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通过7点自测血糖判断血糖波动?方法终于来了!

 丽莎6 2017-08-29

重磅丨《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发布!


整理丨医学界会议报道组 渝小苏

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甚至比持续高血糖更为严重。而标准的标准的动态血糖监测(CGM)虽然准确,但只有少数患者有条件实施。那么,不使用CGM,我们是否还有简易且靠谱的办法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最新发布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给出了建议:采用常用的指尖血糖(自我血糖监测)数据,通过简单计算评估血糖波动。


2017年8月24日-26日,第十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CSE 2017)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在24日下午的“糖尿病相关指南解读”专场上,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母义明教授牵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首次正式发布。专场中,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李焱教授对该共识进行了深度解读,共识全文将同步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第8期发表。



图1.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焱教授现场解读最新共识


现在就让小编带您一图读懂这新鲜出炉的《血糖波动专家共识》吧!



此外,共识还解答了以下问题,由《医学界》记者现场整理,请大家一睹为快!


问:血糖波动的定义?


答: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包括短期血糖波动,即日间血糖波动和日内血糖波动,还包括长期血糖波动,即HbA1c变异性。


问:造成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任何引起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因素都会引起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包括胰岛素β细胞功能状态、饮食、运动和药物等。


首先,糖尿病患者自身β细胞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导致血糖调节能力低下,容易造成血糖波动;


其次,日常饮食中的“质”和“量”均可能造成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波动,而应用降糖药物带来的低血糖也是重要的诱因;


此外,饮食和运动不规律、情绪应激、睡眠障碍、酗酒、感染等多种因素都可增加血糖波动。


问:哪些患者需要严格警惕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答:以下类型的患者应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避免低血糖发生:


1. 儿童及青年糖尿病患者:推荐理想糖化血红蛋白(HAb1c)控制在7%以下,但低血糖风险较高或尚无低血糖风险意识的患儿可适当放宽标准。


2.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研究显示,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范围高于男性,另外,糖尿病病程、HAb1c水平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针对老年患者,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血糖分层管理目标。


3.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糖尿病患者主要需关注餐后血糖,低血糖风险通常较低。餐前及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目标分别为≤5.3、6.7 mmol/L,特殊情况下可测定餐后1小时血糖,目标为≤7.8 mmol/L,但夜间血糖不低于3.3 mmol/L。


4.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尤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45 ml/min·1.73㎡ 的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应尽量避免低血糖发生。


5.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低血糖可能诱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卒中、猝死等严重事件,本共识建议对于老年、病程长、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低血糖带来的风险,HAb1c控制目标应适当宽松(<7.5%-8.0%)。


L.CN.MKT.08.2017.36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