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有十等”是哪十等,“十恶不赦”又是哪十恶?

 秦岭之尖 2017-09-02

人有十等、三教九流、十恶不赦、五花八门,这些常用成语中的十、三、九、八指的都是什么你能数清楚吗?

“人有十等”是哪十等,“十恶不赦”又是哪十恶?

“人有十等”是哪十等?

俗语中常常有“人分十等”的说法,人们通常以为“十”只是一个概数,不一定真的指十个等级。其实不然,这里的“十”恰恰是实数。

周代的时候将人分为十等,这一记载出自《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人有十等”即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这十等的分类并不包括全部的社会阶层仅仅就居官者而言,比如养马的奴隶称“圉”,养牛的奴隶称“牧”,这两个地位更加低下的阶层就没有列入等级制之中。

王、公、大夫、士这前四等人可以称为贵族阶层,而且含义明确,不再解释。后六等人的解释,历代以来分歧就比较大了,仅介绍通常的解释。

“人有十等”是哪十等,“十恶不赦”又是哪十恶?

第五等人为“皂”。“皂”的本义是黑色,因为管理养马事宜的低级官员身着黑色服饰而名。“圉”也是养马的,“皂”的区别在于:“皂”是编制之内的低级官员,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范畴;而“圉”是编制外的奴隶,类似于临时工。每个“圉”只负责喂养一匹马,十二匹马为一皂,“皂”管理的马匹一定要在十二匹以上,因此,“皂”是养马官,“圉”是养马人。

第六等人为“舆”。“舆”的本义是车厢,因此把军队中造车、驾车的士兵称作“舆人”。

第七等人为“隶”。“隶”的成分比较复杂,大致来说,那些或因被俘,或因犯罪而被罚作官奴从事劳役的人都可以称为“隶”。这些人在成为“隶”之前都有一定的身份,因此也可以担任比较低级的官员,所谓“贱官”。凡为“隶”的,都享受微薄的俸禄。

第八等人为“僚”。“僚”是出苦力的役徒中地位低下的人,地位接近奴隶,但还没有沦落为真正的奴隶。

第九等人为“仆”。“仆”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像一个罪人两手端着畚箕,意为从事卑贱劳动的奴隶,即家奴。

最后一等人为“台”。“台”是家奴中最低贱的奴隶,比“台”更卑贱的还有“陪台”,清代学者俞正變解释说“陪台”是成了奴隶后逃亡又被抓回来的人。

“人有十等”是哪十等,“十恶不赦”又是哪十恶?

“三教九流”具体是哪三教哪九流?

古代戏曲、话本小说和通俗文学中,常常见到“三教九流”这个词。今天的日常用语也还常常使用这个词,可是何为“三教”,何为“九流”却没有多少人说得清楚。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三教”有两个含义,一是汉朝的儒家将夏商周三朝各自崇尚的国家观念称为“三教”,即“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孔子就曾经说过:“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文”是指人间的礼仪制度,以区别于商朝的信天敬神。孔子的意思是说周朝的礼仪制度丰富多彩,他表示赞同和效法。

“三教”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或“三教”。六德是智、仁、圣、义、中、和,六行是孝、友、睦、姻、任、恤,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三教”齐备,才算是穷尽了人间的道理。

“人有十等”是哪十等,“十恶不赦”又是哪十恶?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三教”的含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国时期,吴主孙权向尚书令阚泽询问儒、道、佛三教的高下,阚泽推崇佛教,此为“三教”之始。从此就把儒、道、佛称为“三教”。

北朝的周武帝曾召集百官和儒、道、佛的杰出人物辩论三教的高下,最后核定为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一书也记载了元世祖询问侍臣三教高下的问答,侍臣的回答是:“佛教如黄金,道教如白璧,儒教如五谷。”元世祖很疑惑,问道:“如此说来,儒教最贱?”侍臣回答道:“黄金白璧都是奢侈品,没有也无妨;五谷怎可一日或缺?”

同“三教”的演变一样,“九流”也有一个变迁的过程。“九流”最初指先秦时期的九个学术流派,《汉书·艺文志》概括为儒家者流、道家者流、阴阳家者流、法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农家者流,合称“九流”,再加上小说家者流,又称为“诸子十家”。后来“九流”渐渐指代各色行当和各色人物。

中国民间有上、中、下九流的分类: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僧、道、尼,下九流是师爷、衙差、秤手、媒婆、走卒、时妖、盗、窃、娼。

“人有十等”是哪十等,“十恶不赦”又是哪十恶?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十恶不赦”这个成语是形容一个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但是在今天,“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并非实指,而是泛指重大的罪行,也就是说,“十恶不赦”到底有哪“十恶”现在已不详细追究了。

在古代,“十恶”却指向非常明确。最初的时候,“十恶”是一个佛教用语,指十种可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因此又称“十恶业道”。

具体的“十恶”,《佛说未曾有经》中说:“起罪之由,为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骄慢邪见。是为十恶,受恶罪报。”

我国古代的刑法中也有“十恶”,不过最初不叫“十恶”,而叫“十重罪”,北齐的《齐律》这样定义:“列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这十条重罪不在赦免和赎罪之列。

“人有十等”是哪十等,“十恶不赦”又是哪十恶?

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十恶”之名才由佛教用语进入中国的律法,“十恶”遂成为沿革久远的刑名。

隋朝的“十恶”跟北齐的“十重罪”稍有不同。以下对“十恶”稍加注释。

一曰谋反,企图推翻现政权。这一条历来都是“十恶”之首。

二曰谋大逆,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

三曰谋叛,背叛朝廷。

四日恶逆,殴打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死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

五曰不道,杀死一家非死罪三人,将人肢解,造毒物杀人,用邪术诅咒人等。

六曰大不敬,冒犯皇帝的尊严,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

七曰不孝,对祖父母或父母不孝。

八曰不睦,亲族之间互相伤害。

九曰不义,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官以上官长;闻夫丧匿不举哀,守丧期间作乐、穿吉服及改嫁。

十曰内乱,亲族之间通奸或强奸。

从此之后,“十恶”成为封建社会不可饶恕的重罪,“十恶不赦”也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人有十等”是哪十等,“十恶不赦”又是哪十恶?

“五花八门”是哪五花?哪八门?

“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种类繁多,变化莫测,令人眼花缭乱。

“五花”和“八门”原指古代战术变化很多的两种阵势,“五花”为五行阵,“八门”为八门阵。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很多军事家都懂得使用五行阵。五行当然是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世界就是由这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而五行还代表红、黄、青、白、黑五种色素,它们混在一起还能变换出很多新的颜色,使人眼花缭乱。所以取意为五行阵。

“人有十等”是哪十等,“十恶不赦”又是哪十恶?

八门阵其实就是八卦阵的变称,也即按八卦的次第列成的阵势。我们都知道,这也可叫先天八卦,这八卦又互相搭配,再变出六十四卦,立即就使对方军队陷入了迷雾之中。据传说,春秋时期的孙武、孙膑是最早使用八卦阵的,后来最有名的就是三国时的诸葛亮了,只不过他又将八卦阵改作了八阵图。

清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中说:“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可见“五花八门”这个成语早就开始使用了,只不过早已从军事阵形转变成了今天的意思。

“人有十等”是哪十等,“十恶不赦”又是哪十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