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国叫中华?

 方远图书馆 2017-09-03
根据字面意思理解“中”指“中原”,“华”指代“华夏”,是古代对中国的一种统称。

  “中华”一词,源远流长,寓意颇深.追溯起来,它是公元300年魏晋时期钟信“天人合一”观念的哲人从“中国”和“华夏”两个名称中各取一字复合而成的。“中”侧重自然(天),寓意天下之中;“华”侧重民族(人),寓意为华夏族群(汉族的前身)。


  我们不妨先看看国内外一些语文工具书上对'中华民族'一词的解释。外国的工具书解释得极为简单,不论是'中华民族'还是'汉族',他们一律释为Chinese。我们对他们难作苟求,这种连我们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事,他们当然更难说得清楚。但是海峡两岸出版的工具书如果解释错误,那就说不过去。可惜事实正是如此。可以说,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外所有的工具书对'中华民族'一词的解释都不确切。

  那么,'中华民族'究竟应该如何解释?究竟应该包括哪些人?实际上应该包括:

  一、 汉族(也无论是居于国内还是国外)。

  二、 居于国内的各个少数民族。

  三、 海外华人(包括未入外国籍的华侨与已入外国籍的华裔)。

  在解释'中华民族'一词时,除了说明哪些人属于中华民族之外,还需要说明“中华民族”是由“华夏族”、“汉族”逐渐发展而来的。“华夏族”是民族,“汉族”是民族,“中华民族”还是民族,这三个“民族”又没有单数复数之分,三者之间究竟有何不同?这是外国人觉得很难理解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有必要追溯一下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在长时期中逐渐发展、演变的经过。

  夏代以前,中华大地上各部落、部族迁徙不定,分合无常。自夏代至秦汉,为夷、夏各族并立时期。文化水平较高的'诸夏'与文化水平较低的诸“夷”犬牙交错,此出彼入,通过互相争斗与和平交往而逐渐融合。

  当时的“诸夏”并非单一民族,而是血缘不同的各族共用“夏礼”而被称为“诸夏”,正因为有了一个“诸”字,说明是复数而非单数。“诸夏”又称“华夏”。因此'华夏族'并非单一民族,而是以华夏文化为纽带而结合起来的“民族联合体”。

  汉武以后,“华夏族”逐渐改称'汉族'。经过从夏到汉约两千年的融合,生活在中原的诸'夷'已先后融入汉族,只有北方、西方、边疆各地还存在一些少数民族,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是:进、退、分、合,变化无常。总的发展趋势则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在人口上常占优势,因而在中华大地上取得了主体民族地位。“汉族”也不是单一民族而是一种'民族融合体'。

  活动于中华大地上的人群不只是汉族,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可以合称“中华各族”。“中华”之称,魏、晋之际,已见端倪。元末农民起义军与清末革命志士都正式提出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恢复中华”者,恢复“中华各族”所共同建立之国家(并非只是汉族建立的国家)。近代西方殖民者东来,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中华各族”在外力冲击之下,才开始意识到求同存异、团结御侮之必要。所谓'同',是中华文化之同;所谓'异',是各民族语言、宗教、风俗、习惯之异。在外侮日亟的情况下“中华各族”乃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因此,“中华民族”乃是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所形成的“民族共同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