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革命烈士

 菖蒲泛舟 2017-08-29
林鸿图,别名林阿富。民国元年(1912年)3月出生在大田县武陵乡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里。民国21年秋,林鸿图考进福建学院附属高中。在学校,他在中共地下党员陈培光的影响下,积极参加进步学生活动,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民国24年秋,林鸿图考入河北省立农学院森林系学习。时值“一·二九”运动掀起,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斗争活动,并于当年12月底前往北平找到党组织,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返校后建立了河北省立农学院党支部,林鸿图任支部书记。这期间,林鸿图一方面组织和领导河北省立农学院广大师生利用标语、传单、墙报、小型集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另一方面不断给家乡大田县的进步青年寄宣传材料、照片传播革命道理,积极引导他们投身革命。民国26年春,林鸿图在大田县发展进步青年林大蕃、林茂森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大田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武陵小学支部。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河北省立农学院被迫停办,林鸿图回到家乡任教于大田县立初中。他一边任教,一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他与林大蕃发展了一批党员,并以多种形式开展抗日宣传。如:组织“一日一分会”,号召每人每日节约一分钱,支援抗日前线;组织“晨呼队”清晨上街跑步,呼喊抗日口号;向大田县政府借枪,组织学生军训,时刻准备走上抗日前线;组织初中毕业生,分赴各区、乡、镇进行抗日宣传等。他还分别在广平、武陵编印《田民呼声》、《田民画报》,无情揭露了大田县长廖基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破坏抗日的罪行,迫使福建省政府撤消了廖基的县长职务,调离大田。
    民国28年秋,林鸿图受党组织的派遣前往广西柳州农学院以继续学习为名进行党的活动。他虽然离开了大田,但他仍然不断向大田县的党组织寄传单、进步刊物,写信给林大蕃等,关心大田县的地下党工作。
    林鸿图作为共产党的“嫌疑犯”,三次身隐囹圄,坐牢达七年之久。牢狱的磨练,使林鸿图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强。他牢狱中始终保守党的秘密,从未暴露自已的身份,又始终坚持斗争。他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理直气壮。他说:“不错,我是大学生,为国家担忧,宣传抗日,天经地义,没有勾结日寇、当汉奸,走的完全是正道,叫我回头,回到何处?”民国33年10月,林鸿图在永安第三次被捕入狱。民国38年4月,林鸿图被敌人杀害,牺牲时年37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