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者稿件 |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原创正在消失

 汐钰文艺范 2017-08-25

作者:高凡

授权哲思学意发布

个人原创投稿邮箱:tougao@izhexue.wang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对待人造物的观念在逐渐的形成,这种观念中人造物的原创性逐步消失。这里包括从具体的商品、艺术品、建筑物到抽象的科技成果、文化形态,所有的一切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失去了它的创造者,然后就像空气一样充满整个世界。这种思想观念的形成,是随着信息网络化、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而逐步显现出来的。原创性这种带有强烈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词汇,在之前的时代是很难被忽视的。人们为了获得商业利益将原创性视为重要的个人资本。例如任何一种发明物,都首先需要发明者获得专利权,然后通过生产销售转化为商品,获取利益。艺术品更作为艺术家的独创性的成果,不允许被随意复制,一部电影制作完成后,需要购买电影票到电影院中才能够被欣赏,这些在人们的观念当中是想当然的了。而现时代正在出现一种与想当然观念相反的思维方式,这种观念是原创性的渐渐隐去,复制时代的全面到来。这种复制性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它可能颠覆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乃至现有的民族国家制度及全球经济运作方式。

从历史上来看,复制的大量出现是现代文明的开端,它源于中世纪末期德国的古腾堡对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我们都知道胶版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宋代的毕升发明的,但他的发明并未对中国的历史产生巨大影响,而古腾堡的发明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之所以说它是现代文明的起点,是因为活字印刷术的大量使用,使原为手抄本的《圣经》被大量印刷,在普通大众中广泛传播。这本为教会神职人员才具有解释权的经典,可以被大众独立阅读,进而在德国掀起了以马丁·路德为首的宗教改革,随后遍布整个欧洲,这次宗教改革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共同宣布延续千年的中世纪教会统制的结束。新教宣称个人与上帝可以直接对话,不需要神职人员作为中介,致使人们的自我意识得以加强,促使之后的民主制社会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段历史中《圣经》被大量复印成为重要的节点,告诉我们复制性的一个特征,就是将特殊的转变为普遍的,为大众获得曾经只有少数精英阶层才能拥有的权力铺平道路,拉近了精英与平民的距离,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考方式。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复制成本的降低,大大提升了普通大众的阅读量,知识随之大量传播,提高了全民的文化水平,带动了全人类向着一个全新时代的迈进。之后报纸和杂志的出现是信息传播的一次革命,使大量信息以快速便捷的方式传播,为不同区域的信息交换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及思考空间。

另一个关于复制意义的精典范例是摄影术的发明,1839年法国人达盖尓发明了银版摄影法,在当时交通还不算发达的时期,两个月后就传到了美国,而一年后在中国当时的清朝就已经有了使用者。可见这个发明具有超强的传播力,是当时人们期待以久的神器。在摄影术发明之前,人们依靠绘画(画像)才可以留下自己的影像,显然这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高昂的费用,只有少数富豪才可以获得,而且无法实现与人的形像绝对一致。摄影术的发明改变了这种状态,可以轻易准确的留住人的形象,之后随着摄影术的逐步完善,成本逐渐降低,在普通大众中也获得了普及。摄影是种可以把看到的世界轻易保存为图片的方法,而且随着胶片的发明,可以重复大量的复制。它对绘画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主要由于它的精确性是绘画无法比拟的,致使当时的艺术家处在深切的焦虑不安之中。艺术史的走向出现了重大转变,体现在印象派的出现及以后的表现、抽象等多种艺术形式先后出现。艺术家抛弃了传统写实的表达方式,更关注主观情感及思想观念的表达,这次艺术观念的转变将艺术带入了现代艺术时期。摄影将现实世界复制为影像又通过不同媒介,报纸、书籍、生活用品、电影、电视及虚拟网络大量再复制传播,经过几次媒介技术的提升,成本逐步降低,而到了网络时代几乎成为零成本。这就是复制带给我们的结果,在这里,原创性成为大海中的一滴墨汁,被彻底稀释掉了。

本雅明在他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将艺术作品的原创性比作“灵光”,这种“灵光”来源于古典绘画艺术对宗教题材的诠释,进而扩展为广义的艺术作品的原创性和唯一性。这种原创性和唯一性使艺术家高高在上,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捍卫者,也使艺术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完美展示方式,普罗大众对于艺术没有发言权只能服从艺术家的权威性。本雅明的这本书写于1935年,这个时期正是工业高速发展时期,商品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复制已经成为大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这种生产方式降低了商品的生产成本,刺激了大众的消费热情,当然同时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也加速了人类的异化,一种高效冰冷丧失情感的机械氛围正席卷整个人类社会。这个时期的摄影技术已经趋于完善,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相机已经普遍被使用。这加速了图像采集的效率,使艺术品转换为图像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而通过胶片或印刷的大量复制又拓展了艺术品的普及度。本雅明把这一时期比作“机械复制时代”,同时又称为“灵光消失的年代”,随着“灵光”也就是原创艺术品被大量复制冲淡了艺术品的唯一性,艺术的世界逐渐趋于大众化,并拉近了艺术家与普通大众的距离,艺术不再是高贵而神圣的象征,艺术家也不再是高高在上脱离普通民众的职业。

法国艺术家杜尚在这方面是有先见之明的人,他把普通的生活物品如陶瓷小便器作为艺术品堂而皇之的送入展览馆,他想要告诉世人的是艺术品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闪闪地放着神圣的光。正如他把印有《蒙娜丽莎》的印刷品上画了两撇小胡子用以调侃艺术的神圣性一样,而他思想的根源之一就是本雅明所谓的艺术唯一性的丧失,这种观念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世界。到了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又进了一步,将生活的复制品转化为了艺术品,他那些被称为波普艺术的作品与杜尚把生活物品作为艺术品而混淆两者间的界线不同,沃霍尔彻底把艺术拉下了神坛,用丝网版印刷的形式将名人头像、商业广告等大众化艳俗的形象制作成艺术品而大量销售。其结果是艺术品成为了普通的生活品而失去其崇高的地位,这一切拜大量复制时代到来之所赐。以上只是简单的阐述了复制性对现代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还在持续发酵,结合后现代思想家的观念,如今的艺术观念已经彻底与古典艺术观念相分离成为一种哲学化的艺术,而非我们所熟知的康德美学理念的艺术。

复制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将我们所处的世界变得扁平化而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古代皇帝的生活方式想来普通百姓是无法想象的,而现代的富豪生活与平民的生活差别并非如此之大,富豪的饮食衣着、娱乐方式与普通大众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如果说不同那可能是所谓的鲍德里亚式的商品符号化的不同,即身份、地位的象征性的区别,例如豪华套房与普通客房、名牌商品与普通商品、一等舱与二等舱的差别,这种差别是可以接受的差别。而这种扁平化是由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商家提供大量多样化的复制商品而带来的。因为复制而降低了商品的成本,使普通人可以享受曾经不属于他们的生活,获得较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拥有较廉价的生活用品,享受看电影、听音乐、读书、做体育运动等娱乐活动。而这些都来源于其消费成本的低廉,低廉的原因是大量的生产复制。可以这样说,如果要求不高,我们可以在现代社会中生活的很好,但往往人类的欲望会无止境的膨胀,致使大多数人生活在焦虑不安无法满足的状态中,叔本华告诉我们“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而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中摇摆。”,能看破这一点,加上复制社会给我们的较好生存条件,我们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获得属于个人的人生幸福。当然这只属于少数人,属于那些拥有自我意识,拥有独立价值取向的人,而大多数人往往被社会观念所左右,沉迷其中,成为欲望观念的奴隶。

由于复制所带来的扁平化社会,不仅体现在具体的生活之中,还体现在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现代人获得知识的方式不再像我们祖辈那样单一,只通过学校教育和书籍来获得。对某个未知问题不再需要请教别人,而通过网络可以迅速获得答案,尽管这种知识的获得是片段化的,不系统的,但它具有超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它拉平了普通人与所谓知识渊博者之间的距离,使得那一类人不再被人所崇拜,他们在人前展示自己渊博知识的时候,被人称作“倒书袋”,但人们真正想看到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他们的创造力。说到创造力在扁平化的现代社会是如此的稀缺,又如此的普遍。稀缺表示在大量的人类知识储备通过网络提供给大众,而且每时每刻还在增加,在这个时代里人们不再需要独立创造任何东西,甚至最需要创造力的设计领域也往往存在大量的相互借鉴抄袭。这不是设计师完全没有了创造力而是垂手可得的创意让他们不愿意去思考,大量的相互借鉴又让原创性损失殆尽。另外自以为是原创的作品却很有可能在网络上找到很多相同或相近的创意,人们的想法由于信息的发达而变得越来越相似。这就是现实,它说明创造力变得稀缺,而另一方面创造力又变得很普遍,这种普遍性体现在网络时代中知识更容易生成横向的相互联合,即跨专业的相互合作,这在传统的知识结构中是很难实现的。例如在历史上往往有我们所熟悉的大科学家而如今我们却所知甚少,这其中除了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更关注明星、富豪之类的名人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的科技成果不再是单个人的努力,而需要多人的共同合作,甚至是跨学科、跨国界的共同协作。这种协作使得现代科技正加速度的发展,正如美国人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中所提到的现代社会正以指数级的方式向前推进。这种普通横向联合所产生的创造力还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在文化领域,一部电影的完成需要编剧、导演、演员、摄像及后期工作人员等的共同合作,制作精良的大片不仅需要大笔资金还需要旷日持久的共同努力,而如今可能仅需要短短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一部大制作。一部超文本的网络小说可能集多人的创造力于一身,一件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可能根本就不是他一人所为而是组织团队共同合作而成的结果。除此之外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里只就科技文化方面作以简单说明,它体现了扁平化社会中创造力得以有效实现的方式,这种方式告诉我们在压扁化的复制社会中创造力不是以个人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而是依靠不同领域的相互合作的方式才能很好的体现。这似乎说明个人不再重要或者说个体的创造力不可能很好的实现,在这里后者的说法是对的,而个人是否重要还要取决于个人自身的价值观念,正是个人在复制社会显得越来越容易被忽视,我们才更要重视个人,重视个人的存在状态。

复制性使得现代社会变得扁平化,使人与人的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人与人的思想观念趋于一致,即逐步趋于对个体个性的消除。在现代社会更易于人生活的同时,我们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不然就会轻而易举的失去自我,成为“快乐机器人”中的一员。这是复制社会最让人不安的方面,它与商品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所导致的人类异化是一致的,现代社会正让我们成为不同于祖先的其他物种。这是不是说明人类正在走向自我毁灭,应该放弃现代文明回归农耕或原始社会哪?卢梭在大力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同时,告诉我们只有回到原始社会才会到达人类的理想生存状态。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记述了他在瓦尔登湖畔小木屋里两年多纯朴自然的生活,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放弃现代文明带来的奢侈浮躁,应该回归自然宁静的生活状态。在中国无论是庄子的自然无为,还是陶渊明的《桃花源》都体现了对自然主义生活方式的追求。人类历史上对自然生存状态的渴望与回归一直没有断绝,但这些从来都不是主旋律,到了近代人类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崛起,现代文明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现代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必然的结果。当然现代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娱乐,社会都给人们提供大量多样快捷方便而优质的服务,这在古代是无法实现的,在洪水、饥荒、瘟疫来临之际古代人会如蝼蚁般随时因怕失去生命而惶恐不安,但现代人却可以泰然处之。基于以上原因,如果做选择,我还是要生活在现代社会。但我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过多的欲望所左右,过清静简朴的生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保持独立意识不盲从大众的社会观念。当然我无法使所以人都这样,因为我知道大多数人是没有独立意识的,他们只是被动盲从而不会去沉静下来思考,只有少数人在拥有独立意识或可以被启发获得独立意识。

另外复制性还带给现代社会不同以往的思维方式,如商品在以前的社会中是需要购买才能获得的,而现在有许多免费商品,尤其是网络中的虚拟商品,如软件、电子游戏、电影、音乐、小说等等,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免费的观看使用。这源于网络产生大量无成本的复制品,商家只好通过其它方式如广告来获取利益而将商品免费化,虽然是被动的免费但对大众来说却是极大的收益,它降低了现代人的文化娱乐消费成本,让人们可以在基本需求满足之下,活得更轻松愉快。当然这种商品同时具有诱导性,控制人们的喜好、品位及精神需求方向。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描述的现代人,每天坐在电视机前快乐的被动接受,再也不需要思考。另一个改变思维方式的例子,可以说说中国的“山寨货”,提到“山寨货”往往是贬义的。中国的“山寨货”多如牛毛,而中国经济崛起很大程度正是这些“山寨货”的功劳。国外优质的商品我们随便就拿来COPY,当然不太道德,而这种商品可以快速的生产降低了原创成本,经过大量生产满足中国国内十几亿人的生活需求,同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后随着经验的积累,山寨工厂逐步成为正规厂家,有的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并推向了国际,实惠廉价的中国商品也深受外国底层民众的喜爱。这样就使恶意山寨转化为全球利好的手段,将大公司的利益转嫁给普通大众,起到了均贫富的作用。在这里我必须说一下何为道德,个人同意罗尔斯的观点,在“无知之幕”下所具有的正义感才是道德的,复制使人类社会逐步趋于扁平化,使得处在弱势地位的底层大众获得利益,这当然是件好事情。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说“在未来人人都能成为十五分钟的明星!”。他的预言是对的,在如今的网络社会给普通大众提供了一个当明星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展示自我成为“网红”。这里不仅仅是由于互联网使得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更便捷,使世界成为一个巨大的舞台,并拥有全球人作为观众。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网络社会中人变得透明,名人的生活被一览无余,使名人与大众的距离拉近,大众感受到名人的平庸,从而使其有了可以一日成为名人的心理幻觉。这一切都基于复制使得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无差别,名人与普通大众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思想观念趋于一致。所谓的名人并不比大众更有见识,这体现出了现代社会中文化的普遍一致性及平庸性。另外大众的盲从又使得现代人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成为被动的轻易受人鼓动的对象,小到衣着饮食大到文化品位样样都体现出跟风从众的特征,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扁平而平庸,既易于生活又缺乏理想。

人类社会中人造物从原创性到复制性的过程中,逐步完成了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提高了民众的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平,也使世界变得庸俗不堪。原创性可以让少数文化精英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提升全人类的精神境界。在宗教产生的时代,无论是佛陀还是耶稣都以其超凡的洞见引领民众寻找超越生命的意义,寻求世界存在的根源。而在人类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更有无数优秀的思想家、文学艺术家用自身的思想和作品为人类的灵魂指引方向,成为人类的精神导师。随着现代社会中复制性的普遍化,及原创性由个人转化为团体共同合作,致使人类的精神境界趋于一致及平庸,这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在现代社会中只有少数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个体才可以跳出庸俗的现实,获得个人自由。


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想深入学习哲学

哲思学意为您准备了一系列哲学语音微课

高校名师主讲、深入浅出

已开课程

(点击可进入相应介绍)


吴琼:福柯及其思想

吴琼:西方艺术史

吴冠军:政治哲学

王鹏:电影与哲学

黄婷:无限宇宙与开放之人

翟振明:理性VS感性


所有课程均可重复收听,报名后请加哲思君微信“jinzhe1104”联系听课事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