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腧穴定位,经络图其实只说了一半......

 为什么73 2017-08-25

前阵子拍摄正安答摩健康视频,尤其是穴位的定位,拍着拍着就纠结上火起来。


你说这经络,当自己是雅鲁藏布江啊,没事在支沟、会宗那来个急拐弯干什么?而且拐不拐弯到底拐了没有这事谁说了算啊?


测量经络的单位,看各种资料,一会儿说同身寸、一会儿说厘米、一会儿说旁开四指、一会儿说旁开两指......


答摩视频的制作,是期待以老人孩子能一眼看懂、几句话说明白为标准的,可是,想用20个字介绍什么是 “㕁门穴”,用十秒钟快速定位脾腧......真的让人抓狂啊......



人体到底有多少个穴位?网络查到的资料千奇百怪各不相同,关于穴位的标准版本,原来是一个不断发展迭代的过程:从《黄帝内经》版本、到《黄帝明堂经》、《针灸甲乙经》、《医宗经鉴》......眼下,比较统一的国家标准经穴是:人体周身409个穴位名,830个穴位,有60个单穴,770个多穴......


其实,经外奇穴数不断增加,从天应穴、不定穴还有老祖宗教诲的 “以痛为输” ,循经取穴不如 “阿是穴”...... 再加上耳穴、面针、眼针、唇针、鼻针、舌针、头针、手针、足针、腕踝针,以及第 2 掌骨全息疗法的骨节代表区,那么,全身上下何处不穴位啊......


看看答摩的拍摄提纲,不由悲从中来:我这个外行人大概一辈子都整不明白拍不完。


前不久,在南昌拜访热敏灸创始人陈日新老师,聊起他二十年前研究艾灸的故事。原来关于如何定位穴位的疑惑,不仅仅是我这菜鸟,这些专业研究艾灸和临床实践的医生们,也都曾有过。


什么是穴位,究竟怎么才能精准有效地定位穴位呢?仔细翻阅陈老师的著作《热敏灸疗法》,很有收获:

    

人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人体有病时,在体表的某些部位会发生一些可以被观察到或感觉到的各种改变。这些改变包括形态改变和功能改变。形态改变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浅表血管改变和色泽改变等;功能改变如对来自外界的刺激敏感程度发生改变、低电阻和皮肤温度改变等。这些改变有的单独存在,有的相互并存,伴随疾病的发生而出现,随疾病变化而变化,随疾病痊愈而消失。


这种伴随疾病变化的体表反应部位(或称疾病反应点)就是穴位概念的最早起源。同时也发现,在抚摸、按压、叩打这些反应部位可以减轻病痛。长期这种经验的积累最后逐渐形成了穴位的概念......可以这样认为,穴位就是个体化、动态的、敏化态的疾病体表反应部位,同时也是调控人体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针灸刺激部位。正如《灵枢·背腧》所说穴位:“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穴位的理论源于《灵枢·经筋》“以痛为输”的记载......《灵枢·背腧》则谓之 “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原来,古人在穴位定位时不仅是按图定位或按骨度定位,还需验之“按其处”来最后定位。


“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五邪》有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 的描述,老师说这就是《内经》里最好的案例教学。


分享两段答摩视频,大家各自定位之后,记得 按其处验之啊!


少府穴

天井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