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燥剂 滋阴润燥-麦门冬汤玉液汤养阴清肺汤琼玉膏第二节 滋阴润燥人体整体的阴液缺乏。反映可以侧重在某个局部。但本质是阴液缺乏引起的,失去津液濡润的现象,这是内燥。适应症 滋阴润燥剂适用于脏腑津液不足之内燥证。 燥在上者:出现干咳咽燥,或咳血等肺燥阴伤证,治宜清燥润肺。 燥在中者:出现肌热易饥,口中燥渴或者噎膈反胃等胃燥阴伤证,治宜养胃生津。 燥在下者:出现消渴咽干、面赤烦躁或津枯便秘等肾躁阴伤证,治宜养阴滋肾,或润肠通便。 【病机】 久嗜浓酒厚味 ┐ │ 或房劳太过 │ ├ 损伤阴液,引起内燥的病证 或热病后期津液受劫 │ │ 或误服温燥、尅发的药物 ┘ 【常用方药】 常用滋阴药润燥药如沙参、麦冬、生地、玄参等药为主组方,代表方如养阴清肺汤、麦门冬汤、增液汤等。 【代表方剂】 养阴清肺汤 麦门冬汤 琼玉膏 玉液汤 增液汤 麦 门 冬 汤 ▲▲▲ 〖方源〗 《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 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组成〗 麦门冬 七升 [70g] 半夏 一升 [10g] 粳米 三合 [5g] 人参 三两 [6g] 甘草 二两 [6g] 大枣 十二枚 [4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方歌〗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益胃生津此方珍。 〖主治〗 肺痿。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喉干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功用〗 润肺益胃,降逆下气。 清养肺胃,肺胃有阴虚而虚热,降逆下气呢,针对肺气上逆和胃气上逆,共同起到降逆下气的作用。 主证病机分析 虚热肺痿,胃阴不足证。 第一 虚热肺痿 主治证的第二个方面,胃阴不足引起的呕吐、呃逆 胃为阳土,中焦脾胃古人把它比喻胃为土,土生万物居于中央,土,古人看有高的有低的,高的呢,把它称作敦富,敦富就是高的,低的叫卑贱,所以高的地方胃叫阳土,阳土太阳光多,那就容易伤阴,容易阴不足,脾是阴土,低的。低的容易水湿流去,那就把它认为阴土喜燥恶湿,喜欢干燥怕水湿,一有水湿,湿困脾土。胃呢,相对位置较高,喜润恶燥。太阳多,容易干旱,高的地方的土,喜欢津液的润泽,怕燥。这样中焦脾胃呢,形成一种胃降脾升。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又是燥湿相宜,升降协同,形成中焦一个平衡。现在胃阴不足了,胃气就会不和,不协调。产生胃气不能和降,不能正常和降下行,胃气以和降下行为顺。不能正常和降下行,反过来胃气上逆,结果呕吐、呃逆,或者吃不下东西。不能向下,纳少。这都是胃阴不足引起的胃气不合。 另外胃阴不足引起的胃气不和,也可以产生一般的阴虚见证,胃阴不足,口燥咽干,口渴,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和前面肺胃阴虚讲的一样。阴虚的基本表现。 麦门冬汤看起来主治好像很复杂,写成两条。在张仲景《金匮要略》里,有是从两个方面(胃阴不足,肺阴不足)来治疗,两个方面来运用的。但是比把它病机一整理就比较清楚了。关键是胃阴不足导致的肺胃阴虚。通过病机分析,虽然主治有两条,《金匮要略》里面张仲景的治疗肺阴不足,胃阴不足为主的。一个是肺痿,一个是胃气不和造成呕吐、呃逆,这样两个方面的一个治法。列坐两条,看起来复杂,实际上根本的是胃阴不足,然后可以继发到肺胃阴虚。虽然肺痿和呕吐、呃逆不同,但异病同治,病机相同,都涉及到肺胃的阴伤,都可以用麦门冬汤来治疗。 方解
臣药是人参,补脾胃之气,补气,跟后面粳米、大枣、甘草相配,明显的补脾胃的常用组合。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培土可以生金,这样麦冬、人参相配,又谈到我们前面所说的人参配麦冬是常用的,张仲景常用的配伍组合。既使气阴兼顾,又这方里着重点以胃为主培土生金。也可以兼顾到肺。 佐药有两组,半夏在这里是方义分析中是个重点。理解半夏的作用是个重点。 半夏可以作用于肺,因为它又化痰作用,它降逆可以降肺气之上逆止咳,化痰。通过化痰止咳。它擅长于降胃气之上逆,和胃,我们说它和胃降逆止呕吐。使胃气和降下行也有助于肺气和降下行。这在前面解表剂时讨论过,肺胃的关系。手太阴肺经出于肺,环循胃口下络大肠,它和胃相通。所以往往有一种气机逆则俱逆,降则俱降,这种相互影响关系。所以降肺胃之气是半夏第一个功用, 第二方面,半夏和麦冬相配,一升半夏,七升麦冬,麦冬量很大,这类胃阴不足往往气也不足的病人,你大剂量的滋阴药,大剂量养阴药,往往容易腻膈,为使全方滋而不腻,有小量的辛温药半夏的话,能使这些补阴药滋而不腻,又是这个方里配伍的一个,应该说非常被后世称道的地方。使全方滋而不腻。少量微辛的辛温的半夏,和大剂量甘寒的麦冬,滋阴增液的麦冬相配,使麦冬滋而不腻。 这是很好的一种配伍组合。喻嘉言非常称赞这种配伍方法,它在这里这个作用,非半夏之功是善用半夏之功,这话说得很巧妙。麦门冬汤全方作用并不单纯是半夏的作用,是擅长于用半夏、麦冬相配以后,产生的综合作用。 佐药的第二组是粳米和大枣,粳米可以养脾胃,化生津液,养胃生津,用大枣可以补脾胃。两个和人参相配,加后面用甘草就形成补脾胃,安定中焦的一个常用组合。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特点] 养胃以治肺痿,为补土生金,虚则补母之法。 [运用] 1.本方是治疗肺痿的主方。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为证治要点。 2.若阴伤甚者,可加北沙参、玉竹以养阴液。对于胃阴不足,胃脘灼热而痛,口干呕逆者,亦可用本方加减。 3.可用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属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者。亦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 [使用注意] 《张氏医通》:“此胃中津液 干枯,虚火上炎之证。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故于竹叶石膏汤中偏除方名二味,而用麦冬数倍为君。兼参、草、粳米以滋肺母,使 水谷之精微皆得上注于肺,自然沃泽无虞。当知火逆上气,皆是胃中痰气不清,上溢肺隧,占据津液流行之道而然,是以倍用半夏,更加大枣通津涤饮为先,奥义全 在乎此。若浊饮不除,津液不致,虽日用润肺生津之剂,乌能建止逆下气之绩哉?俗以半夏性燥不用,殊失仲景立方之旨。” 养 阴 清 肺 汤 ▲▲▲ 〖方源〗 喉科专书《重楼玉钥》二卷,刊于乾隆戊子(1768年),清代安徽人郑宏纲(1727~1787)所著。 〖组成〗 大生地 二钱 [12g] 生甘草 薄荷 各五分 [各3g] 贝母 去心 丹皮 炒白芍 八分 [5g] 麦冬 一钱二分[9g] 玄参 钱半 [9g] 〖用法〗 水煎服。 〖方歌〗 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麦地黄, 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主治〗 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功用〗 养阴清肺,利咽解毒。 也就是说,养阴清肺治其本,它可以利咽散结化痰,同时解毒。能够消除疫厉之气。 病因病机 白喉的形成,病因和它的内外因素有关。素体阴虚,也就是这类患者本身内燥,有阴虚阴液不足的基础,又感受外来的燥气疫毒,燥气疫毒就是外来的传染因素。再内 外合邪造成了疫毒阻滞在咽喉,喉间起白如腐。既有燥热疫毒,又有阴虚的基础,咽喉肿痛。从症状反映出肺系的燥热。燥热疫毒表现。 方解 ┌ 玄参 ── 清热解毒。 臣 ┤ └ 麦冬 ── 清热滋阴。 ┌ 白芍 ── 养血柔肝。 │ │ 丹皮 ── 凉血解毒。 佐 ┤ │ 贝母 ── 燥而生痰,苦辛微寒化痰散结,有利于清咽喉。 │ └ 薄荷[少量] ── 辛凉透达。 使 甘草 ── 解毒[滋阴清热解毒。]
[本方特点] 治白喉,“白喉忌表”,特别是辛温发汗。故以生地、麦冬、玄参、清热养阴解毒。 八味药。体现了邪正兼顾。 白喉现在很少见了。但这个方,由于它功能清肺养阴,利咽解毒,所以在临床上作为异病同治,针对病机,常用于像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属于这种热 毒较重的,又有阴血亏虚这个基础,阴虚热毒型。用养阴清肺汤为基础可以治疗,急性咽喉炎,在报导里也可以用养阴清肺汤。急性咽喉炎属于阴虚而有热毒的。鼻 咽癌这类疾病,它是阴虚热毒型还是比较多。特别是一些放疗、化疗以后,人体往往气阴不足,特别是阴伤,放疗、化疗以后也感有邪毒的特点,所以用这个养阴清 热解毒。养阴清热解毒对放化疗后的辅助治疗和支持疗法,有一定的意义。
在肺燥、肺热、肺气上逆时要考虑治肝,以肺燥易致肝旺,肝气强,使木火不致刑金。 ▲▲玉液汤 〖方源〗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消渴。消渴,即西医所谓糖尿病,忌食甜物”。 〖组成〗 生山药 一两 [30g] 生黄芪 五钱 [15g] 知母 六钱 [18g] 生鸡内金 捣细,二钱 [6g] 葛根 钱半 [5g] 五味子 天花粉 三钱 [9g] 〖用法〗 水煎服。 〖方歌〗 玉液山药芪葛根,花粉知味鸡内金, 消渴口干溲多数,补脾固肾益气阴。 〖主治〗 消渴。口常干渴,饮水不解,小便数多,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 〖功用〗 益气滋阴,固肾止渴。 〖病机〗 消渴病。气不布津,肾虚胃燥,口渴引饮,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浑浊,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 ┌ 黄芪 ── 升阳益气,助脾气上升,复其散精达肺之职。 君 ┤ └ 山药 ── 补脾固肾以止便数,润肺生津而止口渴。 ┌ 知 母 ┐ 臣 ┤ ├ 滋阴润燥而止渴。[引文] └ 天花粉 ┘ ┌ 鸡内金 ── 助脾之运化,使水谷化生津液。 │ 佐 ┤ 葛 根 ── 升脾中清阳,输津液以溉五脏。 │ └ 五味子 ── 敛阴生津,又能固肾涩精。 运用
附: 玉液汤同名方剂约有五首,其中《衷中参西》上册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生山药30g、生黄芪15g、知母18g、生鸡内金(捣细)6g、葛根5g、五味子9g、天花粉9g。具有益气滋阴,固肾止渴之功效。主治消渴。 《衷中参西》上册方之玉液汤 生山药1两,生黄耆5钱,知母6钱,生鸡内金2钱(捣细),葛根1钱半,五味子3钱,天花粉3钱。 生山药30g、生黄芪15g、知母18g、生鸡内金(捣细)6g、葛根5g、五味子9g、天花粉9g。 具有益气滋阴,固肾止渴之功效。主治消渴。口常干渴,饮水不解,小便数多,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 1.本方为治疗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的常用方。以口渴尿多,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若气虚较甚,脉虚细者,加入人参以补气;小溲频数者,加萸肉以固肾。 3.使用注意:忌食甜物。 由此可见,该方剂中2味君药、3味臣药均对血糖有调节和降低作用,故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1 3:消渴之证,多由于元气不升,此方乃升元气以止渴者也。方中以黄耆为主,使葛根能升元气,而又佐以山药、知母、花粉以大滋真阴,使之阳升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妙也;用鸡内金者,因此证尿中皆含有糖质,用之以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也;用5味者,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肾关,不使水饮急于下趋也。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增液汤 学习增液汤的意义: (1)这张方从《温病条辨》上,它治疗阴液不足造成的便秘,实际上通过这个方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大便秘结治疗的多种方法。尤其是增水行舟的方法。因为大便秘结,大家清热通腑的方法,一般使用比较习惯,也好理解。这种阴液不足,肠道失去濡润造成大便秘结,中医学上叫它无水舟停。肠道里面津液没有了,大便排不出来,就像河道里没有水了,船就搁浅了。无水舟停。所以加水,它自然可以,增水可以行舟,这是一种中医特色的一种治法。所以通过这个方学习,这样来认识它原方的主治特点。 (2)这三味药,是一种滋阴清热的基本结构。这是一张基础方,我们前面学习的很多方,里面都包含有增液汤,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二陈汤,四君子汤,四物汤,这很多的基础方,是在很多复方里面常用,把它看成一个单元,看成一种基本的配伍组合。在方剂学学习当中,掌握这种配伍关系,基本组合,是非常重要的。
〖功用〗 增液润燥。 主证病机分析 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原书)
治法 增液润燥。增加补充阴液为主的。滋阴兼有清热。滋阴力量较强。
生地为臣药,生地能养阴润燥,养阴增液润燥,作用比较强的。麦冬为佐药,主要是补脾肺之阴,养阴清热。三位药联用,增液润燥力量很强。 增液汤是历代医家喜欢运用的,常用的一种滋阴增液的基本结构。我们学过的方里,很多都有这样的结构。你看泻下剂的黄龙汤,后面有个新加黄龙汤,也是《温病条辨》上的。吴鞠通就把这个增液汤装在这个新加黄龙汤里,有生地、玄参、麦冬。温病学派很喜欢用这三个药。清营汤里也有这三个药,清营汤是温热病邪初入营分,要清营解毒,透热转气。清营分之热,营分之热要消耗营阴,那要通过滋阴增液,滋阴清热来补充阴液,玄参、生地、麦冬这三个药,清热滋阴力量较强,就配在轻营汤里面起到补充营阴的作用。包括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这些里面都包含有玄参、生地、麦冬这个增液汤。说明这三个 药,基础方,是一种清热滋阴润燥的一个基本组合。被广泛使用的基础方。 辨证要点便秘,口渴;舌干红,脉细数 从原书主治无水舟停,阳明温病损伤阴液所造成的便秘。所以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反映为津伤为主的便秘。这是使用的基本要点。作为基础方组合,在其他方剂里运用,它都有基本的阴伤有热的表现。用这个方来滋阴清热。作为基本组合。 配伍特点 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 重用,或者说纯用,养阴的药物来治疗便秘。这是寓泻于补,它起到通大便,泻下大便的目的,但是没有用泻药。也有人说它是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玄参、生地、麦冬这三个药都是养阴的,都有补益的作用。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以攻实,通下大便,大便秘结了,攻实邪,又可防虚。防虚就是说它阴液,阳明温病,胃肠道阴液不足,又防止这种热邪继续伤阴。它可以养阴清热了。因为它纯用,重用养阴的药。 运用
注意事项
琼玉膏 〖方源〗 《洪氏集验方》中铁瓮先生神仙秘法琼玉膏。 〖组成〗 人参 二十四两,为末 生地黄 十六斤,捣汁 白茯苓 四十八两,为末 白蜜 十斤 〖用法〗 人参、茯苓为细末,蜜用生绢滤过,地黄取自然汁,捣时不得用铁器,取汁尽去滓,用药一处,拌和匀,入银、石器或好瓷器内封闭留用。每晨二匙,温酒化服,不饮酒者白汤化之。 〖方歌〗 琼玉膏用生地黄,人参茯苓白蜜尝, 肺燥干咳虚劳证,金水相滋效力彰。 〖主治〗 肺痨。干咳少痰,咽燥咯血,肌肉消瘦,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功用〗 滋阴润肺,益气补脾。 君 生地黄 ── 滋阴壮水。┐ ├ 金水相生,足以滋肾阴而润肺燥。 臣 白蜜 ── 补中润肺。 ┘ ┌ 人参 ┐ 佐 ┤ ├益气健脾,补土生金。 └ 茯苓 ┘ 温酒化服,因地黄得酒良,可去腻膈之弊 [本方特点] 足三阴并补之方,徐灵胎称之为治血证之第一方。 运用 1.本方为肺痨纯虚无邪者设,乃治本之图。以干咳咯血,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证治要点。 2.可用于治疗肺结核后期干咳咯血,消瘦乏力,属肺肾阴亏,脾胃气虚者。 使用注意 若兼表证或由外感所致的咳嗽咯血,则非本方所宜。 《古今名医方论》李中梓: “干咳者,有声无痰,火来乘金,金极而鸣也。此本元之病,非悠游渐渍,难责成功。若误用苦寒,祗伤脾土,金反无母。故丹溪以地黄为君,令水盛则火自息。又 ‘损其肺者益其气’,故用人参以鼓生发之元。‘虚则补其母’,故用茯苓以培万物之本。白蜜为百花之精,味甘归脾,性润悦肺,且缓燥急之火。四者皆温良和厚 之品,诚堪宝重。郭机曰:‘起吾沉瘵,珍赛琼瑶’,故有琼玉之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