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春生原创|从太极图看易经的学问属性

 BalanceLin 2017-08-28

李春生原创|从太极图看易经的学问属性

在人类心智的区域划分中,易学究竟被置于何种性质的学问呢?以我个人所见,正如太极图能涵盖易学的种种思想一样,也同样昭示出易学的自身学问归属。

李春生原创|从太极图看易经的学问属性

一、作为“自然”性的求道之学

易学不是某种主义,凡主义者必然落于一端而具有排他性。易学是求道之学,而“道法自然”,易学的本质就在于自然。何谓道?道就是如太极图所体现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何谓自然?自然并非今天意义上的大自然,而是自己如此、自行其是之意,套用句佛教术语即是“法尔如是”。《庄子·天下篇》云:“易以道阴阳”。所以,道法自然在其体上则表现为易在阴为阴在阳为阳,既是阴又是阳,既不落阴也不落阳。因阴阳的变化莫测,所以欲捕捉到阴阳的变化规律,道法自然又于易学之用上表现为“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特性。

易学的道法自然还体现于易理的产生是天地自然生成的结果。署名为lwy0726的博客中有文指出,地球本身即是立体太极图。由于地球无论是自转还是公转都是倾斜状,所以与太阳的向背就划分出所谓的两仪。北极圈(夏至)以内,终日有阳光照射。而北极圈到赤道之间的地方,一昼夜中半是黑夜半是白天,只不过各地白昼长短不等而已。相反,南极圈以内,终日不见阳光,而南极圈到赤道之间亦是黑白参半。如此两仪分出四象。倘若将此四象再进一步划分,就又会出现八卦。而正因为我们生活在此地球之上,所以世间万事万物也就皆被太极图所涵盖。

李春生原创|从太极图看易经的学问属性

李春生原创|从太极图看易经的学问属性

李春生原创|从太极图看易经的学问属性

二、作为“自在”性的信仰之学

易学是天人之学,天命是易学的信仰。《易经·系辞》云:“是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这其中,卜筮者尚其占为何?天命也。事实上,易经留给人印象最深刻者莫过于通过卜筮来预知命运。关于命运,一直存在信与不信的分歧,这其实亦符合易经之理。因为在易经看来,阳气偏旺的人不太容易相信命运,因更具有自信心而倾向于自我筹划,对事物采取积极的“攻势”;而阴气偏重者则易于听从命运,处处委之于命运。但正如阳气过旺则容易产生理性的自负一样,阴气过盛则容易带来迷信与迷茫。基于人的有限理性,人应当相信有天命存在,否则人生必然陷入荒谬与无意义。但同时,也正是基于有限理性,人亦不可能完全洞察命运。因为第一,一切术数都是对于事态的相似模拟而不可能完全等于真实的事态。第二,一切预测者,都是人而非神,所以对于天命的解读都不可能完全跳出既有的思维局限。因而易经对于天命的预测仅是具有大概率事件而并不等于天命本身。正因为我们不可能完全预知命运,所以改命之说实际是无稽之谈。由太极图昭示,我们对于命运的态度应当是知黑守白,黑者不可知之命运,而白者则为道德之光。一方面人应当通过易经尽可能知悉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是以君子将以有为也,将以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另一方面,人之宿命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易经在显示命运的福祸吉凶同时,还劝人进德修业,主动顺命合命,从而获得信仰的无挂无碍的自在性。

在这方面有“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之说。何谓君子?所谓君子者莫不符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乾坤之道,而小人者则弗是。于命运言,乾德即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坤德则表现为“乐天知命故不忧”。将乾坤二德扩展又表现为易之九德上,如《易经·系辞》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能立九德,自在始成。

李春生原创|从太极图看易经的学问属性

李春生原创|从太极图看易经的学问属性

三、作为“自由”性的科学之学

易学发展经历了从天地易到经学易以至于今天的科学易诸阶段。“易与天地准”,天地易即是模拟天地变化依据天地的各种自然现象而发展出来的易学,天地易寻求的是“自然”之性,属于易阴阳变化的整体与中道;经学易则视易学为群经之首,于太极图中能知黑守白,知命而进德修业,以图自在人生;而科学易则刚好相反,是太极图中的知白守黑,谨守人生的有限性同时,又追求科学理性的光芒,人生的自由感是其梦想。

中国古代具有发达的技术传统而缺乏系统的科学。易经有制器尚象之说,但仍然拘囿于技术范畴。这恰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宿命,也是易经之宿命。因为天地有其开显,必有其隐闭,如此才符合易经之道。当中国传统文化汲汲营营于道德心性之时,地球另一端西方世界则发展出以实验为基础,以演绎为手段,以追求确定性的知识为目标的科学文化。这种科学文化是以自我立法,听凭自我理性之启示而无假于外的自由精神为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易学与科学不能接榫。易学的自然性使其完全能有映于科学,但又不囿于科学。《易经·系辞》云:“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如果将易学与科学对比,则易学侧重于“圆而神”的神秘莫测,而科学则展现为“方以智”的实证有序。易学“因其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而完全能与现代科学包括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汇通,易学的象数也必然会随着新的时代莅临而佐以新的诠释印证。有鉴于此,才出现了关于易学与二进位制,天体运行、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与运行规律等等的“比附”,才有易学向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等众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自然,这在崇信科学理性的人看来大有僭越之嫌,因为他们的潜意识中,易学概念的延伸仅是单方面的牵强附会沐猴而冠,幼稚而无价值。但实际上,易学不仅仅因被科学所单纯施舍与馈赠而别开生面,易学同样能范导科学,使其收获更广阔的整体理论视野,更深刻圆融的概念阐释,更活跃的发现与发明之灵感。易学与科学的结合体现出天人相合与相分的分合互动,澄明与幽暗的融合扩展,“既非易经,是名易经”的明辨旨趣,而这些皆为太极图的真精神与真面貌之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