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彦滨说《论语》第15集

 儒学家风 2017-08-28



内容概要  

里仁篇(6-10)

1.仁者爱人  勿恶他人

2.见过则省  趋于至善

3.道之根本  不可道也

4.志于道者  不掣外物

5.秉持仁义  无分亲疏





仁者爱人  勿恶他人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正常版翻译: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彦滨说:

      不过我建议大家尽量不看这种翻译,因为也许你看了之后就不愿意读论语了。

      这里说一下,我们去书店买书也是如此,不要想买论语了就随便弄一本,你得看他的翻译是不是适合你的,有很多都是机械式的翻译,会影响你阅读的心情的。

      下面我们来翻译一下这句话:

      孔子说:我从没有见过一个真正有仁德的人会背后说某个没有仁德的人的坏话。也就是如果这个人真正的有仁德,那么他将“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也就是不厌恶其他哪怕是不仁德的人。

      这就是第一句,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是啊,我们不要自诩有仁德然后去瞧不起别人,背后说他们坏话,那么当你在讲究别人的过程你自己就变成为一个没有仁德的人了。

      接着翻译,一个人如果常怀仁心(好仁者),那么这是很难得的,别人将很难超越他(无以尚之)。

      但是,如果他背后讲究‘不仁’的人坏话了(恶不仁者),那他还能算的上仁人么?(其为仁矣?)这里要把原文的逗号改成问号。

      有人说你怎么能乱改古文呢?别着急,我们改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论语本身就没有标点符号,都是后人加的。


      但是下一句告诉我们,光不讨厌不仁者还不够,还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做出一些改变,把仁心传递给他们。(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同样的,不要光看别人,也要看看自己,有人能够一天为人处事完全合乎仁的标准去做的么?(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谁也不敢说吧。

      所以还要努力的使自己达到标准。


      最后孔子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真正的发心立志要做到这些的时候,没有说因为力量小而做不到的,如果有,孔子也没见到。(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这一章也是对上一期我们所讲的第三、第四章做了一个诠释。验证了我们把两章合二为一的观点,说明我们的观点是成立的。


      这一章我们总结为:

      仁者爱人  勿恶他人


见过则省  趋于至善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正常版翻译: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彦滨说:

      首先我们要解释一下,‘各于其党’中的‘党’,并不是这个翻译中所说党派的党,在当时,指的是这个人的社会交际关系,也就是乡党朋党的意思。

      所以说一个人犯的错误,往往与他身边整体的社交有一定的关系,你想,一个拖欠农民工工钱的老板他很难被一个正直的群体所认可所接受,可能他身边要好的朋友都这样,有钱了不给农民工开,晚上先拿着钱结帮结伙的唱歌喝酒找小姐去了,第二天看着农民工就哭穷,这一类人适合在一起。

      下一句话告诉我们,当我们看到了这个人的问题,对于我们是一种财富,因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是一个圈子的问题,这时候我们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有就立刻改正,能够做到见过则省,这就是一个仁的态度,也是一种趋于仁的方式。


      那么这一章我们总结为:

      见过则省,趋于至善。


道之根本  不可道也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正常版翻译: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彦滨说:

      我们知道,孔门学问的四大原则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最首要的就是志于道。

      到底是什么道能够至于早上听了,晚上死了都值了呢?


      首先我们说什么是道?

      这是一个秘密,我们可以说身边的每一处学问研究深了都是道,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活着的目的和结果是什么,这也是道。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没办法就是说不出、道不来,说出来的就不是道了。所以我们当然也没法说出来什么是道。


      不过我们可以试着理解一下,一个资深的厨师,你问他这个菜过油得几分几秒,加盐得加多少,他说不出来,但是他上手就能做出别人弄不出来的美味,这就是道啊。


      所以这一章我们是解释不出来什么的,我们总结一句话吧,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究为什么活着,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活着也就没必要了。

      所以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当然了,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恐怕不知道这个所谓的道吧。


志于道者  不掣外物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正常版翻译: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彦滨说: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意志会被物质环境所引诱、转移,那么就无法与他谈学问了。

      因为他虽立志于修道,但是贪图享受,被物质的欲望分占了,那么他很难进入贫则乐道,富则好礼的境界,因为他心里真正安的不是真正的道,他只是想披一件道的外衣而已。

      同时这也是告诉我们在做人方面,不要斤斤计较一些外在的琐屑,这些都会桎梏我们飞翔的翅膀。


秉持仁义  无分亲疏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正常版翻译: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彦滨说:

      我们一个字一个字来读,首先适在这里读dí,他的意思是亲近、厚待。;而莫的意思是疏远、冷淡。 那么连起来就是君子立于世,要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

      同时在对待问题时,要以仁义为先。 

      只要本着这个原则做事,做人做事就不会出格。

      有的时候大家为难一件两难的事该怎么做,我告诉您别为难,您只要走仁义的那一条就准保没问题。


每日

一言

大海如一架箜篌,只有风暴来临才知道如何弹奏。

每日读书会
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觉醒
愿景
微文化简堂
   古今文化,精简到达

  建议与意见:13241386777
闲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