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君本是官员母亲的封号,为何抗战中汉奸用来称呼日本军人呢?

 龙点书院 2017-09-01

在抗日战争影视剧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应该是“太君”。汉奸或者伪军等反面人物为了讨好日本军人,左一口“太君”,右一口“太君”,极具奉承之意。反面人物口中的“太君”其实是对日本军官的一种称呼,当然汉奸们有时候也常常喊日本普通士兵为“太君”。久而久之,汉奸们一喊“太君”,我们就知道日本兵要来了,“太君”在这些人口中也就成了日本军人的代名词。

太君本是官员母亲的封号,为何抗战中汉奸用来称呼日本军人呢?

影视作品里如此,在真实的抗日战场上也是如此,汉奸们用“太君”这个称呼将侵华日军捧上了高高的位置。尽管如此,细心的朋友还是发现,“太君”这个词怎么看也不像是日语词汇,怎么在汉奸口中用其称呼日本军人呢?

大家的感觉都没有错,我们寻遍日语所有的词汇,的确没有发现“太君”一词。那么,这个词会不会源自中国呢?

太君本是官员母亲的封号,为何抗战中汉奸用来称呼日本军人呢?

其实,太君一词古代已有之。封建时代,官员母亲一旦受封,我们就可称其为太君。在唐代,五品或四品官员的妻子为县君或郡君,但其母亲一般都加太君。在宋代,也有类似的称呼。我们所熟知的佘老太君(一说折太君),原名佘赛花,后来封号为太君。封建社会封号即荣耀,如果加为太君是很受世人尊敬的。

太君本是官员母亲的封号,为何抗战中汉奸用来称呼日本军人呢?

我国历史上的“太君”和汉奸口中的“太君”都有逢迎尊敬的意思,会不会是由前者演变过来的?其实不太可能,两者意思虽然部分相同,但所指对象性别却全然不同,况且抗战之前,从没有过人们称军人为太君的说法。然而,真实情况却是,随着抗日战争的到来,这个词在汉奸们的口中开始流传开来。

如此说来,这个词应该是这些汉奸们发明出来的。如前所述,这种发明既非源自古代,也非无中生有,真实情况应该是日语音译中的一种误传。

太君本是官员母亲的封号,为何抗战中汉奸用来称呼日本军人呢?

“太君”一词可能是日本军衔“大将”(taishou)或者“大君”(taikun)的音译,两者都表示“强大的将军”,在意思上最为接近。但也有可能源自日语“大人”,两者不仅意思相符(都是对日本军官的称谓),而且发音“taijin”也是如此的相似。当然,也有人说是陆军大队长(大尉,tai-i)、日语队长(たいちょう,tai-chou)的音译,这个和汉奸口中的“太君”所指对象更为接近。

综合以上说法,音译无疑是造就“太君”一词的罪魁祸首。其实,抗日战争中受音译影响的又何止“太君”一词,诸如“死了”、“明白”、“多多的”等也都随着日军侵略的推进而流传开来。

太君本是官员母亲的封号,为何抗战中汉奸用来称呼日本军人呢?

这些在战争与罪恶中流传的词汇,沉淀了人们苦难的记忆,如今已成为日本侵华的一个特有符号和有力见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