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诗会十六春--赵大年

 老北京的记忆 2017-09-01

    赵大年

    丁香有信,四月盛开,法源寺丁香诗会连续举办十六届了,可喜可贺。

    法源寺坐落于西城区宣武门迤南,是北京最早的古刹之一,原名悯忠寺,曾保存有大唐东征将士之忠骨。几进院落遍植百年丁香树,每逢仲春,紫丁香、粉丁香、绿丁香、黄丁香盛开,花细如丁,远观似彩云紫雾,坐卧树下,又觉繁花如盖,清香弥漫,沁人肺腑。此时此地举办诗会,展示新作,也有朗诵家的配乐吟哦,新诗律诗,书画楹联,以文会友,得其所哉。感谢法源寺的主人,提供一方宝地,显然佛家也爱诗。

    丁香诗会继承了宣南文化的传统,清朝就有宣南诗社,聚集了许多诗人,民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徐志摩与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也曾在法源寺的丁香树下谈诗论艺,通宵达旦。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首届北京法源寺丁香诗会召开了。在区委、文委大力支持下,由作家协会、文化馆、图书馆操办,每年一届,邀请百余位文友共襄诗会。许多教授、学者、部长、将军,皆以诗友身份热情参加,展示作品,交流感想,获奖者更是引以为荣。牛街办事处还组织社区的诗歌爱好者与会,天津、河北的诗友也远道赶来。在评奖基础上,精选前十届112位与会诗人的佳作,插配图片,结集出版,诗情画意,蔚为大观,可飨读者,可资纪念。日积月累,丁香诗会已成为远近知名的诗坛“品牌”,香飘百里。

    我年轻时也写诗,老舍先生说我“写得太实,没诗才,甭写了”,我便学着写小说,但我仍然喜爱诗词的激越浪漫,惊心动魄。

    诗抒情。我18岁参军,入朝作战,铁血无情,与初恋女同学失去联系。24岁凯旋回国后,写信找她,结果她寄来一张抱着孩子的照片,我只好在背面题写杜牧诗: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后来看电影《柳堡的故事》,那动人的主题歌里也有“十八岁的哥哥告别小英莲”,不知何日再相见?还有一次,陪同老作家雷加回故乡丹东出席他的作品研讨会,又插空陪他沿着鸭绿江岸寻找一棵大树,结果还真的找到了,原来是千丝万缕的垂杨柳。老作家笑得有点惨,他16岁离家去延安,60年后找到了这棵“相思树”,却没有了树下的姑娘。我们这些少年当兵的人何以解忧?唯有诗歌。

    诗言志。我不会写诗,却喜欢跟诗人交友,68岁忝列峨眉山诗歌大会,穿单衣,与百位诗人一同登金顶,没想到那上面却是冰天雪地,冻坏了腿。躺在病床上读陆游68岁的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九百年前,八千里路,陆放翁病中豪情是去新疆轮台为国戍边。我也曾从军十载,住现代医院,何惧之有?常读陆游的诗,让人心胸开阔,有益健康。

    第一届丁香诗会召开时,敝人70岁,还兼任宣武区作家协会主席,自当骑车前来帮忙张罗。此后每届必来,拄着手杖也来,聆听佳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大概是这点儿虔诚打动了每次都来的主持人李金龙,惺惺相惜,要我致辞。我说,刚才看电视,一位81岁的美国老太太穿短裙子跳舞,那叫一个狂;来到这里,看见志愿军战友吴安俭,他82岁敢结婚,更狂。前几天,90岁的画家黄永玉在报纸上发表墨宝:“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敢为老年人发牢骚,佩服。老舍先生不让我写诗,憋了60年,今天偏要胡诌几句打油诗:八十三岁意如何?丁香树下朋友多。诗歌激发老年狂,豆汁牛二大口喝!

    这是小秘密,诗友们会后三五结伴,到饭馆喝热豆汁,吃烤羊肉串就牛栏山二锅头,外加手擀的打卤面,京味浓郁,自掏腰包,增添口福,无法割舍。

    与丁香诗会同时举办的还有书法绘画笔会,我想,以后的诗集应少用些铅字,若与书法、国画、楹联、印章结合起来,是否更具中华气派?我国书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巧妙结合,相得益彰,可能更具观赏性。我们的优势是人才济济,继续经营好这方展示才艺的平台,就有可能把丁香诗会打造成更多人喜爱的文化产业。

    言而总之,诗乃文学之精品,“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部《诗经》不就是脍炙人口两千六百多年经久不衰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