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理麓跿 2017-08-25


此文章为非原创有所删减 作者 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裴玉,此处内容仅供转载!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为适应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推动金融创新,中间业务已经与传统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三大主要业务板块,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在市场经济中,收益和风险总是相伴而生的,中间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潜在风险的急剧累积。风险一旦发生,将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客观认识中间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健康稳健发展。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金融监管力度相对薄弱。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规模发展时间不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对中间业务的监管力度和监管频次不够,严格规范的监管体系尚未形成。从整体上看,我国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相对滞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同程度地潜伏着风险隐患。

 2.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相对落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化解中间业务风险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我国目前实行的分业经营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商业银行间的恶性竞争,但也使得有些合理的、有助于促进金融市场效率的竞争遭到压制。

 3.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多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商业银行价格法》,二者均属于较为概要性的法律文件,缺少行之有效的配套实施细则。近年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断推陈出新,新品种、新工具的推广运用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法律问题得不到相应法律法规的明确界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范化管理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和制度支持,经营风险增大。

 

(二)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间业务内控机制不健全。首先,商业银行整体上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现行管理办法普遍缺乏前瞻性、实用性和全局性。其次,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考核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商业银行难以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风险评估与监控制度,严重影响中间业务健康发展。最后,部分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运作中,业务操作程序随意性大,存在管理不严、透明度不高的问题。例如,有些商业银行办理票据承兑或贴现业务时审查不严,擅自放宽业务条件,甚至内外勾结,弄虚作假,违规办理票据承兑和贴现,票据到期时无法兑付,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这跟银行的内控机制不健全直接相关。

 2.中间业务风险披露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的现行财务报表在中间业务信息方面的披露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第一,现行财务报表主要是历史信息的简单列示,无法较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未来状况的预计;第二,对整体经营状况可能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如衍生金融工具、或有事项等在财务报表中无法予以反映;第三,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中间业务信息披露的约束机制不同,加上各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覆盖内容及业务量计算标准不同,导致中间业务在各家商业银行披露的信息存在较大偏差,中间业务有关信息在各行之间的可比性较差。

 3.对中间业务风险重视程度不够,风险意识淡薄。目前,在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提到风险,很多员工首先想到的是信贷风险,关注的是到期贷款本息能否顺利回收。对中间业务风险重视程度不够,普遍认为中间业务风险较传统信贷业务来说风险很小。或者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但对其带来的风险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轻风险的倾向。

 

二、提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转变金融监管理念,优化金融监管方式

 

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既要严格监管,又要给予指导,为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导向。针对新品种、新业务,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要将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从条块型的专业市场管理转变到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上来,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维护市场公开公平交易,力求实现维护金融安全和提高市场效率的双重目标,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金融信息报告与披露制度,增强信息实用性

 

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有关数据、指标、范围等,增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状况及财务情况的透明度。以此为前提,监管部门要着力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识别和预警体系,及早发现问题,向商业银行发出风险隐患预警提示,敦促商业银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将风险消除在摇篮之中。

 

(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中间业务风险

 

有效的风险控制必须是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有效结合和统一。银行内部控制是基础,外部监管必须辅之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起到风险防控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健全中间业务风险内控体系,防范相关风险。首先,完善中间业务内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各项业务有法可依。其次,细化管理,根据风险类别制定不同措施。中间业务是多元化经营业务,信贷、信息、财务等部门都与中间业务有关,风险触发点较多,要针对不同种类的风险寻找最关键的风险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后,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稽核和监督。对执行制度到位、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规经营、漠视风险防控的员工予以处罚,同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高中间业务风险意识

 

数事实证明,强化从业人员风险管理理念的极端重要性,不少因风险控制不当而造成银行倒闭的案例中,都是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过于淡薄所致。因此,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合规文化氛围,让遵章办事成为每一位员工的习惯和本能,使中间业务风险管理理念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近年来,金融同业竞争形势日益严峻,存贷利差逐渐收窄,中间业务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成为商业银行角逐的焦点,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其新的重要利润增长点。但是,风险与收益同在。商业银行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应切实做好防范风险工作,实现商业银行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平衡,最终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