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如何与脑动脉瘤和平共处?

 xxjjsdt 2017-09-01

  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壁上的异常膨隆,多数是在动脉壁先天性缺陷或后天损伤的基础上,在血流不断冲击下形成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无创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动脉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可能有4000万人存在脑动脉瘤。鉴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人们往往谈瘤色变,但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其破裂出血概率并不高,大约为每年1%,对于一些稳定低危的动脉瘤而言,外科治疗的风险甚至要超过其自然破裂的危险,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可以在密切监控下带瘤生存,与脑动脉瘤和平共处


那如何与脑动脉瘤和平共处呢?
首先,正确认识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并非肿瘤,更像是脑动脉的磨损,可以理解为是机体的正常衰退老化过程,就像路面的坑洼或轮胎上的鼓包,需要定期检修和养护。

有些脑动脉瘤大且形状不规则,破裂出血的概率较高,自然须及时处理;

但有些动脉瘤体积小且形状规则,形似“钢盔”,或者周围有坚硬的组织支撑,出血概率不高,脾性比较温和,就像良性肿瘤,自然不必大动干戈,只需密切观察即可。

因此,盲目的悲观、痛苦和焦虑等负面情绪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不仅会增加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还可能诱发其他身心疾病的发生。 


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

一系列的流行病学研究都表明,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以及吸烟、酗酒或高盐高脂等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都可能与脑动脉瘤的形成、增大以及破裂出血相关。

通过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有效防止动脉瘤的“恶性转化”。不难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如规律的作息、适当的运动以及新鲜的蔬果等均对脑血管系统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治脑动脉瘤的形成和进展


此外,规律的随访也是十分必要的。

部分动脉瘤增大后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占位效应),导致头痛、视力下降、视物重影甚至肢体运动感觉异常,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诊

此外,影像学检查能发现更细微的变化,CT和MR血管造影不仅无创,而且普及性强,在大多数地市级医院均可进行,可以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形状、部位和大小,是最常用的随访手段。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辨率核磁共振以及血流动力学检查可以对动脉瘤壁进行扫描评估,寻找薄弱点,预测其破裂出血的风险。通过定期的专科门诊随访,结合一系列的影像技术手段,可以密切监视动脉瘤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异常可以迅速启动相应的外科干预。


总之,稳定、低危的脑动脉瘤并不可怕,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与之和平共处



专家介绍


                

冷冰,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擅长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TCCF,硬脑膜动静脉瘤,缺血性血管性疾病,脊髓血管性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本文刊登于《健康报》




名医就在您身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