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编教材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纵览与理解

 ly云尔 2017-08-30

        部编本一年级教材在很多方面做出令人欣喜的改变,特别是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让这一原本相对隐逸,存在情况比较尴尬的教学板块被凸显出来,引发大家热议与关注。一年级上下两册共编撰八课“口语交际”教材,通过对教材

的连续解读与整体梳理,我们尝试去发现部编本“口语交际”的教材编撰特点以及教学要点,理解教材中寄寓的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方向,获得指引后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一、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的教学简述

        一年级上册第一次“口语交际”的课题为《我说你做》。提出的交际要求大致有:注意听同伴说话;与同伴进行口语交际时能够注重场合,能够用别人听得见的声音、听得明白的话语传递交际信息。此案最为重要的教学目的是“听别人说话”,也就是培养“听”的能力与习惯。其实,“听”与“说”并非是天然具备的能力,也不是会“说”一定会“听”、会“听”必定会“说”的直接关联。在之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听”被忽略,一味注重“说”。忽视“听”的结果就是“听不到”也“说不好”。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专项教学。所谓的“我说你做”,就是理解他人话语中的信息,按照话语中提出的要求做出准确反应。第一课以“会听”为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说明“听”是基础,是口语交际的能力训练起点。

        一年级上册第二次“口语交际”课题为《我们做朋友》。以熟悉的插图画面唤醒对生活的回忆,借助提示语,介绍了交际的规则,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口语交际要求。例如,期待和别人做朋友,说话的时候应该看着别人;向朋友介绍自己,应该注重说清哪些方面等。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让儿童感觉自然、亲切,降低了交际的难度,也容易实现交际的功能———达成交友目的。同时,注重年龄特征,照顾到此项教学处于起步阶段,难度不应过高,台阶应趋于平缓。

        一年级上册第三次“口语交际”课题为《用多大声音》。这是一种“交际礼仪”的教养,也带有“交际功能”意识的渗透。控制音量,就是关注交际另一方,就是尊重对方;调节音量,就是为了达到信息传递的功能,达成交际目的。此案教学的核心———“音量控制”,在真实的交际场合中时时存在,尤为重要。与前面两课教学的共性,是此课同样注重结合真实的话语情境,提示在不同场合中使用不同音量。差异性则体现在特别注重技巧的运用,在实用技巧指导下的交际练习,成为交际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持。

        一年级上册第四次“口语交际”,借助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展开,而且就以故事为题,叫《小兔运南瓜》。与之前的仿真生活情境不同,此课是虚构故事情境中的口语交际,借助三幅连环画激发儿童表达兴趣,由故事讲述为引子,创设带有故事性、任务感、趣味化的交际情境,让儿童设身处地地介入,为小兔运南瓜出谋划策,达到“成功抵达”的目的。交际表达中要鼓励儿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说“自己喜爱的方法”。起步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的规律,学习的特质就在其中:只有喜爱,才能大胆;大胆交际了,更加喜爱。第一学段口语交

际教学的秘密也就此体现———低要求,重乐趣,勤练习。要求低,小朋友容易参与;有兴趣,小朋友自觉主动参与;练习频率高,参与后口语交际能力能

有所提升。

        二、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的教学简述

        一年级下册第一次“口语交际”课题是《听故事讲故事》。提供《老鼠嫁女》的连环画,听老师讲《老鼠嫁女》的故事,然后由学生复述故事。结合儿童在口语交际中需要具备的“听”的能力养成的特点,允许“听不清可以要求重复听”,听清楚后再进行故事复述。不难发现,本册第一次口语交际教学依然注重“听”,与一年级上册第一节《我说你做》构成能力训练的循环复现。《我说你做》,重在“会听”,此课必然有所提升———不仅“会听”,还要“听懂”。如何评鉴“懂不懂”呢?在听后归纳并整理,组织语言,用自己的话能进行复述,就不仅是“懂”的表现,还超越了“懂”,达到“好”的状态。此课属于“独白”型口语交际,提供的连环画、教师的示范讲故事等,一起“打包”后出现,降低了“听懂”的难度,使“复述”易于达成。

        一年级下册第二次“口语交际”课题是《请你帮个忙》。“帮忙”二字进入人们视野的,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画面。教学内容直击生活,依托生活,服务生活,正是部编本教材口语交际设计的总体特色。这一课,更是让儿童在真实可感的生活情境中锻炼口语表达,提升交际能力,编撰意图在本课教学中得以凸显。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忙时,儿童可以通过口语交际,向他人提出请求,最终如能实现获得帮助的目的,就能加深儿童对口语交际课程的认识,对交际功能的认同,对交际行为的认可。本课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即强调“使用礼貌用语”,提供了常用的礼貌用语,要求在请求帮忙时用上。这是一种交际礼仪的养成教育。礼仪,是交际各方应有的修养,也是交际品质的体现。口语交际有助于素养提升,因为素养是可教的,素养是需教的,素养是恒定不变的教学旨归。

        一年级下册第三次“口语交际”课题是《打电话》。“打电话”是生活中几乎天天都会遇见的场景。“口语交际教学助力真实交际交往”,这就是教材编撰者的善意愿景。电话天天打,但要打得“好”,要通过电话交流实现有效沟通,就需要通过“教”来提升。本课交际目的明确———顺畅通话。交际情境创设多样,但都能贴近儿童生活。教学执行时可以通过真正“打电话”的实践来进行,真实可感。教材中设计了一个“爸爸不在时朋友来电找爸爸”的特殊场景,值得教师教学时特别关注。在这样具体的、让人感到为难的事件中,如何做到合“理”又合“礼”地达成交际交往目的,需要教师结合课堂中产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例如,在此情境中,可以练习如何传话———“你有什么要我转告的”;如何拒绝———“对不起,请直接打爸爸的手机”;如何预约———“请在爸爸回家时来电”。口语交际时遇到的各种情况都可以在教学中仿真模拟,交际礼仪可以在教学中继续养成,交际的各种功能可以在教学中让儿童体验。

        一年级下册第四次“口语交际”课题是《一起做游戏》。“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交际话题,是最受欢迎的交际活动。在活动中表达,在愉悦情绪体验中交往,口语交际教学伴随着美好的情态进行,一年级下册以“游戏”为口语交际教学的收官之作,真是用心良苦,也必定深得童心。借助“游戏”进行表达,内容本身就是趣点,独白式的“说出来”,不成问题。要知道小孩聊游戏能无休无止。当然,教学不能放任自流,需给予有意引导。本课的“交际”成分表现在学会发出“邀请”;能够分享快乐;尝试讲述步骤。单就“和伙伴介绍游戏”,就是教学

难点。安排在一年级最后一次的口语交际教学,其实是一次综合性强、统整度高、练习内容丰富的设计,总体上体现了教材编撰由易到难的递进原则。

        三、部编教材“口语交际”的教学理解

        部编教材从一年级起设立“口语交际”教学板块,有三个优点:其一,教材的设计合理,适合一年级儿童自学理解,自觉实践参与。例如,图文的设计与安排、简短的文字提示、场景的创设诱发等,都为降低难度、增加趣味起到作用,都能促进教与学。其二,教学的内容周全合理。兼顾独白、交际两种类型

的口语表达,结合多种生活场景,还涉及虚构故事的交际,适应性较广。其三,能力发展线索明晰。部编教材双线设计在“口语交际”板块得到落实,即重视

内容的适应性,更重视能力的持续、渐进式发展。

        纵观第一学年的八次教学,有以下三个凸显特点和大家共享:

        第一,明确了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的差别。

        听话、说话与口语交际教学都带有“听”“说”练习,但口语交际不应停留在“听”“说”练习这一层面上。口语交际以“听”“说”为基本练习元素,更注重在三个层面的延展与融合,使教学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帮助其面向生活,应对生活。第一,重情境。将口语表达和交际情境相融合,将儿童带入生活常见的事件中,融入情感中,在交际现场借助口语表达重温生活,产生丰富的体验、感受,实现可供目标达成的操练、运用。口语表达伴随生活的真实感,交际任务达成的迫切感,具体场景的画面感,生成交际交往的兴趣与能力。第二,重情趣。不管是仿真的生活场景,还是虚构的童话故事,都非常符合起步阶段儿童的学习心理需要。情感的依托、审美的取向、有意思的口语交际内容,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话语体验中,在交际交往的任务中,自然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与人交际交往的素养。第三,重交互。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仅仅是“我说你听”“我说你记”“我说你做”,更重要的是让话语信息在交往的各方中“走来回”,形成信息流,反复传导、沟通。交际一方的话语传递出来,被接纳、被理解、被重新组织后再被传递,在交际各方中多次循环往复,表达信息在交际交往中形

成交织的信息网。这,绝不是单向、单一的听话说话教学所能达成的。

        第二,注重“技法”与“内容”的并行。

        部编教材一年级八课口语交际教学,不仅为儿童学习口语交际安排了丰富、适当的内容,同时在上下册各课中或明或暗地强调了交际技法的重要性。例如,有的直接提供常见、常用的语言部件;有的直接指示“要怎么做”;有的提供别人的话语为参考。这样使得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支架可攀爬,有范本可模仿,学习有了真实的过程感。一学年八节,具体而活泼的内容构成一个有特色的小课程系统。这是一个紧密依托生活,结合具体事件,卷入真实

情境,提供切实可用交际交往方法,让实践成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教学中,学生能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提示语、图画,能观摩和模仿教师的交际表达示范,能与同伴展开交际实践,这些都使其在学习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有介入感,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样可学,有发展区可抵达。

        第三,做到了“实”和“虚”的兼顾。

        之前我们对口语交际教学还有一些相对狭隘与固化的认识,认为必须要以真实的生活为交际场景,要以生活中关注的话题为交际话题,要以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为交际中模拟的事件。“真实”,一直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主旋律。部编本

一年级教材中选编了两课口语交际教学,都属于“虚构”场景中的交际。这样的设计拓宽了我们的认识界限———口语交际既可以注重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也可以借助儿童文学作品,或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其他形式,通过各种载体,结合不同语言环境展开。在“虚构”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是教学实施的又一路径。

        四、部编教材“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

        第一,重“ 童话”,轻“ 成语”。

        所谓“童话”,就是儿童的话,是同伴间交际交往的“通行证”。“成语”,专指符合成年人审美标准的美言,是成年人迷恋的话语标识。注重使用“童话”,才能让儿童在伙伴语言的环境中,自由、自如、自在地进行交际。“口语”原本就不应该文绉绉的,口语是在日常交谈时使用的语言。口语概念的提出,初期就是为了区别于书面语的。特别是儿童在日常交谈时总是想到就说,没有深思熟虑,更多的是随机应变。所以,儿童口语本身就是灵活多变,能够根据交流的对象、话题、场合、目的等,随机发挥的。面向一年级的口语交际,更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不要过度拔高。建议通过教学,凸显“ 童话”的以下特点:灵活性———便于“随心所欲”;简短性———鼓励用短句,少修饰;自然性———语言朴素自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生活性———和当下的交际场景,

生活需要息息相关。成年人习惯欣赏的“美言”,在儿童世界中交际的功能性不强,交流的目的性不明, 交往的生活气息不浓。

        第二,重过程,轻结果。

        “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传递信息。“交际”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社会性,重在交际各方的参与,重在过程中的信息交互。因此,口语交际教学更应看重儿童之间、儿童和教师之间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的“话语信息流”。教师存在的作用,就是对“信息流”的流动过程予以监控、辅助、促进,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施予教学,实现知识习得与能力提升。即使交际的目的没有达成,也真的没关系。第一学年参与口语

交际,真正的目的也许就是经历过程。教师要有农人的情怀,教学不要盯着结果,不可追求“非说出个所以然”。经历过程,是“教”与“学”双方最大的共享价值。

        第三,勤示范,多实践。

        这一点不言而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勇于示范。特别是针对一年级儿童,教师的示范就是一种唤醒,“来,学我这样说”;是一种刺激,“来,看你能不能说”;还是一种邀约,“来,我们一起说”。示范之后,可以放手,多给儿童实践的机会,让其在模仿中学习,“啊,我也能这样说”;在模仿中感受,“啊,这样说真有意思”;在模仿后运用,“啊,我学会了这样说”。有实践的机会,就有机会在实践中提升。当然,执教中要处理好“示范”和“实践”之间的关系。示范是引领,实践才为王;实践中遇到问题,可以请教师示范,通过示范点拨纠偏。

        第四,有情趣,能面世。

        所谓的“ 情趣”是指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调节儿童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学,让儿童乐于参与,积极交流。具体可以在两个方面努力:其一,注重激趣,营造趣味化、情感浓厚的话语场,让儿童沉浸其中,乐于表达;其二,注重结合生活,模拟和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儿童在仿真情境中参与交际。这样做,让教学更具真实感,让口语交际更有实用气息,突显交际的功能色

彩。“面世”指的是口语交际教学后形成的有关方法、能力、习惯、素养等,能应用在真实的生活中,用于与他人真正的交际交往活动中。面世,体现的是“学”与“未学”的差别。口语交际原本就是一种用得上的技能,是提高儿童生活质量的美好学科。所以,教学不应是纸上谈兵,不能是就事论事,要让“所学”有充分的拓展和运用空间。

        第五,守课内,攘课外。

        守住课内,就是强调落实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实实在在开展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口语交际教学被无端取消,教材设计再好, 没有教学也是“零”。当课堂教学得到保证后,教师应致力于对接生活,不让教学停留在课堂局域之内。教学再好,毕竟有限,应更多鼓励孩子“到大海中学习游泳”“在天空中练习飞翔”。请提示儿童在生活中自觉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形成更好的、更适用于生活的、更真实有效的交际策略,逐渐形成自己的交际风格。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布置、组织亲子互动、家校访问等形式,将口语交际教学从“课堂四方天空”向“课外广袤时空”拓展。每一个新鲜的生活场景,都应成为口语交际的练习靶场。教学就是把握时机,促进具体运用,及时发现问题,鼓励问道课堂,实现课内外联通,实现教学和生活接轨。

        最后,宜鼓励,忌批评。

        这点毋庸置疑。特别是起步阶段教学,儿童需要得到鼓励。鼓励的方式很多,例如贴红花、积分数、发表扬信等。最为有效的是在交际进行时给予口头赞赏,用言语的力量温暖儿童,让其感到交际独有的神奇魔力。学习难免犯错,此时如果过度批评,或者说是不当批评,将直接导致在初次接触这一学科的学习时,就留下心理阴影。其实,儿童在练习起步时,暂时没有达到教师要求,没有达成教学目标,完全可以不必纠结。刚开始,一切都可以缓一缓,“慢慢走,欣赏啊”。批评和指责无疑是警告他“不要犯错”,这就是一种恐吓。学习,原本就是在尝试错误中获得进步的过程。请允许儿童缓慢成长,在赞赏中给予其力量吧。

(作者单位:福建闽江师专福州教育研究院)

专注教学设计17年,小学教学设计2017年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小学教学设计·上旬刊(语文)邮发代号:22-443

小学教学设计·中旬刊(数学)邮发代号:22-444

小学教学设计·下旬刊(英语)邮发代号:22-4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