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唱 ▍歌唱家王宝璋:打响高音高位置,不能抬小舌头,必须“翻转硬颚”

 垠海 2017-08-25



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王宝璋先生教你歌唱高音技术。


在众多参与歌唱的器官中,“上腭”虽然没有唇、齿、舌、声带那样直接对发声、吐字产生作用,但是,它对声音的形成、对声波的寻找、对假声的开发以及对声音音色、音量、吐字、共鸣等变化都起着其它器官无法替代的“调节”和“反射”的作用。


 “上腭”有硬腭、软腭之分。硬腭在“上腭”的前半部,也称“硬口盖”,还有人称它“天花扳”。它前端连着前门齿龈,后端连着软腭,骨质较硬,故称“硬腭”。


而“软腭”则是“上腭”的后半部,前连硬腭,后接悬雍垂,由肌肉组成,所以,称它为软腭。


在歌唱训练中,硬腭起着“反射板”的作用,软腭具有“调节”的作用,它们各有特点与功能。


“硬腭”是上腭的前半部,具有坚实强劲的力量,它在歌唱中,主要“扮演”着口腔、鼻腔、喉咽腔共鸣音的“反射板”角色。


事实证明:我们敲击质地坚硬的物体时,声音反射力强,音色明亮而清脆;反之,声音则暗淡无光、软弱无力。


因此,在我们掌握了“抬起软腭”的方法、找到了歌唱中使用的假声之后,声音的走向应逐渐从口腔后部的软腭处调整到前部的硬腭上,使之产生强力明亮的声音效果和掷远的穿透力。


在歌唱训练的过程中,学习者要了解歌唱器官各自的作用和特点,在不同的训练时期、不同的程度和对待不同的声乐作品时,时常做硬、软腭声音走向的调整,采取有针对性的侧重,这会使我们的声音在不断的调整中得到提高、得到完善。


如果我们过分地强调软腭的使用,就会导致声音“窝”在喉里出不来,过分地强调硬腭的使用又会出现声音尖锐刺耳、位置过低、口腔共鸣过多等问题。


因此,要及时而灵活地将声音走向进行软腭与硬腭之间的调整,掌握好它们的平衡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