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力答疑】艾催眠读书会两周年庆典——于收老师现场答疑逐字稿

 心理諮商張老師 2017-08-28


编者:艾催眠读书会二周年庆典,我们邀请到于收老师为大家做现场答疑。为了让更多的没能到场的朋友了解答疑内容,我们特意整理出答疑文字稿,供大家学习交流使用。




1、会员问:

1、问:请于老师详细解释一下“原型式语言”,这个词语我只是有点意会,不能够用语言表达清楚。第二本案例160页,谢谢!

答:

答:在我的印象当中,在以前的某一次答疑中似乎提到过这个问题。


从罗西的观点来看,罗西经常会喜欢把一些东西分成左右脑功能的,分开来进行认识。其实在我的印象当中,对于罗西,把有些逻辑的分到左脑的,把一些形象的、图像的这些分到右脑的,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来解释有些现象。在这方面好像在哪本书里,艾瑞克森表达过他的观点。艾瑞克森不是非常认同这样一种分别( 具体话怎么说我忘了)。


要详细的来说这个“原型式语言”,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去解释。大体上,可以从原型这个概念入手,我尝试着来说说“原型式语言”可能是什么。


这个词,我感觉应该是来自于荣格。在我们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当中,每个民族,不管它什么样的文化,在文化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总会有一些原型式的一些东西,它们是一种难以直接言说,可以通过意象式语言来间接表达的东西。或许可以说,原型是比意象更深层的东西。意象式的语言我们大体可以知道,有一些包括神话的,甚至民间俗语的,一些比喻的,这些是带有某些意象性的语言。原型式语言或许可以这样去理解,它们是存在于我们右脑的一些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却可以通过某些意象性的语言来间接表达的更深层面的语言模型。我不太确定,是不是我所说的就是罗西在这儿所讲的我们使用的原型式语言,它们可能是以这样一种以大脑右半球自己的语言直接与它沟通的方式。我想具体怎样用原型式语言来进行表达,我还没有摸着门道,只是有这样一个大体的理解。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想听听在直播间里其他老师有什么见解。


彭爽老师发言:我先把第二本书160页这个位置读一下,书上的原话是这样的:“第一作者喜欢指出,他用“俗语”或“暧昧性的语言”深入患者内心的源头。他把这种原型语言表达过程当做比喻、隐喻、双关、谜语、笑话和各种语言和意象剧本来使用,以绕开或补充患者平常参考框架的方式进行沟通。”  刚才于收老师说,他理解这话是来自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这个让我想到,这个“原型语言”好像是指我们语言背后承载着我们自古以来文化里面的很深的东西,而这些“原型式语言”好像作为双层沟通,可以引发潜意识里面的那种线索和链接,好像通过这些我们可以触摸到这个患者内心深处某一些部分……我想这些是语言承载出来的背后的意义,也就是说,艾瑞克森说用“俗语”或“暧昧性的语言”深入患者内心的源头,是指这个语言背后承载的东西有“原型”那样的意义。





2、会员问:

我们平时是否可以用艾瑞克森式的催眠,来为我们自己做催眠呢?如果可以,那么我们可以为自己做怎样的催眠呢?因为我觉得,如果我们自己可以更好的应用在我们自己身上,能有一个更好更深入的体验,或许也可以更好的应用到案主身上,毕竟艾瑞克森催眠来说,体验是重点。

答:

答:我感觉如果做自我催眠的话,艾瑞克森催眠可能不如传统催眠。因为在做自我催眠的过程当中,只要能比较有用的是一些直接的内容暗示,而且这些内容暗示因为是发生在自己内心,而且自己又知道,所以它是相对具体的,这样的话,这个暗示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具体的、相对直接的暗示。


艾瑞克森催眠它是一种过程的暗示,是一种间接暗示,这种方式往往是更适合于给另外一个人做催眠。因为给另外一人做催眠,当提供一种间接一些的过程暗示的时候,他自己可以去理解你话语的那些具体内容,尔后自己向里面装内容。如果你自己给自己先做一种笼统的过程暗示,然后再向这里面装内容,这似乎又多了一个心理过程,这样其实对于自己来说,这种诱导有可能是费事,而且并不一定有多么好的效果。所以对于自我催眠,我感觉还是直接一点的,内容化一点的,而不是像给别人在做的那种间接的过程。





3、会员问:

于老师,我想问下,怎样将放松术和艾瑞克森催眠区别开来?

答:

答:放松技术和艾瑞克森催眠,这两者不是对立的关系。因为在艾瑞克森催眠当中,也经常会通过一些间接的暗示来诱导一种放松。我想这个老师想说的问题是不是要表达:放松可能是我们在传统催眠里面经常在用的一种方式,而且是用相对直接的话语在做的,而又比较强调的,甚至说比较多地说到“放松”这个词,甚至是像渐进式放松那样,由某一部分开始,逐步逐步地一直在用这种放松。而艾瑞克森催眠也会用到放松,只不过,它可能不会像直接催眠那样,直接去说这种放松。它可以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而后诱导这种放松。


在课堂上我提到过,传统催眠的一些诱导技术,和艾瑞克森催眠这两者也并不是对立的,包括视觉固着,包括手的漂浮,包括一些想象,类似这样一些传统催眠的技术。其实艾瑞克森催眠里面也可以用到视觉固着,也可以用到手臂漂浮,也可以用到某一些想象。这里面的区别并不是说,一种什么方法,是归于传统催眠还是归于艾瑞克森催眠。同样视觉固着在方法,它可以用传统催眠方式来呈现,也可以是艾瑞克森催眠方式来呈现。那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你是用间接暗示还是用直接暗示来诱导视觉固着?你是用过程暗示还是用内容暗示来进行诱导的?如果是间接的、过程的,这就是说,你是在用艾瑞克森方式来利用这种视觉固着进行诱导。如果是那种非常直接的、内容的暗示,那就说你是在用传统催眠在做的这种视觉固着的诱导,他们的区别是在这里。可以说,某种方式,传统催眠可以用,艾瑞克森催眠也可以用,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它是直接暗示还是间接暗示?是内容暗示还是过程是?


反馈:谢谢,我明白了什么是过程暗示,一直困惑我的自我催眠的应用。





4、会员问:

我的提问是:我的生活中,每星期都要参加健身房的运动,这些运动对我是非常陌生的,但又是非常新鲜和刺激的。多少年来肌肉没有经过这样系统化的训练,长期没有像这样去用它,但现在正在用各种运动方式把它唤醒,然后它会给我带来很强烈的刺激感。这种刺激感首先是一种疼痛的方式呈现的,尤其是在教练指点的过程当中,我感觉肌肉痛的要死,就想起来催眠,想把身体的痛点和我的身体解离……但我发现我的自我解离有时候成功,有时候不成功。我想请问于老师,就是解离在我们生活中的练习和运用,怎么做才能够更充分?


答:

答:这位老师提到生活中的解离。生活中的解离有很多是可以自然地发生的。或者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不同程度呈现一个解离状态。比如说,你总会忘掉自己身体的某个部分。你身体的某个部分经常会自发的产生某种反应,某种动作。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发的解离。你所要追求的是当我在做什么活动,在躯体上产生某种不适感的时候,想让自己进到一种状态可以让那种感觉发生变化。甚至在这个时候让你的感觉与你的头脑分开,那这样一种解离,我们前面说的是一种日常发生的那种自发解离,那种自发的解离是可以随时发生转换的,催眠当中所呈现的解离和平常生活中所自发产生的解离会有些区别。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催眠中的解离,它可以因为诱导催眠深度比较深,形成一种在某个时间比较稳固的一种解离。即使你短暂地用你头脑中的某个部分,比如说隐蔽观察者,去观察自己处在解离状态的那个部分,往往那个部分还是可以处在无觉知的,或者是麻木的那样一种状态。那种催眠性的解离所需要的深度,因为它需要稳定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它所需要的催眠深度要深一些。除非你能够比较好地不断进行训练,而后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比较好的进到一种相对稳定点的解离状态。对大多数人来说,你想通过自己体验了催眠,随时做到这种状态,不是太现实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你想,艾瑞克森从70岁以后,他自己的身体就经常处在一种剧烈疼痛中。


艾瑞克森对催眠的了解和体验要远超过我们。他自己在控制疼痛的过程当中用到了自我催眠的方式,也包括一定程度的解离。这种解离对艾瑞克森本人来说,他能够做到的也很有限。甚至有时候,他有可能在睡眠当中因为疼痛而被痛醒。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他还会把自己的下巴挂在椅子背上使劲,用让下巴的疼痛来转移脊柱部位的疼痛。


所以你所追求的那个状态太过理想了,生活中能够做到的人不多。你能一定程度地做到,已经远远超过平常人了。


反馈:我听明白了。真正的艾瑞克森催眠,是需要很深厚和很稳定的练习体验才能够达成。






5、会员问:

应用艾瑞克森催眠疗治强迫思维问题时,怎样能更有效呢?(案例中,应用艾催时,症状总是反复出现!)

答:

答:我在课堂上说过,如果笼统地问我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怎样去做,我可能并不知道。因为每一个个体,尽管我们可以用某一个名称来指代他在那个时候所呈现的一个身心的状态可能和平常不一样,但是每个人的体验和症状的表现,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每个人症状背后的原因,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笼统地说,我不会知道对于艾瑞克森催眠来说,某一类的问题有什么的套路,怎样去做。不过对于强迫性思维,我在某一次地面班的课上说过一个我曾经做过的个案。我当时提到,只要与强迫有关的,它往往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强迫性反应,另一方面是反强迫。我曾经通过意象的方式,针对反强迫来做工作。那个案例给我的感觉,通过意象的方式来处理反强迫,效果相比较直接处理他当时的那种强迫思维要好一些。因为我前面也尝试着直接针对他们的强迫倾向做过处理,当时效果不太明显,然后通过针对反强迫来做,的确效果好了一点。这是在这个案例中的一点体会。





6、会员问:

请问于老师:在催眠中,有些被试的隐蔽观察者,总是特别清醒。这影响了他的催眠自我体验。这要怎样处理呢?

答:

答:有过催眠实践经验的老师可能都会知道,在做催眠的过程中,在被试进到非常深的催眠状态之前,经常会有很多被试,他的隐蔽观察者一直在工作。而有的,他可能会把这种隐蔽观察者当成自我的一部分。而或许从另外一个角度讲,隐蔽观察者也确实是自我的一个部分,他可能会把这种隐蔽观察者当成意识的一部分。其实隐蔽观察者在这个过程当中,给我的感觉他还不大像意识的那部分,它可以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举个例子:有人做梦,他会知道自己在做梦,那这个知道自己在做梦的那个部分,就类似催眠当中的隐蔽观察者。那如果这个隐蔽观察者是意识的一部分的话,那是不是在说,我们在做梦的时候,还保有多少程度的意识?


所以其实从这个角度讲,我感觉你把它划到意识里面,或者说不划到意识里面,把它认为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部分都可以。而对于我来说,我更愿意把隐蔽观察者当作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某个部分。当然就像我前面在说的,我们在说意识和无意识,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粗糙的假说。我们还没有一个更细致的模型,可以来描述我们人的心理。所以你不管怎么看,总会找到一些理由。那对于这样一些隐蔽观察者比较活跃的被试来说,那催眠师所可以做的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不做不知道”,通过类似的诱导,让他的隐蔽观察者越来越不需要去发挥那样一些功能。因为在“不做不知道”的诱导过程当中,它的目的就是慢慢的让隐蔽观察者退后,让他更深入的沉浸到自己想要的那种体验当中,更深入的进到那种单纯一些的内心专注的状态。


还有,对有些被试,可能需要通过几次的催眠体验,在不断的体验当中,在不断的催眠训练过程当中,当他越来越了解了催眠,体验了催眠,而后对催眠感觉越来越安全,在这个时候或许他的隐蔽观察者慢慢的就会自然地退到幕后,他就可以体验得更深。





7、会员问:

于老师,催眠引导是假,催眠后暗示才是真,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那么,我们要如何设置一个较适合案主,并且较有效的暗示呢?而这个设置,我们有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来进一步的学习吗?

答:

答:我感觉这个问题这样来说的话不是很恰当。因为催眠治疗,本身催眠暗示就是治疗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或者说绝大部分是通过间接暗示在做的。后催眠暗示,不管是在传统催眠,还是在艾瑞克森催眠里面,它都具有一定的治疗的效果。而对于传统催眠来说,这可能就成为了传统催眠最主要的治疗效果。所以这个问题我感觉比较适合于对传统催眠来说。因为传统催眠直接暗示发挥的效应可能会比较有限。如果能够比较好的形成一种后催眠暗示效应,那么对被试持续的改善有可能会有一个较长的作用期。对于艾瑞克森催眠来说,其实更主要的还是前面一直在做的那些间接暗示、过程暗示。当然在结束前也可以设置某一些后催眠暗示来延续这种治疗的效应。





8、会员问:

我们都知道,催眠师在对个案进行工作时,助人动机不能超过来访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自我把控,通常在程度上不自觉地超越以至于不能与来访者同频,甚至于在咨询过程中有不自觉地替来访者作决定的倾向,这种来自于催眠师的超越来访者当下的助人动机都无助于我们与个案的工作,这个问题让我很困扰。想请教于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谢谢!

答:

答:首先这个问题提出来,说明你已经在注意到。这种注意到,就有可能在你实际的咨询过程当中,让自己时不时的来检视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准备给来访者提供某一些可能超过他自己动机的东西。你的这种自我觉察,本身就是对你这个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那再有呢,我在参加一位老师的精神分析班时,有一次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不断强调的咨询师的“憋功”。他的意思是,一个咨询师,你要能够憋得住,你要能够憋住话,你要能够憋住劲。憋住话就是,你想说的话,事先再反思一下,我在这个时候说是否合适。憋住劲,其实就是把自己的那种动机,稍微向后退一退,不要超过来访者的。所以我感觉这个“憋”字非常好。我不知道当你不断地在咨询实践当中,去体会这个“憋”字的时候,你可以从这个“憋”字里面,悟到多少东西。





9、会员问:

如果通过手臂漂浮、手指意念动力信号等,让来访者清晰地感受催眠态。请问下于老师,这样的操作,有必要吗?会不会在某种程度上让来访者感到更不安全呢?

答:

答:在我的实践当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当事人感觉到,或者让他确认他处在催眠状态,这种方式,我还没有从来访者那里接受到一种不安的反馈。今天上午在做的一个个案,在我们第一次接触的过程中,就在不断地通过意念动力信号做各种评估。甚至在45分钟的催眠结束之后,也让他通过意念动力信号来评估这次催眠之后他躯体化症状改善的程度。这两个小时的面谈过程,已经不断地通过意念动力信号来评估症状背后的原因,与什么因素有关联,关联度有多大。通过意念动力信号来让他确认他进入催眠的深度,通过意念动力信号来评估45分钟的催眠在后面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个应用意念动力信号的过程我感觉是很自然的。我还没有遇到过通过这种评估而让当事人感到不安的情况。





10、会员问:

于老师晚上好!我的问题是,在第七期催眠班上体验催眠治疗时,于老师没有将我导入催眠状态,我不明白于老师出于怎样的考虑呢?于老师对于催眠实践中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答:

答:看到这位老师的问题,我也看到这位老师写的文章。当时这个文章没有起名字,后来我和宋燕老师说,要不要把这篇文章给个题目:《为什么就没有把我导入催眠?》


当时在给这位老师做个案的时候,我不知道,现在告诉你是好,还是不好,其实我不想告诉你。你是不是可以不听我给其他人说?还是你想听?


给这位老师做的是以看似清醒的间接暗示为主,就是说,没有一个明显的导入催眠的仪式,甚至也没有让他闭上眼睛。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说的有几句话,是他的意识不能理解的。似乎在那篇文章里也提到了一句话他的意识无法理解的话。那些话是是他的意识所不能理解的,但是更有可能被记住的。因为意识所不能理解的那些话,而且你又记住了,睁着眼睛没有很明显地进到催眠里面去,这话就可能在以后让你不断的回味,再回味。其实在你回味的过程当中,就是在不断地促发无意识工作。这些话,你的意识可能会印象深刻,但不符合那个情景正常的该说的话,所以这样的话,可以更多地引发无意识搜索,并在合适的时候呈现无意识反应。


尤其是针对这位老师具体的情况,因为道理你都明白,而且其他学员也都知道。如果针对道理去讲没有多大意思,相反,正是这些看似没什么道理,而且不好理解的话,可以让你在以后不断进行无意识工作,也可能在它工作到一定程度以后,会自己找到想要的答案。


所以,艾瑞克森催眠不是一个给答案的过程,而是促使当事人自己联结资源寻找答案的过程。





11、会员追问:

于老师,清醒式催眠,在哪些情形下运用,会更适合呢?

答:

答:其实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果。所以艾瑞克森催眠是叫“目标导向的催眠”。。昨天晚上在济南的一个儿童教育机构级优异针对1~5岁孩子的家长做了一个催眠讲座,在这个讲座里面,主要是讲在亲子沟通,在平常生活,哪一些沟通体现了一些催眠的原理,哪一些是催眠的应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通过散布其间的暗示,诱导大家做了一次催眠体验。这里面有80%左右的是闭上眼睛,体验的比较好一些。当中有个小伙子,他眼睛一直没闭,而且在看着别人闭上眼睛之后,他眼睛会越睁越大,几乎是不眨眼的一直在盯着我看,看我在催眠别人。一开始他认为他可能没有进入催眠,但在后来他给级优异机构的谭校长反馈的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在于老师这堂催眠课上,我一直感觉自己很清醒,包括于老师在给大家做催眠的时候,我也没有一丝困意。课程结束走出机构,才感觉自己的感觉出岔了。因为在教室我一直认为,我是开车来的。出了教室,赶紧想:车停在哪里了?后来才意识到,我是打车来的。两个小时和做了一场梦似的,过的很快。出了级优异醒来应该直接就奔电梯去,我却左转了。于老师讲得太好了,收获很多。”


我在同一个团体中在做催眠,绝大多数人很明确地闭上了眼睛,进到一种闭眼的催眠状态。而对他来说,就类似一个清醒式的催眠。在做团体催眠当中,或许催眠师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形,他看似没有进入催眠,但是后来,因为他的悟性很强,他在课后通过觉察到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感觉变化,他意识到了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他知道,即使他眼睛睁得那么大,他其实也在体验着催眠。而且在后期提问环节,他说其实眼睛睁得那么大,很多的时候,他是自己进入到自己的想象或者白日梦中去了。所以说睁着眼睛,也可以进到一种内部自我专注状态,也可以进入到催眠里面去。也就是说,在什么场合怎样去用,要根据你的目的和所要达成的目标来定。





12、会员问:

老师好!我最近有个女性慢性抑郁病人,右手臂僵硬疼痛,咨询中得知是她的意识太过关注手臂情况加剧的,在催眠状态下进行‘弱化症状’这个技术时有哪些借鉴?可能这问题也太笼统,第二本204页看到过这个。

答:

答:我想你可以通过催眠让他不仅仅知道,而且要体验到:当我们的意念动力聚焦在关注的某个地方的时候,这个地方就会有一些有别于平常的异样的感觉。你可以先不告诉他,让她在催眠中聚焦在某个地方,而后去诱发某种异样的感觉,然后再转移到另一个地方,通过这种体验,对自己手臂的这样一种疼痛,因关注而不断的强化和加剧,让她有所领悟。这种领悟比直接告诉她,你这种疼痛是因为什么原因加剧的要好得多。而且这种领悟、这种学习,不仅是在意识层面的学习,由于你让她在催眠当中,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有了体验了,这样等于也是让她在身体的层面、在更深的无意识层面有了学习。我想这是一个思路。你可以照这个思路试一下,你也可以再借鉴书上提到的(204页)内容。





13、会员问:

于老师,除了每天坚持艾催眠读书,实践中应怎样做才会让自已成长得更快?

答:

答:除了读书,有机会的话,可以多实践,这个实践包括如果能组成一个团体,在团体中里面接受别人的催眠来进行体验,也可以给别人做催眠,在给别人做催眠的过程中去感觉、去观察,然后去了解自己是怎样组织语言的。然后让自己对艾瑞克森催眠的一些理念的理解,对于一些概念,一些技术的操作,慢慢在实践当中呈现出来。实践的越多,进步的越快。





14、会员问:

于老师,这次7月份课程上完之后,一个多月我都在一种半清醒状态,似乎这两天才清醒过来,很多人生的问题,时而糊涂,时而清醒。还有就是看书中案例不知不觉似乎就进入了案例中,我以前看书是越看越清醒,睡不着;现在一看案例书就很容易醒不来。我都不知道这到底是好还是坏,总之,有点慌乱。

答:

答:一个字:好!





15、会员:

体验到某种“新奇”的体验后,认知迟早会发生改变。

答:

答:其实,这就像我此前所说过的一句话:人是喜欢找理由的动物。所以当我们体验到某种新奇,某种不同,我们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就会吸引我们的意识和无意识,去对那种新奇尝试着作出解释。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有可能伴随着新的认知发生。





16、会员问:

于老师,据说现在艾瑞克森催眠只占催眠使用率的20%,也就是很多传统权威命令式催眠还在大量使用,这是不是说明很多人更适应(习惯于)传统催眠方式?

答:

答:这位老师说,艾瑞克森催眠可能占到20%,其实在我的感觉当中,可能艾瑞克森催眠还不一定能占到10%。因为对传统催眠非常多的人了解,也非常多的人在做,而且就大众来说,大家也特别容易因为通过某些媒体所看到的传统催眠神奇的方面,更容易接受传统催眠。而对于艾瑞克森催眠来说,它并不适合于表演。在治疗上,它也更看重一种长远的改变。所以在这些方面,大众的接受,或者说催眠师实际在使用的这个比率非常低。因为艾瑞克森催眠的理念,确实有很多不仅是颠覆传统催眠的,甚至有些是颠覆原有的很多心理咨询流派的一些理念的。而且艾瑞克森催眠当中,也因为有很多东西,是意识所不容易理解的,但是作为人来说,我们太过习惯于迷信我们的意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意识所不容易理解的东西,能够让大家更好的来接受,这确实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像上面老师说的,就操作来说,传统催眠非常好学,套路非常明确,甚至诱导语你可以背下来,照着去用,然后就可以进行催眠。但是艾瑞克森催眠,就没有那样一个明确的套路,不是那样简单的、线性的、直接的。也正是因为这种间接的,这种非程序化的,所以在学习上,大家需要付出的这种努力、时间,也就需要更多。






17、会员问:

于老师,在为来访者催眠时,感觉自已也在催眠状态,所说的话好像也在潜意识层面的表达,这样是否正常呢?

答:

答:正常。我在课堂上几次说过,我在给别人做催眠的时候,自己一直是在一种类催眠状态中。所以经常是我做完催眠之后我说的话,我基本记不住。所以我在做催眠的时候一般需要录音。





18、会员问:

于老师,您的类催眠状态是怎样发生的?

答:

答:其实对一个催眠师来说,在给别人做催眠的时候,你同步地,或者说,比当事人稍浅一点进入催眠状态,这应该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因为你在那个状态当中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你要同步去感受,你的语言在你自己内心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所以当你自己在去体验你自己语言反应的时候,那很自然,你催眠别人的语言也在同步地催眠你自己。而且从语气语调,你只有在自己同步感受的过程当中,你才能够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如果你只是像背脚本似的,背着脚本去催眠别人,那这个时候或许你是非常的清醒,而你的清醒,当事人还要进到比较深的催眠,那这种状态或这种方式,就和传统催眠比较像。而即使是传统催眠,你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去感受你的话语在自己身上引发的反应。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实类催眠状态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会不同程度的在不同的情境中呈现。这就是很多人在说的,催眠无处不在。当然,我的生活当中也会有这种类催眠状态。有时候这种类催眠状态可以是让自己很轻松地来应对生活中某些情境,有时候这种类催眠状态,可能不是那么理想的,那需要自己进行调节的,比如说情绪状态,那就是一个类催眠状态。问这个问题的广州的黄岳良老师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写文章这方面应该是大家的一个典范。



————   end   ————



 



 读书会申请须知: 


这是全国第一个 以艾瑞克森著作为蓝本的全国性的催眠阅读交流平台。 目前主要以阅读《艾瑞克森催眠教学实录》四卷套为主。想参加的朋友请按下面要求申请参加:


1、必须拥有《艾瑞克森催眠教学实录》四卷套;

2、下载安装YY语音软件并注册自己的账号;

3、修改昵称为:地名-实名(例如:西安-宋燕);

4、在地址栏输入ID(93033809)双击进入即可;

5、每位学员备好耳麦,方便阅读和交流;

6、每周二晚上提前10分钟进入频道调试耳麦。



于收老师寄语:


《艾瑞克森催眠教学实录》是一套值得并需要你多读几遍的书,它以案例分析形式呈现艾瑞克森催眠的理念、概念、句式,其结构如艾瑞克森催眠本身一样,是非线性的。一句话,从某个角度看,它是事实陈述,从某个角度看,它也是条件暗示,从另一个角度看,它还是双重制约。


所以,书中会用不同例子从不同角度诠释某个概念和技术操作。参加读书会的好处之一,便是,在听别人读书,并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多维度地理解书中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的坚持便是一种收获,是一种对自己的肯定,也是一名催眠师意志品质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