞑,张着口似乎想说什么”,突然两行清泪从李鸿章的眼角流了出来,在场之人无不掩面痛哭。这时,李鸿章的得力助手周馥探身在李鸿章耳边说道,“未了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去。’目乃瞑,犹流涕,口动欲语,公伤也!”

就这样,一生充满着无数争议的李鸿章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