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乔:在心上栽一棵丁香树

 老鄧子 2019-08-27


所有的生活,都可回味。
所有的文学,都是表达。
写诗,自然是一种表达。
诗,当是最直接又最为含蓄或曲折的表达。
写诗的人,不一定是诗人;不写诗的人,不一定不是诗人。当然,在更辽阔的视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诗人,都写有字或无字的诗。
诗与诗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不过,这样的联系并非都是诗歌文本的自然呈现。从心灵到文本,这其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文与人,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道理很明显,就如同不能只以言行去判别一个的内心。
我们应该承认,写作源于灵魂,但又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其实是灵魂与现实的较力,是外在的我与内在的我之间的博弈。要从诗里寻找诗人的真实,有时是相当难的,甚至难于诗人的写作。
可能我想说的是,读诗,就是读诗,把一首诗当作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独立于诗人存在的一个世界。写诗,不是一定是在写诗人自己。但读诗,最好读文本,把自己当作一个探险者和发现者。再者,读诗,说到底是在以另一种方式阅读世界,阅读自己。
诗有好坏之分,也有易读与难读之别。好坏的评价,不在诗人而在读者。能不能读懂,有诗人写作的原因,更取决于读者自己的素养、经历、感怀或某种机缘。要读懂一首诗,除了直接产生共鸣外,许多时候在于读者能不能寻找到那隐秘的路径。
诗,之所以为诗,是因为诗为我们诗意了生活,为我们了解世界、了解自我,与世界对话,与自己对话等提供了一种特别的可能。
如此,写诗是诗人自己的事;读诗是读诗人自己的事。彼此可以交集,但最终还是各自安好为佳。
其实,说上述是多余的。幸好,我们说的多余的话已经够多的了,也不在乎多这几句。
——北乔
盐碱地
泪落下
带着心,粉身碎骨
掩埋过去与未来
风,卷走当下
灵魂,逃之夭夭
尸骨遍野
这些苍白,比夜还黑
枯草,立起断裂的音弦
盐碱地,另一个天空
星光点点
万物在喘息
雷声卡在喉咙里,如巨石
意识流
晨曦如约而至
无数的梦泪流满面
潮湿的目光与薄雾一同迷失
月色回到记忆深处
每一枚树叶都在歌唱阳光
呼唤从灰烬中升起
早起的人们
如晨雾中的芦苇
经过夜的沐浴
风悄然而过,一根根芦笛
沾满骨节伸展的喘息
有迟疑的影子消失在路的尽头
雨季还没到来,河流
还被冰刺的梦魇纠缠
翅膀,总会轻盈
蝴蝶与花朵
飞翔,不再只是梦想
在这清晨时分

注视
沧桑怀抱鲜花走向沧桑
花瓣枯萎,泛黄的纸片化为灰烬
一个少年立于船头
明净的河水流向大海的历史深处
遥远之遥远的一团火焰
还是火焰吗
来来往往的人群
来来往往的牛羊
黑暗穿透光明回到黑暗
目光敏锐,然而
抓不住花香,无法照亮夜晚
带有生命体温的鲜血
可以滋润苍茫的大地吗
那个少年渴望站在山顶
长成一棵树
酒话
酒,喝到家
你,就道家了
杯中的乾坤,太极
一条自由自在的鱼
昨天是酒,今天是水
谁懒得笑,谁
把自己抛向空中
没有壮行酒,庆功酒
酒有一大串钥匙
心灵的门,开了又关,关了又上锁
酒出逃,酒瓶满满的孤独
玻璃心,的确很脆弱
哪有酒能壮胆
说了许多许多的话,其实是淹没真实的内心
最知心的交流,在酒的怀里
你一走神,窃笑
酒,可以仰望飞翔
醉了人间的脚步
不再喝酒,把一棵丁香树栽在心上
原载《鹿鸣》2018年10期

北乔, 江苏东台人,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曾从军25年,立1次二等功9次三等功。从事10年摄影后,后渐转向散文小说创作、文学批评和美术批评。2017年5月开始诗歌创作。
出版诗集《临潭的潭》、长篇小说《当兵》、系列散文集《营区词语》和文学评论专著《约会小说》《贴着地面的飞翔》等12部,曾获多个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等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