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时空观

 致虚守静123 2017-12-21

《易经》中的"时空"观

所谓时空,即时间和空间,也就是宇宙。‘“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以《易经》的时空观的角度来看企业经营,可简化为两种形式:一是从甲地购进产品,到乙地卖出,这就是做空间生意;二是此时买进,彼时卖出,这就是做时间生意。商业社会产业繁多,交易形式千变万化,但不外乎都是这种时空的不同组合而已。所以,空间,时间和时空组合是管理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三个考量维度。

空间主要讲结构合理。强调要素的位置,结构,关系,比例,都应当均衡配置。

资源效用:拥有不等于利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成功,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了多少资源。对资源的利用能力,组织能力聚顶企业的兴衰。而利用资源的核心问题就是结构合理。企业治理结构中,强调的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支持与牵制;企业薪酬结构,需要在企业成本与员工激励之间,不断寻求适宜的平衡点;产品结构和营销手段的恰当结合,更是企业的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必修课。只有把结构安排好,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的空间效率。

上下虚实之间:中层处境困难。基层员工务实,高层管理者务虚的企业属于“泰象”。才是“尽己之性尽物之性”。中层干部处于虚实之间,阴阳之间,承上启下。中层干部需要做具体务实的工作,又需要做务虚的工作。所以企业是否是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层。

时间管理主要讲阶段和流程。时间对于企业是稀缺资源。因为时间一旦被配置到某件事上,就不可能再配置到别的地方。并且,时间配置之后没有挽回的余地,所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管理首先应当重视阶段,也要重视流程,更要重视动静之间的衔接。

所谓促销都是时空交换的具体实践。

      易经时空观及科学分析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者,义理之至也。易涵三为一,气形质也。太极生两仪则气出,两仪生四象则形具,四象生八卦则质成。气者,物之仪也。仪者,物之精也,今之世谓阳仪为粒子,谓阴仪为波。形者物之象也。象者,物之微也。卦者,物之质也。质者,物之成也。气出则可感,形具则可观,质成则可循。

 

    太极生两仪,则一维时空生,物仪为之出。两仪生四象,则二维时空生,物象为之具。四象生八卦,则三维时空生,物质为之成。《八卦先天图》演三维空间,《八卦后天图》演三维时间。六十四卦演时空六维十二向度之基本结构,万物运动时空流形,则变维时空为之生。

 

    太极左旋生时间,右旋生空间。空间者,物质世界也。时间者,反物质世界也。白洞者,二维之空间也。黑洞者,二维之时间也。虫洞者,时空之交点也。物之生也,自虚无出而一维而二维而三维。物之死也,自三维而二维而一维复归于无。

 

    “太极图”者,宇宙时空之摹写也,《八卦先天图》之缩写也,“大衍之数”之静态者也。《八卦先天图》者,数字太极图也,一画演太极生两仪,两画演二仪生四象,三画演四象生八卦。大衍之数者,动态太极图也。大衍之法,一变生阴阳,太极生两仪也。再变生老少阴阳,两仪生四象也。三变生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四象生八卦也。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者,万物函数也,宇宙方程者也。得其根本者,则宇宙藏乎一心,而万物皆备于我,自然哲学复归于无矣!不变以执,万变以应,法无定法,是谓真法。

 

易学之科学性

概况

在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的时期,中国易学研究呈现出蓬勃向上而多元发展的趋势和易学中西结合之潮流。其易学研究欣欣向荣的局面恐怕是中国悠久历史中罕见的易学发展时期。尤其是当今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使易学研究迅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良好的研究环境使得重整古老易学成为可能

自汉代以来,易学家在“义、理,占、卜”方面之研究非常丰富多彩,如卜占,诗歌,礼仪,制文学中医,中药,民风民俗等这些研究集中在人文社会诸方面,而且几乎都带有玄之又玄的神秘色彩。而其他方面的研究,如在制器(技术)方面,数(数学)方面,在物理化学运动(变)方面在基本原理方面(象、数)的研究等同易学在社会诸领域相比,的确是凤毛麟角。这在易学悠久历史中既是非常遗憾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实。即使在今天,绝大多数易学家在“占、卜”方面做文始终脱离不了古人神秘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四柱,八字”来预测吉凶。从易之功能来看,易的确有预测之能,但从现代科学看,易缺乏预测之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使用科学方法,例如统计分析,误差分析,回归分析,数理分析等方法对易学预测开展统计分析。至今还没有人按照现代科学之模式对易学预测加以整理,总结和提高。因此,易虽有预测之功能却没有现代科学可信赖预测之手段难以同现代科学之预测方法相提并论。因此,易学仍然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不能登科学大雅之堂

现代科学是在西方文化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实证科学。现代科学典型的学术特征是理论学说的实践可重复性和理论可传乘性。尤其是原理和学说的实践可重复性是关键特征。据此,现代科学可以简要地定义为具有实践重复性的理论和技术。但是,易学理论,无论是“太极,八卦,河图,洛书”还是“象,数,占,卜,义,理”等方面,都没有可以期待的实践重复性。易学并没有强调事物之重复性

反而,易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变化。由于万事万物永无休止的变化,世界上决没有所谓的可重复性如,中医对不同疾病的诊断是根据患者体内之阴阳情况,天气温湿干燥情况,季节性特点,生活环境等来综合考虑而对症下药,医治疾病每一种疾病在中医看来都是特例,每一位患者在中医师眼里也是特例,因此,并没有实践之重复性可言。依现代科学看,易学每一个领域都不符合现代科学之定义。因此,易学必然受到科学之批判和挑战

过去数十年间,现代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研究发现宇宙内全部事件或现象越来越表明物质世界是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而和谐的有机整体。尽管事件或现象表象纷繁,千奇百怪,然而,他们之间必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而且都可以应证八卦之象。系辞下传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任何所呈之象必定反应出事物内部阴阳变化之理这正是易学之哲学观,科学观和自然观。事实上,近代科学关于原子和亚原子领域的研究已经表明尤其物理学的许多基本观念都应该改变或澄清,比如运动速度、时间、空间、能量、质量等概念。陈旧的概念不仅不适用于研究,而且干扰了正确的研究思维,混淆了物质世界的运动本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科学局部地,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来研究和探索客观世界,其实验的手段和检测方法也受到史无前例的质疑和挑战一些旧概念,方法,原理和手段也受到广泛的批判或遗弃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专业越分越细,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其思维方法越来越要求全面的,运动的,综合的和整体来面对研究之客观。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有新的自然观,科学观和宇宙观和全面的,整体的,运动的和综合的思维能力,才能突破现代科学面临的困境。因此,易学恐怕是使科学研究走出困境的途径

远古时代伏羲作八卦,是根据“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系辞上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今天看来八卦是远古圣贤经过长期天文、地理观察而导出,是对其试验观察之总结和演绎。因此,易学原理是古人长期试验观察之结果。现在看来,易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当今科学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例如,阴阳二元论,阴阳平衡,五行原理,时空守恒,时空扭曲时间三维,六维时空,质能转化质能守恒,生物进化和社会平衡等等。而这些思想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古代社会早已存在,并在社会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只是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使用图象形式来模糊,笼统晦的表达出来

易学理论并不是某个具体领域的学说和原理,而是非常抽象而包罗万象之哲学体系。这一古老哲学归纳了宇宙运行总规律既“易道”,包括天道、地道、人道,以指导人类实践。易学理论认为天、地、人是有机整体,都是自然之产物,因此都应该遵守易道。易学强调的是自然社会之整体观念和谐观念,综合观念,动态观念和平衡观念,而没有强调具体事物的实践可重复性今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考察易学,人们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使用现代科学之语言和方法来挖掘古代圣贤大儒们之智慧,以指导现代科学实践,这正是当今重整易学之目的

                 易学之科学性

1.太极阴阳二元论

太极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概念之一,是河图洛书,五行原理,八卦和六十四卦产生的基础。系

辞上传曰“太极是生两仪”,可见八卦是由太极演绎而来。太极内阴阳矛盾的相互变化和转化可以归纳为下列要点:

1. 太极由阴阳两部分组成;

2. 阴阳两部分共存于统一体内;

3. 阴阳两部分面积等同;

4. 阴阳两部分性质相反;

2. 传世藏书– 子库1,老子,庄子,文子,曷鸟冠子,列子,晏子春秋,孔子集语等39 种,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

5. 阴阳两部分图象反对称;

6. 阴阳界线呈“S”型表明阴阳呈动态相互作用;

7. 阴中有阳点,阳中有阴点,表明阴中含阳,阳中含阴;

8. 太极图在二维平面上。

图2-1.1 正反太极图

太极图之产生与流传表明先人在旷古时代就已经认识到宇宙由阴阳二元对立矛盾所组成,因此可

称为最古老的“太极阴阳二元论”,简称“阴阳二元论”。太极图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清楚的宇宙“阴阳二元论”图形。太极图意义不仅是宇宙“阴阳二元论”的原始图形,而且,包含着最原始,最深刻,最朴实的哲学原理。

太极阴阳二元论之哲学要点可以用数学物理之方式来概括。如果设YI 为阴,YA 为阳,则阴阳二元论原理之数学可以描述为:

1.ΣYI = ΣYA……………………………………….. 2-1.1

2-1.1 表示, 在太极体内阴阳总量相等。这里的“总量”是指YI YA 各代表太极内部阴、阳之总量。如果对具体事物而言,阴阳可以代表所有矛盾体双方的物理量,如能量与质量,时间与空间等等。

因为YI 为阴,YA 为阳,其总量相等而阴阳性质不相等,如果等式两边平方之后, 阴阳性质相等而总量也相等。如果具体之阴阳矛盾需要考虑数学之“负、正”时,则太极内部阴阳总量的关系可以表达为平方形式:(ΣYI2 = (ΣYA2

在太极图内,阴阳相互作用随时随地会产生阴弱阳强,或者阴强阳弱的运动状态,而阴阳之间也存在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之运动。而在太极图内,阴之增强部分等于阳之减弱部分,阴之减弱部分又等于阳之增强部分,无论是阴增阳减,还是阳增阴减,太极内阴阳之间还存在动态平衡,可以用下式表达:

2 YI1xYA1 = YI2xYA2 …………………………...2-1.2

这里,YIxYA 可以称为“阴阳积”,表明阴阳矛盾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的关系。根据阴阳作用原理,太极内“阴阳积”必定是常数。

YIxYA = C (阴阳积常数)

表达式2-1.2 表明,YI1xYA1 1 个运动状态下的阴阳积,YI2xYA2 2 个运动状态下的阴阳积。

阴阳相互作用时,尽管阴多则阳少,阳多则阴少,阴阳的各自变化量的绝对值是相等的。因此,运动或者变化前后,太极内任何时刻状态下,其阴阳积不变。同时,表达式2-1.2 也表明,太极内所含阴或阳皆不可为零。这符合太极内阴中含阳,阳中含阴,阴阳动态相互作用的思想原理。

由于阴阳在太极内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其阴阳相互作用可能有无数多个运动状态。因此, 在任何时刻的运动状态下,阴与阳之间相互作用守衡,阴阳积不变。例如在第n 个状态下的阴阳相互作用的关系:

YI1*YA1 = YI2*YA2 = …………. = YIn*YAn

下角(1, 2,..n) 指阴阳相互作用在第1,第2,直到第n 时刻的状态。

以上关系式2-1.1 2-1.2 是两个相互独立之阴阳数学关系表达式。这两个数学式表达出“太极阴阳二元论”除阴阳反对称性之外的全部物理意义。尽管数学关系式2-1.1 2-1.2 是根据太极阴阳二元论原理给出,在具体应用之中,尤其是在物质学研究中非常有意义。而这两个非常简单而又非常深刻的数学关系式是由远古先人以太极图形式表达出来。4很难想象,在远古时代,生产力原始落后,古圣先人有如此高超的哲学智慧,总结出如此简单明了而又深奥无比的太极阴阳二元论原理,实在是不可思议。

2.时空螺旋和扭曲

2-1.天干地支

古代天干地支记年方法将时间进程看成呈螺旋结构上升旋进。在记年中,每六十年一循环称为花甲子;在记月中,是每六十个月(五年)一循环称为月循环;在记日中,每六十天一循环称为日循环;在记时中,每六十时辰一循环称为时循环。由于时辰含在日中,日含在月中,月含在年中,年含在花甲子中,则多层次循环时间螺旋模型就可以建立起来,并且层次分明,环环相涵,从时螺旋到日螺旋到月螺旋到年螺旋,直到六十花甲子循环。其表示如下图:

2-2-1,年螺旋含月螺旋,月螺旋含日螺旋,日螺旋含时螺旋

由于天干地支同时也代表地域性和方向性,含有空间或地域概念,因此天干地支不仅用来度量时 间,也可以用来度量空间。多层螺旋套螺旋的时间和空间循环结构是易学卜占和算命的理论基础。由于每层时空有对应的天干(四个字)和地支(四个字),因此称之谓“八字”。由于天干地支同五行相连,在天干地支中不仅含有阴阳,也含有物质属性5。天干和地支之间在多层时空螺旋中存在彼此相互干涉,这些干涉可能是决定“八字”命运的因素。但是,从古到今,还没有人对时空螺旋中可能存在

3. 《周易真原-中国最古老的天学科学体系》田合禄田峰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4. 周易百事通,吴义方,吴卸耀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

着的每层螺旋之间或之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进行科学研究。天干地支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否存在,如何影响等很值得注意和探讨,这是一个崭新领域,很多方面还有待深入了解和探索。

在易学研究中,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八卦这些基本概念都带有时空观念。在天干中,数值13579 是阳数,246810 是阴数,这同河图洛书中表示的天地大数一致。由此可以推测,河图洛书中的数字可能用来表示天地时空之度量。在远古时代,圣贤们在考虑天、地、人的大道规律之时,已经将时空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如此,时空概念同五行联系在一起意味着时空同客观世界之相互作用,包括物质各种反应和变化,各种事件之转化、发生和发展,也包括朝代的兴起和衰亡等,由此形成了古代社会特有的时空观,物质观和世界观。

2-2.时空扭曲之表达

易学中关于时空螺旋和扭曲的思想在现代科学中,尤其在牛顿经典物理学中是不可理解的。但是,6爱因斯坦感悟到了时空是宇宙的运动属性之一,时空在不断的变化和扭曲之中。爱因斯坦相对论指出空间将随着物质运动的速度接近光速而“收缩”,而时间也随着物质运动的速度接近光速而“减慢”,以此说明空间之扭曲。7爱因斯坦对现代科学最大的贡献在于认识到时空不再静止和独立于物体运动之外,从而将时空观从静止时空观里解放出来。但是,爱因斯坦的时空观仍然还停留在一维时间之上,同易学对时空的描述还有距离。准确的说,爱因斯坦相对论只认识到空间扭曲,还根本认识不了时间扭曲,更认识不了时空扭曲和时空螺旋发展。

易学时空观表明时空是宇宙运动属性。从天干地支、河图洛书中反应出的天地之数字,就隐藏着天地时空的相互扭曲和螺旋渐进的信息。但是在人类生活的实践感知范围内,人们很难观察到时空扭曲或螺旋上升之现象。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速度引起时空扭曲。然而,在易学看来,时空扭曲之表现是宇宙运动属性之本质反映,并不是由于物体运动速度而引起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引起时空扭曲,而时空扭曲现象只能在高速度运动中才能体验。这是易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本质区别。

3 系辞上传指出,“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数为13579,和数25,其数为阳;地数为246810,和数30,其数为阴。天地之合数为55。”这里,天地之数是天地空间的度量规模或单位(尺度),其天、地合数之比是25/30 = 5/6。可以理解为太阳(天上)的大数(空间尺度)同地球(地上)的大数(空间尺度)是不一样的,其比例为5/6。易学思想指出:天上空间尺度同地上空间尺度相比是5/6。很明显,天上尺子将短于地上尺子5/6,这实际上就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所谓“尺缩效应”,天上的空间同地上的空间相比“收缩”了1/6。这是指天地之间的空间差别。

再者,看天地之间时间度量,“天干为十,五数为阴,五数为阳; 地支为十二,六数为阴,六数为阳”。天干地支之比例为10/12 也是等于5/6。古人显然在启示人们,天上时间度量和地上时间度量不同。天上时间只是地上时间的5/6,这正是所谓的“缓钟效应”。为什么天地之间的空间、时间之比都是5/6 呢?这难道是某种意义的巧合之作?从易学理论中演绎和推导出来的结论同现代科学研究之结果的一致性,应该如何解释呢?

为了清楚表达易经时空观,可以设S 代表空间(SPACE),T 代表时间(TIME)。则设S1 代表地上空间,T1 代表地上时间,S2 代表天上空间,T2 代表天上时间。根据河图洛书和天干地支定义,可用以爱因斯坦与物理百年,刘川等译,北京大学出版业出版,2005 7 Physicssecond edition, Paul A. Tipler, Worth Publishers Inc, 1982

下示意图描叙时空扭曲:

地上时空(T1-S1 天上时空(T2-S2),(虚轴表示地上时空)

2-2-2.1, 地上和天上时空扭曲示意图根据图2-2-2.1,则下列等式可以成立:

S1 = S2xcosα

T2 = T1xcosα

角α是天地之间时空扭曲角。由上式可以得到下列天地时空关系式:S1xT1 = S2xT2 …………………………… 5-3.1

这里,S1 代表地上空间,T1 代表地上时间,S2 代表天上空间,T2 代表天上时间。

关于时间的度量,现代科学根据地球自旋和围绕太阳之旋转(地球公旋)来度量。在远古时代,一天时间为12 个时辰,等于现在24 小时。根据此定义可以得到地球时间之每秒间隔。设地球时间之每秒间隔为“A, “时间延缓”效应是指“A”值变大。如果时间无限地慢,则表示“A”值无限大。易经里指天地时间之比是5/6,其意思指天上单位时间间隔等于地上时间间隔的6/5。则反映出天上时间A”值比地上时间“A”值大1.2(6/5)倍。也就是说,如果地上时间是1.2 秒,则相当于天上时间1秒。因此,同地上时间相比,以地上时间为基准来观察天时,则天上时间间隔变大,时间变慢。同理,天上空间度量单位间隔同地上空间度量单位间隔相比,以地上为基准,天上空间单位比地上空间单位小5/6。爱因斯坦相对论效应,既所谓“长度收缩效应和时间膨胀效应”同易学理论之时空观结果完全一致。易学之时空扭曲由天体运动引起,是宇宙运动之存在。因此,易学理论揭示了宇宙之时空特性。

3.时空八卦

3-1. 八卦之数学模型

八卦中的太极可以看成是现代数学里的一点。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原点,可以称为太极原点。

“太极是生两仪”,这表明在白纸上画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它有两个方向(正和负),该箭头直线穿过太极原点,前进的方向为正,相反的方向为负,这是八卦所讲的“两仪”。“两仪生四象”是指再画同先前的直线相垂直的并且穿过太极原点的一条有箭头的直线,这条直线同第一条直线相交于原点。这样,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就建立起来了。这个直角坐标系将平面划分为四个部分,八卦中称为“四象”。四象中有阴阳(正负)之分。“四象生八卦”是指再画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该直线垂直先前的两条正交直线于太极原点并且穿过太极原点。这就是现代数学中的三维直角坐标系。在这三维直角坐标系里,三条数轴(XYZ)将空间分为八部分,数学称之为八个象限,而易经称为八经卦“卦象”。用XYZ 来表示直线箭头的方向为正,反方向为负。因此XYZ 分别代表三个轴的正方向。八个象限的空间有阴阳(正、负)之分。在三维坐标系中, 其八个象限的符号和易经八卦中的符号对照如下:

表一,象限符号、八卦符号和阴阳对照表8

象限X, Y, Z 符号八卦符号名称象限符号

1I +, +, + QIAN +(阳)

2II -, +, + XUN -(阴)

3III -, -, + GEN +(阳)

4IV +, -, + LI -(阴)

5V +, +, - DUI -(阴)

6VI -, +, - KAN +(阳)

7VII -, -, - KUN -(阴)

8 VIII+, -, - ZHEN +(阳)

3-2. 矢量空间之表达

用空间矢量S 来表达八个象限的空间(SPACE),设矢量Si 代表第i 个象限的空间。则该矢量方程为:Si = AiXl + BiYm + CiZn

这里,i = 1, 2, 8, AiBiCi 是第ith 象限的常数, l, m, n 为空间矢量Si XY Z 轴上的投影。Si 是第ith 个象限的空间矢量。

 

3-3.矢量空间之旋转

三维直角坐标轴之间的夹角是90 度。如果从Z-轴上方向下投影,则XOY 平面上方四个象限同平面下方四个象限完全重复。但是,如果将XOY 平面上方的象限空间向左旋转22.5oXOY 平面下方的象限空间向右旋转22.5o,则旋转后的空间矢量则正好处于旋转前的XOY 平面坐标轴之间。以XOY 平面为中心界面,以Z-轴为轴心旋转,既XOY 平面上方空间矢量旋转22.5oXOY 平面下方空间矢量向右旋转22.5o。从易经的角度来解释就是天左旋22.5o,地右旋22.5o。这样一来,XOY 平面上下八个象限空间各自相对旋转了45o

如果用空间矢量S 来表示八卦空间,则下图表示出Z-轴上方向下投影的XOY 平面。其中,S1()S2()S3()S4()XOY 平面的上方,用实线表示向上,S5()S6()S7()S8()则在XOY 平面的下方,用虚线表示向下。

 8周易故事,胡志勇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04

2-3-3.1 八卦空间矢量平面图

下图表明,在旋转中,空间矢量之运动轨迹投影呈两正交S 形。

 

图2-3-3.2 八卦空间矢量旋转的轨迹图和投影图

空间矢量S1()S2()S3()S4()XOY 平面的上方,用实线表示,曲线呈S 形;S5()S6()S7()S8()则在XOY 平面的下方,用虚线表示,曲线呈反S 形状。虚线和实线两S 形状如同佛教中“卐和卍” 图象。

在这里,XOY 平面上下旋转之方向根据《易纬·乾凿度》9“天道左旋,地道右迁”来确定。XOY平面上方为“天”,进行左旋, XOY 平面下方为“地”,进行右旋。旋转为22.5 度之原因是传统八卦图形在平面上彼此分布彼此呈45 度,XOY 平面上下各旋转22.5 度后,在XOY 平面投影,每卦彼此则为45度,满足传统八卦图形要求。易学里“地道”实际是指地球,“地道”扭曲旋转22.5 度是否同地球自转轨道同绕太阳公转之黄道夹角1022-24 度左右有关系?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由于矢量旋转,空间矢量(Si) 呈扭曲状态,属于非线性空间。扭曲后的空间矢量方程将是空间矢量上任意Pj 点的偏微分之求和:Si = ((AiXl)+(BiYm) + (CiZn) ) i = 1, 2, … 8求和从Pjj=1 n)的任意多点。其中,AiBiCi 是常数, l, m, n 是在XYZ 轴上的单位向量,Si 是第(i)象限的空间矢量。

3-4. 矢量时间坐标之建立

9传世藏书– 史库1,史记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

10 数据来源于http:/en.wikipedia.org

同理,时间八卦坐标系也可以按空间八卦坐标系操作来建立。设时间矢量Ti ,也可以表达为:

Ti = Aixo + Biyp + Cizq (i = 1, 2, …. 8 )

这里, AiBiCi 是常数, o, p, q 为时间矢量Ti X Y Z 轴上的单位向量。Ti 是第i 个象限之时间矢量。如同空间矢量,时间矢量Ti 经过旋转后,得到:

Ti = [(AiXo)+(BiYp)+(CiZq)] (i = 1, 2, …. 8 )

o, p, q 为时间矢量Ti X Y Z 轴上的单位向量,Ti 是第i 个象限的时间矢量。

 

3-5,重卦之谜

为什么将时间看成三维坐标体系? 有必要指出,从八卦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之过程中,先贤圣人们提出“八卦两两相重,得六十四卦”。可是,为什么八卦两两相重?古人11认为八卦只能“尽其象”而不能“尽其数”。由于八卦中每一卦只有三个爻,总共只有24 个爻,而八卦两两相重成为64 后,每一卦有6 ,总共有384 ,就可以“尽其数”了。可是,两两八卦相重仅用“尽其数”的理由来解释显然是不够的,应该还有其他原因。这里古人在“两两八卦相重”的背后一定隐含着奥秘。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河图洛书之数和天干地支的排列组合,人们可以思考这样的问题:古人作“易”始终将宇宙的“大道”无时无刻不同时空联系在一起;河图洛书之数含有时空信息,天干地支排列含有时空信息,太极图含有时空信息,阴阳五行也含有时空信息。那末,六十四卦由两两八卦相重,这两个八卦就应该是时间八卦和空间八卦!时间八卦和空间八卦相重就合理解释了64 卦。根据阴阳二元论和易经时空观,八卦的相重必须是也只能是时间八卦和空间八卦两两相重!时间八卦和空间八卦的两两相重,才能使64 384 爻中含有全部的宇宙时空信息。任何卦和爻都离不开时空,因此都在64 之内。否则,时空分离,众卦难成!这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矣”!

由此可见,12古人在作八卦,重八卦,和推研八卦时就考虑到时间八卦和空间八卦的雷同和区别,考虑到八卦两两相重之必要性和重卦时空之统一性。从时空出发来理解卜、占、卦、爻,以及象,理,义等,使得复杂而玄妙的64 卦和384 爻的产生和运用就清晰而容易解释了。

4.六十四卦数学模型

4-1.时空矢量

时间矢量Ti 代表了在第i 个时间象限i (i =1, 2,.8)Si 代表了在第i 个空间象限i(I = 1, 2,.8)

易经中明确指出两两八卦相重,得六十四卦。时间八卦和空间八卦的相互重叠是使每一时间矢量Ti 别同每一空间矢量Si 相重叠(相加)而产生了六维时空(Sx, Sy, Sz, Tx,Ty, Tz),从而得到含有8X8)六十四个象限的六维时空坐标体系。六维时空坐标体系中,每一个象限是一个时空单元,在易经中为六十四种时空卦象。每一时空象限(卦象)由六维坐标所围成。因此,六维坐标轴为每一时空象限(卦象)的边界条件。六维坐标轴中的任何一维坐标轴改变(正、负改变),就会改变该时空卦象和相应的性质。如果用VST 代表六维时空坐标体系的时空矢量,则每一个时空单元(卦象)的时空矢量为:VSTij = Si + Tj = AiSxl + BiSym + CiSzn + AjTxo + BjTyp + CjTzq

(i = 1, 2,…..8), (j = 1, 2, ……8)

这里, l, m, n, o, p, q 分别是空间矢量S i 和时间矢量Tj 在时空坐标轴Sx, Sy, SzTx, Ty, Tz 的单位矢量。

在六十四个时空卦象中,每一卦象的符号就是该时空单元的符号,由Ti Sj 的符号所决定。因此,六维时空将六十四卦象和爻变同现代数学联系起来,为数学在易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4-2.卦象之六维矩阵

用“Gij”代表卦象(Gij = VSTij),则六十四个时空卦象中每一个卦都可以用六维矩阵表示:

其中,i,j 表示第i 象限空间卦和第j 象限时间卦。Sx, Sy and Sz 分别代表空间三维坐标的XYZ 轴,TxTyTz 分别代表时间三维坐标的XYZ 轴。Sx, Sy, Sz and TxTyTz 六个轴的排列是根据易经理论天,地,人三才两立来排列的。天道Z-轴(56 爻位),地道X-轴(12 爻位)人道为Y-轴(34 爻位)。其中,时间和空间穿插其间。135 位为阳,表示空间爻,246 为为阴,表示时间爻。六维时空体系可以满足“阴阳、柔刚、仁义的立卦思想和“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的易学要求。根据64 卦时空模型, 64 卦之数学表达完全可以使用矩阵如下:

64 卦象矩阵

根据64 卦矩阵排列,可以将64 卦看成是几个系列卦象。例如横系列八个卦象,一共有八个横系列。例如:乾卦纵系列之八卦, G11 , G12 , G13 , G14 同人, G15 , G16 , G17 , G18 无妄。乾卦横系列八个卦象G11 乾、G21 小畜、G31 大畜、G41 大有、G51 夬、G61 需、G71 泰、G81 大壮。通过数学分析,所有卦象大小13,卦象阴阳分布,对称性分布,天地人时空分布等,都很容易导出。

5.阴阳、时空与质能-守恒与转化

5-1. 宇宙之属性

根据易学原理,古人提示阴阳是宇宙本质属性,是宇宙与生俱来的自然本质。如同婴儿的胚胎形成之初,精子和卵子结合之时,其性别受父母双方提供的染色体相互作用决定。因此,在胚胎成形之前,其性别早已经由染色体决定了。在宇宙生成之前,其生成宇宙的阴阳就已经具备,阴阳相互作用而生成宇宙,宇宙的发展又受阴阳之驱动。宇宙一刻也离不开阴阳。理解阴阳是宇宙之本质属性后,可以理解宇宙之时空,宇宙之质能等等都是宇宙运动之属性,是表现宇宙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与变化之性质。

这些运动属性是宇宙变化之反映,是宇宙发展之基础,自然现象之本源。

阴阳是抽象的哲学概念,正因为抽象,就可以用于广泛。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矛盾体,有矛盾就有阴阳。最直接,最普遍,最简单和最原始阴阳矛盾的表达方式就是太极图。从太极图和阴阳二元论出发,可以解开宇宙生死之困。

 

5-2. 阴阳、时空、质能

几千年来,易学理论始终认为阴阳是宇宙之根本,是宇宙与生具来的本性。所谓“易以道阴阳”,“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就证明了古人的认识之正确性。而时间,空间,能量,质量等都是宇宙表象,是阴阳之具体物,是运动属性。易学理论认为宇宙运动与变化是以阴阳作动力,以时空作载体,以能质来体现。因此,万事万物无不分阴阳,无不占有时空,无不具有能质。

5-3. 时空与质能

根据阴阳二元论,时空构成阴阳矛盾体。其中,时间为阴,空间为阳。时空阴阳矛盾符合太极二元论规律。因此,时空之间有下列数学关系:

 ΣT = ΣS

 Sn-1· Tn-1 = Sn· Tn (n 2 )

上述表达已经深深隐含在天干地支和河图洛书之中。易经中时空扭曲和时空守恒之道理已经在天干地支和河图洛书中也得到体现,同时,在八卦时空模型中也得以体现。古代易学时空观不仅贯穿在各个领域,而且保持一致性。

质量与能量也构成阴阳矛盾体。其中,能量为阴,质量为阳。宇宙质能矛盾也符合太极二元论原理。因此,质能之间也有下列数学关系:

13传世藏书–子库, 诸子,5 朱子语类,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

 ΣE = ΣM

 En-1· Mn-1 = En· Mn (n 2 )

根据太极原理,阴阳、时空和质能两类独立的数学关系总结如下:其一,在宇宙中,根据(ΣYI = ΣYA)阴阳总量相等原理,则有:

 ΣT = ΣS “时空总量”相等

 ΣE = ΣM “能质总量”相等

其二, 在太极内,根据(Yin-1· YAn-1 = YIn· YAn (n 2 ) “阴阳积”守恒原理,则有:

 Sn-1· Tn-1 = Sn· Tn (n 2 ) “时空积”相等

 En-1· Mn-1 = En·Mn (n 2 ) “能质积”相等

以上数学表达方式是阴阳二元论在时空和质能之具体应用。通过对时空和能质关系的进一步演绎,可以推导出时空和能质之间还存在着两类相互关系。

1. 时间与能量的阴-阴相乘和空间与质量的阳-阳相乘;

2. 时间与质量的阴-阳相乘和空间和能量的阳-阴相乘。

如果是时空和能质关系式中阴-阴相乘和阳-阳相乘,则得:

T· E = S· M

则:E = M·(S/T

14根据现代物理学之速度定义,则速度为VV = S/T,速度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空间位移。

则有:E = M·V

这里,E 代表物质M 具有的能量,M 代表物质质量,V 代表物质的运动速度。

以上数学表达里的“E”实际上等同于现代物理科学定义的“动量”之概念,而现代科学之动量7

P)定义为物质质量和运动速度之乘积。因此,上式可以改写为:P = M·V

这里M 是物体质量,V 是该物体的运动速度,P 是该物体运动动量。上式证明:动量守恒是宇宙运动普适规律之一。

根据现代物理科学关于能量之定义,能量等于动量乘速度,则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为:E = P·V = M·V·V = M· V2

如果物体运动的速度为光速C,则应有:E = M· C2

此数学表达式正是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转换公式。这里,根据易学理论,从阴阳二元论出发,结合时空和质能之关系式推导而出。

如果在时空和能质关系式中阴-阳相乘和阳-阴相乘,则得:S· E = T· M

则:E = MT/S

根据太极二元论原理时空积为常数C则:T·S = C C 是时空常数。将T = C/S 代入上式,得:

14物理手册/[]HORST STOCKER,吴锡真,李祝霞,陈师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

E = C· M/S2其中,C M 物体之时空常数,M 是物体质量,S 是物体M 所占空间,E 是该M 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同现代物理学中引力场强度的定义相比较,以上数学表达式同引力场强度表达几乎一致14。可以认为,物体引力场是物体运动的普适规律之一。

5-4 易道之奥妙

以上推导可以看出,现代科学对物质世界研究的结果和表达可以从古老的太极阴阳二元论中导出。

而且从太极二元论中得到的时空与能质关联性的数学表达既非常容易而又非常简单,其中没有任何的假设和巧合。这说明什麽问题呢?其一,太极二元论是宇宙万事万物之普遍规律,由此推导出的物质世界的关系式和其数学表达应该具有宇宙运动之普适性。其二,尽管物质世界变化万千,但是其规律都在易道之内。人类社会实践包括现代科学研究可以证实易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变化之普适规律。易学理论不仅在各领域可以指导具体研究,而且从具体实际中,易学之正确、高明和奥妙又将得到进一步证实。

 

易学之未来

西方列强用现代科学制造的武器轻易地打开了中国社会的古老之门,轻易地摧毁了中国社会的古老传统和占领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主导。因此,全国上下开始提倡、普及西方科学教育,摈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易经,中医等)。直到今天,许多所谓的现代科学家并没读过易经,不知道易学,也不认同易学。相反,在民间从事易学研究的人士大多数没有深厚的现代数理基础,没有社会的研究资源和氛围,因此民间从事易学研究很难跳出旧的传统模式并且难以登上现代科学大雅之堂。因此,近二百年来,易学精髓被遗失,被遗忘,被枯萎。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不再被认为是科学。从那时起,作为古代科学和思想之源的易学同所谓现代科学已经分道扬镳了。易学多年来被认为是一种封建迷信, 同流落街头的算命先生混为一谈。如同延绵数千年的中医药一样,易学至今不能被现代科学所承认,其主要原因是无法使用现代科学特别是数学语言来表达其深奥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因此,易学之宝藏,包括那些几千年遗留下来中医中药,气功,经络,八卦,六爻,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传统文化,仍然被神秘色彩所覆盖,被不学无术之徒所玩弄,甚至被作为历史糟粕加以唾弃和扼杀。想来实在是可惜之至!愚蠢之至!

系辞上传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其实,易学可谓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从内容上看,有太阳和星晨运动规律,月亮和地球运动规律,太阳和地球运动的干涉,地球和月球运动的干涉,太阳和月球运动的干涉,天体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干涉,天体运动对地球自然的干涉,人类社会对自然的干涉等;从表现形式上看,有数、理、表象,有时、空,有阴、阳、质、能、光化等;从哲学上看,有对立统一法则,否定之否定法则,量变至质变法则,阴阳可分性原理,相克相生法则,动态平衡原理等。尤其是易学哲学思维,如“天人合一”之综合整体思维;“生生不息”之螺旋发展思维;“道立阴阳”之宇宙辩证思维;“相生相克”之动态平衡思维;“定位分类”之守时、中正思维;“持经变通”之无为而无不为思维15等无不反映出对人类实践的指导意义。易学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先人们经过实践,观测,反复验证,多方面应用而抽象出来的。用现代科学的脑袋,仔细研读易经,就会发现易经已经包涵了很多的现代科学概念和观念,包括从宇宙的起源,阴阳的变化,时空的形成,能质转化,太阳系的演变,地球的进化,生命的诞生,人类社会的进程等都贯穿在易经的广博与精密的哲理之《道德经探玄》培真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中。

同现代科学观相比,易学哲学观既广博又深奥,而现代科学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和阶段性。因此,全面否定易学理论科学性,既不可取,也不科学。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在人类社会探索宇宙的实践中,古老易学同现代科学虽然方法不同,但目的一致。系辞曰:“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17易学研究是“道”,所有具体研究包括现代科学研究都是“器”。因此,易学是有指导作用的。怎样将易经原理同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怎样发挥易学原理对现代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古为今用,中西结合,这是所有易学家和现代科学工作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数理思维方式来研究易学,反过来,又用易学原理来指导现代科学,其研究成果必定受到现代社会的认同而步入现代科学的大堂。易学前途也在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