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头汤 乌头蜜

 何处是他乡2 2017-08-27
乌头汤 《金匮要略》
【组成】 麻黄 芍药 黄芪各三两(9g) 甘草炙三两(9 g) 川乌哎咀,以蜜二升.煎服一升,即出乌头)五枚(9 g) . 、 一 , 【用法I上五味,哎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温经祛寒,除湿止痛。 ’ 【主治】 伤后寒湿痹痛。症见关节剧烈疼痛,痛有定处,不能屈伸,舌淡苔自,脉 弦紧者。  【方解】 伤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留于关节,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则关节疼痛。治当温经散寒,通络除湿之法。方中麻黄发汗宣痹;乌头祛寒止痛;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卫,助麻黄、乌头温经止痛,又可防麻黄过于发散;白蜜甘缓,解乌头之毒。诸药配伍,能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则病邪去而疼痛止。 【应用】 (1)本方功专温经益气。用治伤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之寒痹证。 (2)加减应用 寒湿盛者加入细辛、苍术;上肢疼痛加桂枝;下肢疼痛加牛膝。 (3)近代应用 损伤后期风寒湿邪留于经络或慢性伤筋而属于寒湿者。 4)区别应用-本方与麻桂温经汤均有温经祛寒通痹之功,以治伤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之痛痹证。但前者功偏益气,适用于兼有气虚者;后者功偏活血.,适用于兼有血瘀者。
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 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汉唐--100号,这是乌头桂枝汤症(制乌头、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专治手指的风湿关节炎。.请用生川乌头一两,先用三碗水煮成一碗,去掉乌头渣,再用一碗蜂蜜与这乌头汁混合,再继续煮成一碗,这就是乌头蜜了 ,去买下方. (不可买草乌头ㄚ)
  桂枝五钱(50克),白芍五钱,炮附子三钱,麻黄三钱,甘草三钱,防风五钱,知母五钱,麦冬五钱,生姜五片,大枣十枚打碎,川芎三钱,三七三钱此方使用9碗水浓煎成三碗,服时趁热加入乌头蜜一汤匙,等溶化后再服用,早晚餐前一碗,服后如果口唇麻,手脚麻,人有晕眩感是良兆,勿担心,继续吃,到好为止ㄚ. 古路客,如果此病人没有因为西药造成皮下易出血的话,连川芎跟三七都不须要的,真是治病兼替西医擦屁股中.
  倪医师字
倪师桂枝芍药知母汤答问
桂枝25克白芍20克 麻黄15克 炮附子15克 甘草15克 白朮20克 防风40克知母40克, 生姜三片,用九碗水煮成三碗,早晚饭前各一碗.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时候,诸位注意看,哦,这个桂枝如果开五钱的话,白芍呢四钱,桂枝会比白芍的量多一点点,后边呢,甘草、麻黄、附子(炮附子)这三味药是等量的,比如说甘草三钱、麻黄三钱、炮附子三钱,所以桂枝最重,再来芍药,白朮呢比如我们五钱、(知母)五钱、(防风)五钱,生姜两片或者三片都无所谓。炮附子是我们用在“恶寒”的时候,病人呢怕冷,他会怕冷,就是我们心脏在跳动的时候,“蹦蹦......蹦蹦......”这样跳动的时候它产生的摩擦,所以我们人身上的热、体温的来源是因为心脏不断的跳动,摩擦产生的热。炮附子的功能就是让它热量增加,产生它的摩擦,所以炮附子是壮他的心脏的火,强它的火。桂枝呢不一样,桂枝也是壮心阳,但桂枝是性......这个是(味厚、香、辛甘、阳药),厚味,味道非常的厚,而且是香,非常的香,辛香发散的,有点辣味。哦,我们辛香发散,辛甘的啊,是阳药。所以说,我们如果心脏的火—哦—心脏到小肠,这个心火要下降到小肠里面来,就是要靠桂枝,奥,因为桂枝味厚,味厚是下沉,性是下沉,他入血分,入血分。所以说,有桂枝的话,这个血就往下导,进入小肠。那奶水如果没有办法排下来,最普遍的处方,哦,我们用的时候是“四物汤”加“炒麦芽”,哦,炒麦芽。“四物汤”加“炒麦芽”这个处方,是来自《奇方异录》这本书里面,哦,那如果力量不够,这个时候就要重用桂枝,桂枝哦,就可以把她整个奶水排下来,排到子宫里面来,变成月经。为什么?就是因为桂枝能够将心脏的火导到小肠里面来。跟炮附子有差异!那诸位看,这里用了(桂枝)用四钱,最重剂量最重的,哦,用了四钱。这个方子(乌头汤)会比乌头桂枝汤还好用,尤其是脚......脚没有力的时候最好用。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也就是你的膝盖关节的地方、脚踝裸关节的地方。乌头桂枝汤,是治疗寒疝用的,但是也是手足不仁,手足关节痛也可以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和乌头汤证有何异同。
两证均可治疗历节之关节疼痛,均有温经散寒,利湿的功效,但两者在病机、症状、和治法上均有所不同。桂枝勺药知母汤主治风湿历节,其病机为风寒湿邪痹阻日久,渐次化热伤阴,临床上表现为诸肢节疼痛,身体瘦弱,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治疗上采用温经散寒,利湿祛风,清热养阴之法;乌头汤主治寒湿历节,其病机为寒湿痹阻,临床上表现为关节剧痛,痛处不移,不可屈伸,治疗上予以温经散寒,利湿。
《金匮》卷上: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4两,芍药3两,甘草2两,麻黄2两,生姜5两,白术5两,知母4两,防风4两,附子2枚(炮)。
功能主治通阳行痹,祛风逐湿,和营止痛。清热,散寒,通络,活血,补虚。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风毒肿痛,憎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或过期不结痂。
尪羸:是指身体瘦弱。《脉经》作“魁瘰”,是形容关节肿大之状。即指关节肢体僵屈变形,不能自由活动,身体羸瘦衰弱,生活不能自理,几成废人而言。
脚肿如脱:是指两脚肿大,如脱离身体的样子。
温温欲吐:泛恶欲吐不吐的形状。
【解说】本证为久痹历节之证,乃病久正虚,风寒湿侵入筋骨关节,营卫不利,气血凝涩所致,以身体瘦弱,关节肿大、变形、剧烈疼痛,头晕气短为特征。因风寒湿侵入日久,有渐次化热之象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本方为麻黄汤、桂枝汤、甘草附子汤诸方化裁而成,方用麻黄、桂枝、防风温散寒湿于表;芍药、知母和阴行痹于里;附子、白术助阳除湿于内;甘草、生姜调和脾胃于中。合而用之,表里兼顾,阴阳并调,气血同治,实为治风湿历节反复发作之良方。
【诠解】
本条是论述风湿历节的辨证论治。风寒湿邪侵入机体,邪留关节,痹阻阳气,气血不畅,故肢节肿大疼痛;湿阻中阳,故温温欲吐;流注下焦,故脚肿如脱;若湿热上蒸而耗气伤阴,故头目眩晕,而短气。至于身体尪羸,乃为耗气伤阴正虚之候。
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行痹,驱除风寒湿三邪。方中桂枝、麻黄发散风寒之邪;白术去湿;附子散寒;防风散风;生姜、甘草和中止吐;芍药、知母滋阴清热,以4御燥药伤阴之偏。
《金匮玉函经二注》:“此风寒湿痹其荣卫、筋骨,三焦之病。头眩短气,上焦痹也;温温欲吐,中焦痹也;脚肿如脱,下焦痹也;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筋骨痹也……然湿多则肿,寒多则痛,风多则动,故用桂枝治风,麻黄治寒,白术治湿,防风佐桂枝,附子佐麻黄、白术;其芍药、生姜、甘草亦和发其荣卫,如桂枝汤例也。知母治脚肿,引诸药祛邪益气力,附子行药势为开痹大剂。然分量多而水少,恐分其服而非一剂也。《三因方》云:每服四钱。”
《乌头蜜》制法:川乌30克,用3碗水煮成1碗乌头汁,去渣,用此1碗乌头汁混合2碗纯正蜂蜜,再煮成2碗,即为《乌头蜜》,备用。
痛风治疗方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白术二两,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桂枝是祛风,白术是祛湿,除湿,附子袪寒,如果病人体格很大,你桂枝用五钱,炮附子用三钱,白术用三钱,炙甘草用三钱,一剂下去,你说老师我这个药,他现在很疼,我们浓煎,5碗水煮1碗,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他说四味以水六碗,你把六升当成六碗来煮,来煮三碗,一天吃三次,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再吃。
甘草附子汤方:炙甘草30克 炮附子40克 白术30克 桂枝60克。

大乌头煎(《金匮要略》卷上)。
【方剂组成】乌头大者5枚(去皮)
【用法】以水三杯煮取一杯,去滓,内蜜二杯,煎令水气尽,取二杯,分三次服,不可日再服。
备注方中乌头大辛大热,善治沉寒痼冷,并能止痛,配以蜂蜜同煎,既可缓和乌头之毒性,又能增强止痛和延长疗效。二药合用,故可用于阳虚积寒在里,寒气搏结不散而致的寒疝腹痛。但乌头有毒,必须久煎,并注意用量和服法,以防中毒。如服后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脉有间歇,甚至昏迷等中毒反应,急当抢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