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享 | 基因检测——最后一丝希望(下)

 zhaozhaozhao3 2017-09-02

导读



一位47岁卵巢癌多发转移患者,在最后时刻有两种选择:靶向药物或PD-1抑制剂,最终进行优替®肿瘤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549基因发现有BRCA2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因此首先使用了对应的靶向药物奥拉帕尼。那么PD-1抑制剂作为选项之一,会是另一种好选择吗?


案例要点


● PD-1抑制剂适应症:可用于所有具有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或者错配修复缺陷(dMMR)实体瘤患者的治疗。


患者MMR基因未发生缺陷突变,但可通过补充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及PD-L1表达来综合评判PD-1抑制剂预期疗效。


● 此外,在判断是否可应用PD-1抑制剂时还要同时了解患者自身免疫情况,避免禁忌症


优迅解读

# PD-1抑制剂适应症 #


PD-1抑制剂尤其是默沙东的Keytruda药物在2017年5月26日发布消息称FDA批准其用于所有具有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或者错配修复缺陷(dMMR)实体瘤患者的治疗。


患者所应用的优替®肿瘤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549基因不仅可以检测肿瘤组织中549个基因的所有突变情况,目前同时还附送检测常见肿瘤的遗传易感基因的胚系突变情况,对了解患者的病因、疾病的家族遗传性及某些药物的选择非常具有价值。


比如前篇所提到的奥拉帕尼这种靶向药物就是适用于BRCA1/2突变的患者,不仅是肿瘤组织体细胞突变,还包括遗传易感相关的胚系突变(即从胚胎期就具有的导致每个人个体差异的基因突变,这种突变不会导致疾病,但是会影响从外貌、性格到对食品、药品、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吸收代谢、解毒等能力,从而影响携带者的患病风险)。此外,通过检测PD-1相关的错配修复系统相关基因(MLH1、MSH2、MSH6、PMS2、EPCAM等)胚系突变可以了解相应MMR是否缺陷,从而预估PD-1抑制剂的可能疗效。


然而本例中的这个患者MMR基因并未发生缺陷突变, 那么PD-1抑制剂的疗效如何呢?是否可以尝试呢?


从MMR基因这个层面来说她并不符合PD-1抑制剂的适应症。但是MMR基因是否缺陷只是PD-1抑制剂疗效相关的一个方面,此外还可以通过补充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PD-L1表达来综合评判。


# 应用PD-1抑制剂还需要注意的 #


对于PD-1抑制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所有想要应用的医生及患者注意的部分,那就是它的禁忌症


需要排除患有活动性、已知或可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PD-1抑制剂是一种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可以通过开启人体免疫系统从而杀死肿瘤细胞,然而如果患者是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那么PD-1的抑制很可能会导致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大爆发,出现各种副作用,如最常被报道的自身免疫性肺炎。难以控制疾病的情况下最终可能反而会加速死亡。


那么哪些疾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呢?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病(牛皮癣、银屑病、日光性皮炎、荨麻疹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甲状腺机能亢进、青少年糖尿病、原发性血小板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以及慢性肝病等。


对于想要应用PD-1抑制剂的患者,请一定要与您的主治医师沟通,明确了解自己是否具有这类疾病,否则会出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另一个43岁的患者就是如此。她在四年前发现结直肠癌脑转移,幸运的是没有KRAS基因突变,可以应用爱必妥,效果非常好,四年疾病都没有复发。但是考虑到靶向药物必然会出现耐药且需要一直使用,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开始尝试PD-1抑制剂。结果却是肝部迅速出现转移灶,且无法控制,面部头部皮疹非常严重,副作用极为严重。最终来进行基因检测及咨询时,我们发现她具有一个IL7R基因突变,它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相关,而询问家族史时,我们还了解到其父亲患有牛皮癣,患者及其姐妹都患有活动性日光性皮炎。这是典型的PD-1抑制剂药物禁忌症患者,对于她来说神药变成了毒药。


最后再次强调,请大家在使用PD-1抑制剂时一定要注意了解自身免疫情况


优替®肿瘤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549基因(高级版)

覆盖125个药物靶点基因,60个化疗药物基因,54个遗传易感基因,370个信号通路相关基因。适用于罕见或原发灶部位不明的肿瘤患者、常规基因检测热点突变基因结果为阴性的患者、经过临床上标准治疗后治疗失败的患者或者出现复发或耐药后想要寻求更多的常规治疗外的其他靶向用药方案,如超适应症用药、肿瘤信号通路的分子靶向治疗等。

优迅医学系国高新技术产业单位,新三板上市企业,是中国癌症基金会合作机构,全国肿瘤诊疗通量检测室间质评满分单位,同时还是ctDNA大规模液态活检临床试验的推动者、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承担方。优迅医学致力于规模化出生缺陷监测服务与肿瘤精准医疗开发服务,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可为患者提供准确的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并拥有CTC和ctDNA两项液态活检检测技术帮助实现肿瘤预后评估、动态监测、耐药复发监测。此外,肿瘤遗传性相关检测可帮助患者及家属提前预知患病风险,防止肿瘤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