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血祛瘀:生化汤失笑散丹参饮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

 学中医书馆 2017-09-05

 生 化 汤  ▲▲▲
〖方源〗 《傅青主女科·产后偏上卷》 此症勿拘古方,妄用苏术、蓬、棱,以轻人命。其一应散血方、破血药,俱禁用。虽山楂性缓,亦能害命,不可擅用,惟生化汤系血块圣药也。
〖组成〗  全当归 八钱[各24g]        川芎 三钱[9g]
      桃仁 去皮尖,十四枚[各6g]    干姜 炮黑,五分[2g]   甘草 炙,五分[2g]
〖用法〗 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方歌〗 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
     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主治〗 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病机分析
产后(虚、瘀)
+
感受寒邪
血虚寒凝 → 恶露不行
瘀血阻滞 → 小腹冷痛
    生化汤除了中医,老百姓好像都知道。很多农村地区,特别偏南方的,这方很多都知道。现在香港、台湾地区,比大陆的群众更知道,药店里简直把它当保健药品卖。剂量也都固定了。人们都知道生小孩后都要吃生化汤,成了常规。这种现象是不对的。吴鞠通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说的话有点像骂人,非常厌恶这种现象,因为生化汤是治病的。产后还是有很多实热证候,血热证候,各方面都有,不应该这样。所以要正确把握生化汤的运用。
    病机上,产后,感受寒邪,两个因素。产后要失血,一般失血以后,血虚者气必少也。气血互生,相互依附的,所以更容易受寒。历来在生活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很多基层的一些产妇,生了孩子,都自发把头包起来,防止外感,这有一定道理。但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保暖条件好了,不一定像过去这种。但产后伤血,血虚,而且血虚之后容易影响到气不足,卫外不固,所以更容易感受寒邪。受寒之后,寒性收引,造成恶露排出不畅,造成瘀血,所以血虚,血瘀,受寒,这三个因素,是这个病机构成的基本因素。 血虚寒凝,瘀血阻滞,造成恶露不行,小腹冷痛,主治上主要是这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看其原因是受寒,基础是血虚,症状有瘀血,从基础上看,它是个产后阴血损伤,阴血不足。症状反映在恶露不行,小腹冷痛,都有血瘀阻滞。受寒是造成瘀血的原因。


〖功用〗 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养血治其本,化瘀治其标,温经解决形成瘀血的原因)
【方解】

── 当归(重用) ── 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 川芎── 活血行气。
 ┤
  └ 桃仁 ── 活血祛瘀。

  ┌ 炮姜 ── 温经散寒止痛。
  │
 ┤ 黄酒 ── 温散以助药力。
  │
  └ 童便 ── 取其益阴化瘀,并有引败血下行之效。

使 ── 甘草 ── 调和诸药。

以上药仅五味,但配伍得当,共奏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之功。

    本方证由产后血虚寒凝,瘀血内阻所致。妇人产后,血亏气弱,寒邪极易乘虚而入,寒凝血瘀,故恶露不行;瘀阻胞宫,不通则痛,故小腹冷痛。治宜活血养血,温经止痛。
    方中重用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滞止痛,为君药。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均为臣药。炮姜入血散寒,温经止痛;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共为佐药。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用以为使。原方另用童便同煎(现多已不用)者,乃取其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之意。全方配伍得当,寓生新于化瘀之内,使瘀血化。新血生,诸症向愈。正如唐宗海所云:“血瘀可化之,则所以生之,产后多用”(《血证论》),故名“生化”。


全当归 既能生血,又能化瘀
川芎 活血化瘀止痛
桃仁 活血化瘀止痛
炮姜 温经止痛,止血
黄酒 帮助药力布散
使 炙甘草 调和药性,养胃气
    当归是大剂量的,一般用全当归,大剂量,原书用24克,这是它一个特点。因为全当归既能养血,又能活血,所以产后阴血损伤要补,受寒瘀血阻滞,恶露不行或不畅,那要化瘀。所以这方名叫生化汤。这一个药就体现了既能生血,又能化瘀。生生化化故名生化。
    臣药,川芎、桃仁,也是常用来做为活血化瘀止痛的药物。川芎、桃仁增强当归的止痛作用。
    佐药,炮姜一能温经止痛,血虚受寒了,又如有瘀血阻滞,出血不止,炮姜还能止血。温经来说,有助于化瘀,同时它又有止血作用。全方主要入血分,黄酒帮助活血,药力布散。

配伍特点
养血活血兼顾的。寓生新于化瘀之内。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妇女产后常用方,甚至有些地区民间习惯作为产后必服之剂,虽多属有益,但应以产后血虚瘀滞偏寒者为宜。临床应用以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为辨证要点。

    是指产后受寒,一般有一定受寒的历史,如果没有这种受寒,造成瘀血,这方毕竟偏温,特别有些产后有瘀阻化热的,或者有血热的,生化汤是不适合的。

       2.加减变化
    若恶露已行
(恶露不多)而腹微痛者,可减去破瘀的桃仁(有当归、川芎够了) ;
    若瘀滞较甚,腹痛较剧者,可加蒲黄、五灵脂
(失笑散,也使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基本组合)、元胡,益母草(常用于产后排除恶露)等以祛瘀止痛;
    若小腹冷痛甚者
(冷感比较明显),可加肉桂(增加温阳祛寒)以温经散寒;
    若气滞明显者,加木香、香附、乌药
(行气止痛)等以理气止痛。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宫缩疼痛、胎盘残留等属产后血虚寒凝,瘀血内阻者。
       4.使用注意 若产后血热而有瘀滞者不宜使用;若恶露过多、出血不止,甚则汗出气短神疲
(这说明是气虚不摄)者,当属禁用。
    (产后血热型并不少,也可以造成恶露不行)

生化汤在使用当中,还是要注意这种血虚血滞偏寒,没有这类证候,不应该随便用。这个好像已经到了很难控制,南方一带农村,都是习惯,各地农村用得很多,很多华人地区,好像也都用这个。现代这样的泛化,是不适合的。特别产后的感染,热证,血证,并不适合的。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傅青主女科》卷上:“此症勿拘古文,妄用苏木、蓬、棱,以轻人命。其一应散血方、破血药,俱禁用。虽山楂性缓,亦能害命,不可擅用,惟生化汤系血块圣药也。”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4:“治产后恶露不行,腹中疼痛等证。夫产后血气大虚,固当培补,然有败血不去,则新血亦无由而生,故见腹中疼痛等证,又不可不以祛瘀为首务也。方中当归养血,甘草补中,川芎理血中之气,桃仁行血中之瘀,炮姜色黑入营,助归、草以生新,佐芎、桃而化旧,生化之妙,神乎其神。用童便者,可以益阴除热,引败血下行故道耳。”


 《成方便读》:“治产后恶露不 行,腹中疼痛等证。夫产后血气大虚,固当培补,然有败血不去,则新血亦无由而生,故见腹中疼痛等证,又不可不以祛瘀为首务也。方中当归养血,甘草补中,川 芎理血中之气,桃仁行血中之瘀,炮姜色黑入营,助归、草以生新,佐芎、桃而化旧,生化之妙,神乎其神。



失 笑 散  
〖方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产后心腹痛欲死,百药不效,服此顿愈。”
〖组成〗 五灵脂酒研,淘去沙土      蒲黄炒香,各等分[各6g]
〖用法〗 先用酽醋调二钱(6g),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
〖方歌〗 失笑灵脂蒲黄同,等量为散酽醋冲,
     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主治〗 瘀血停滞。心胸刺痛,脘腹疼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

病机分析  瘀血停滞证。
    与其说它是一个方,过去说失笑散一直是一个基础方剂。实际上反映了它基础配伍的药组(蒲黄,五灵脂)的作用。它说主治瘀血停滞证,包括各类瘀血阻滞的疼痛。所以他说心腹,心是胸,从胸到腹瘀血阻滞,产生以瘀血疼痛为特点,都可以使用。这是个基本组合,所以当作二类方。
    心胸到脘腹,整个躯干,各类瘀血阻滞的疼痛。妇科方面,也是常用的一个组合,用于瘀阻胞宫,瘀血阻滞心胸到脘腹,偏重于实证的疼痛。

各类瘀血停滞的疼痛

瘀阻心胸、脘腹:心腹刺痛 瘀阻胞宫:月经不调,少腹急痛或产后恶露不行
瘀血阻滞,疼痛一般刺痛,而且痛的部位比较固定,这是证候特点。所以它要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从主要作用来说。

病机特点

瘀血疼痛,以肝经血瘀为多见。肝经布胸中,可以走少腹,小腹,最后络阴器,所以分布范围来讲,躯干瘀血阻滞都和肝经血瘀有关。中药学活血化瘀药,一二十个药,全部都入肝经。

〖功用〗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方解
五灵脂 ── 通利血脉而散瘀血,用治瘀血疼痛。
蒲 黄 ── 活血止血,与五灵脂相须为用,活血散结,祛瘀止痛作用增强,可治一切心腹诸痛。
酽 醋 ── 利血脉,化瘀血,加强活血止痛之功。

本方所治诸症,均由瘀血内停,脉道阻滞所致。瘀血内停,脉络阻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心腹刺痛、或少腹急痛;瘀阻胞宫,则月经不调、或产后恶露不行。治宜活血祛瘀止痛。
方中五灵脂苦咸甘温,入肝经血分,功擅通利血脉,散瘀止痛;蒲黄甘平,行血消瘀,炒用并能止血,二者相须为用,为化瘀散结止痛的常用组合。调以米醋,或用黄酒冲服,乃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化瘀血,以加强五灵脂、蒲黄活血止痛之功,且制五灵脂气味之腥臊。诸药合用,药简力专,共奏祛瘀止痛,推陈出新之功,使瘀血得去,脉道通畅,则诸症自解。前人运用本方,患者每于不觉中,诸症悉除,不禁欣然而笑,故名“失笑”。

五灵脂 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力量明显
蒲黄 活血化瘀止血
米醋 帮助活血,帮助散结
黄酒 帮助药力布散

    两个药一个小组合。五灵脂运用,一般情况胃气还比较正常,如果胃虚,或者脾虚失运就不合适,这个吃起来说它味道臭秽,容易碍脾胃,这是功效来说,活血散结止痛很擅长。
    蒲黄是一种双向调节,既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又有止血作用,这两个药相配,体现了活血化瘀同时能散结,跟一般用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相配,就说它活血化瘀的一种基本的组合,基本结构。不强调散结。
    五灵脂活血力量较大,散结止痛比较突出,所以这两个药成为一个失笑散,看起来药很简单,服用之后不知不觉当中疼痛消失,哑然失笑,所以叫它失笑散,就是说它的活血止痛的疗效比较确实。用酒和醋,帮助活血,帮助散结,帮助药力布散。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瘀血所致多种疼痛的基础方,尤以肝经血瘀者为宜。临床应用以心腹刺痛
(指从胸一直到腹部,内科杂病当中的心腹刺痛。),或妇人月经不调(瘀血阻滞造成),少腹急痛(阻滞不通则痛)等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瘀血甚者,可酌加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等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

若兼见血虚者,可合四物汤同用,以增强养血调经之功;
若疼痛较剧者,可加乳香、没药、元胡等以化瘀止痛;
(增强止痛力量)
兼气滞者,可加香附、川楝子,或配合金铃子散以行气止痛;
兼寒者,加炮姜、艾叶、小茴香
(温经散寒止痛,主要作用于下部)等以温经散寒。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痛经、冠心病、高脂血症、宫外孕、慢性胃炎等属瘀血停滞者。
4.使用注意
本方具有活血祛瘀散结作用,故孕妇忌用;五灵脂易败胃,胃弱者慎用。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 论》:“《经》云: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故产后瘀血停滞,三经皆受其病。以致心腹瘀痛,恶寒发热,神迷眩运,胸膈满闷。凡兹者,由寒凝不消散,气滞不 流行,恶露停留,小腹结痛,迷闷欲绝,非纯用甘温破血行血之剂,不能攻逐荡平也。是方用灵脂之甘温走肝,生用则行血,蒲黄辛平入肝,生用则破血。佐酒煎以 行其力,庶可直抉厥阴之滞,而有其推陈致新之功。甘不伤脾,辛能散瘀,不觉诸证悉除,直可以一笑而置之矣。”

〖附方一〗 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当归 五钱(15g)   丹参 五钱(15g)   生明乳香 五钱(15g)   生明没药 五钱(15g)
用法:上药四味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
功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气血郁滞。心腹疼痛,腿痛臂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癥瘕积聚等。
〖附方二〗 宫外孕方(《山西医学院附属一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组经验方》)
组成:丹参  五钱(15g)  赤芍 五钱(15g)  桃仁
三钱(9g)
   此为宫外孕Ⅰ号方,若再加三棱、莪术各五分至二钱(各1.5~6g),为宫外孕Ⅱ号方。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消癥止痛。
主治:子宫外孕破裂,突发性剧烈腹痛,多自下腹部开始,有时可延及全腹部,并见月经过多,漏 下不畅,血色暗红。腹部检查: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有时亦可有移动性浊音或软硬不一的包块(内诊:可见阴道穹窿部饱满有触痛,宫颈有举痛或摇摆痛,宫体有飘浮感或因被血液包围而触诊不清,附件有具体或不具体的包块)。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治产后心腹痛欲死,百药不效,服此顿愈。”
       2.方论选录 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5录吴于宣:“凡兹者,由寒凝不消散,气滞不流行,恶露停留,小腹结痛,迷闷欲绝,非纯用甘温破血行血之剂,不能攻逐荡平也。是方用灵脂之甘温走肝,生用则行血;蒲黄甘平入肝,生用则破血;佐酒煎以行其力,庶可直抉厥阴之滞,而有推陈致新之功。甘不伤脾,辛能散瘀,不觉诸症悉除,直可以一笑而置之矣。”


丹 参 饮  
〖方源〗 《时方歌括》
〖组成〗  丹参 一两[30g]  檀香 砂仁 各一钱半[6g]
〖用法〗 以水一杯,煎七分服。
〖方歌〗 丹参饮中用檀香,砂仁合用成妙方,
     血瘀气滞两相结,心胃诸痛用之良。

〖主治〗 血瘀气滞,心胃诸痛。

  1. 治心痛胃痛諸痛多效,婦人更效。
  2. 治心胃諸痛,服熱藥而無效者。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方解
 ── 丹参 ── 活血化瘀止痛而不伤气血。 
                             
  ┌檀 香┐
 ┤   ├温中行气止痛。
  └砂 仁┘ 
            
全方药仅三味,药性平和,气血并治而重在化瘀,使瘀化气畅则疼痛自止。
    初痛气结在经,久痛血滞于络,气滞血瘀,互结于中,不通则痛,故见胃脘疼痛。
    方中重用丹参活血化瘀止痛;檀香、砂仁调气温胃畅中。三药相协,能使气血运行通畅,气调血和,则疼痛自除。

 
運用

1.本方是化瘀行气止痛之良方。以心胃诸痛,兼胸闷脘痞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以及心绞痛等,由于气滞血瘀所致者。
   3·因方中丹参有活血作用,且用量较大,故出血性疼痛慎用本方。孕妇忌用。

【现代应用】
现代医学认为本方扩张血管,抗凝血,调整肠胃功能,镇痛。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冠心病心绞痛、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痛经,见心胸脘腹疼痛,痞闷,舌质暗红,脉弦者。
〖药理作用〗
  1.抑菌、抗炎 丹参饮及组成药有抗感染、抗炎症及解热作用,对鼠的感染性关节肿及实验性腹腔感染动物有保护作用,对结核杆菌、霍乱孤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抑製作用。
  2.镇静、镇痛 丹参饮组成药,药理研究证实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製作用,其作用与安定相似,复方丹参製剂可降低家兔脑电图自发电活动振幅,对多种疼痛有镇痛作用。
  3.抗凝 丹参饮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製作用,5分钟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24.4%,与阿司匹林比较无明显差异。
  4.扩冠 丹参饮可扩张冠状动脉,使冠脉流量增加,对周围血管也有扩张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当心功能不全时,可以改善心收缩力,促进侧支循环及体内血液的再分配,这样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浆粘度,加速红细胞电泳率,改善红细胞压积,进而改善微循环,对于冠心病患者血液的「粘、聚、滞」倾向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5. 毒理作用 丹参製剂毒性较低,用临床剂量的20-30倍,连续给家兔灌胃2周,未见毒XX,体重、血象及肝肾功能等均无异常。

鳖 甲 煎 丸
  
〖别名〗疟母煎  鳖甲煎丸,是一种主治疟疾日积不愈的葯,胁下痞硬有块,成为疟母。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鳖甲 十二分,炙   乌扇  黄芩 鼠妇  干姜 大黄 桂枝 石苇去毛  
      厚朴  瞿麦  紫葳  阿胶各三分   柴胡  蜣螂 熬,各六分  
      芍药  牡丹 去心     活血祛瘀:生化汤 <wbr>失笑散 <wbr>丹参饮 <wbr>鳖甲煎丸 <wbr>大黄蛰虫丸活血祛瘀:生化汤 <wbr>失笑散 <wbr>丹参饮 <wbr>鳖甲煎丸 <wbr>大黄蛰虫丸 熬,各五分    蜂窠 炙,四分   赤硝 十二分
      桃仁二分   人参  半夏  葶苈 各一分
〖用法〗 上二十三味,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斗五升,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
      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3g),日三服。
〖方歌〗 鳖甲煎丸疟母方,活血祛瘀:生化汤 <wbr>失笑散 <wbr>丹参饮 <wbr>鳖甲煎丸 <wbr>大黄蛰虫丸活血祛瘀:生化汤 <wbr>失笑散 <wbr>丹参饮 <wbr>鳖甲煎丸 <wbr>大黄蛰虫丸虫鼠妇及蜣螂,
     
蜂窠石韦人参射,桂朴紫葳丹芍姜,
     瞿麦柴芩胶半夏,桃仁葶苈和硝黄,
     疟疾日久胁下硬,癥消积化保安康。

〖主治〗
疟母。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癖块,以及癥瘕积聚,腹中疼痛,肌肉消瘦,饮食减少,时有寒热,或女子月经闭止等。
·症見脅下有痞塊,或疼痛,或拒按、舌紫或瘀斑、脈澀或弦。
·五脏瘀血痰结证。症见症块或在肝,或在脾,或在肾,或在肺,或在心,或在六腑,或在胞中,或有茎中、疼处硬而固定、按之不移、肌肉消瘦、饮食不振,或有寒热,或身倦,或肢困、舌紫有瘀斑、脉沉涩。(醫砭,下同)
〖功用〗 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癥。
(用于胁下癥块。)
【方解】
  ┌鳖 甲 ── 软坚散结,入肝络而搜邪,又能咸寒滋阴┐
  │                        │
 ┼灶下灰 ── 消癥祛积              ├共奏活血化瘀,软坚消癥之效。
  │                        │
  └清 酒 ── 活血通经。             ┘

  ┌赤硝 ── 破坚散结。
  │
  │大黄 ── 攻积祛瘀
  │
  │┌活血祛瘀:生化汤 <wbr>失笑散 <wbr>丹参饮 <wbr>鳖甲煎丸 <wbr>大黄蛰虫丸虫、蜣螂、鼠妇、蜂窠┐
  │┼           ├破血逐瘀,助君软坚散结                 
  │└桃仁、紫葳、丹皮   ┘
 ┼
  │厚朴 ── 舒畅气机。
  │
  │瞿麦、石韦 ── 利水祛湿。
  │
  │半夏、乌扇(即射干)、葶苈 ── 祛痰散结 。
  │
  │紫胡、黄芩 ── 清热疏肝 。
  │
  └干姜、桂枝 ── 温中通阳,调畅气机,消除痰湿,平调互结之寒热。

── 人参、阿胶、白芍 ── 补气养血,使全方攻邪而不伤正。

  ◆综观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升降结合,气血津液同治,集诸法于一方,且以丸剂缓图,俾攻不伤

正,祛邪于渐消缓散之中。
     本方原治疟母结于肋下,今常以之治腹中症瘕。 疟母之成,每因疟邪久踞少阳正气日衰,气血运行不畅,寒热痰湿之邪与气血搏结,聚而成形,留于胁下所致。症瘕一病,亦属气滞血凝日久渐积所成,巢元方说“症瘕皆由寒热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所生也。”二者成因颇近,故均可用本方治之。
    方中以鳖甲为君药,取鳖甲入肝软坚化症,灶下灰消症祛积,清酒活血通经,三者混为一体,共奏活血化瘀、软坚消症之效;复以赤硝、大黄、唐虫、蜣螂、鼠妇攻逐之品以助破血消症之力;柴胡、黄芩、白芍和少阳而条肝气,厚朴、乌扇(射干)、葶苈子、半夏行郁气而消痰癖,干姜、桂枝温中,与黄芩相伍,
     辛开苦降而调解寒热,人参、阿胶补气养血而扶正气;桃仁、牡丹、紫葳、蜂窠活血化瘀而去干血;再以瞿麦、石韦利水祛湿。综观全方,药物虽似庞杂,但体现了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气血津液同治的配伍特点。诸法兼备,确为消症之良剂,

方中鱉甲入肝絡而搜邪,活血化瘀,軟堅消癥,為君藥。赤硝破堅散結;大黃攻積祛瘀;蟅蟲、蜣螂、鼠婦、蜂窠、桃仁、紫葳、丹皮破血逐瘀,助君藥以加強軟堅 散結的作用;厚朴舒暢氣機,瞿麥、石韋利水祛濕;半夏、射干、葶藶子祛痰散結;柴胡、黃芩清熱疏肝,調達氣機;乾薑、桂枝溫中通陽,化瘀開結,共為臣藥。 人參益氣,阿膠養血,白芍養血活血,入絡破瘀,為佐藥。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消癥化结之名方。以胁下癖块,触之鞕痛,推之不移,舌黯无华,脉弦细为证治要点。
2.加减变化 气滞甚者加枳壳、木香;寒湿甚者去黄芩、大黄,加附子、肉桂;湿热甚者去干姜、桂枝,加茵陈、栀子;腹水甚者加茯苓、车前、大腹皮、椒目等。
3.现代运用 臨床用於肝硬化、肝癌、慢性肝炎、血吸蟲病、黑熱病、胰腺癌、胃癌、肺癌以及腹部腫瘤等見上述證候者。证属正气日衰,气滞血瘀者。

由于本方长于消癥散结,扶正之力不足,若癥结而正气虚甚者慎用。

  《金匮要略论注》:“药用鳖甲煎者,鳖甲入肝,除邪养正,合煅灶灰浸酒去瘕,故以为君。小柴胡、桂枝汤、大承气汤为三阳主药,故以为臣。但甘草嫌柔缓而减药力,枳实嫌破气而直下,故 去之。外加干姜、阿胶,助人参、白术养正为佐。瘕必假血依痰,故以四虫、桃仁合半夏消血化痰。凡积必由气结,气利而积消,故以乌扇、葶苈利肺气,合石韦、 瞿麦清气热,而化气散结。血因邪聚则热,故以牡丹、紫葳去血中伏火,膈中实热为使。”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小差,当何云?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日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2.方论选录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卷4:“药用鳖甲煎者,鳖甲入肝,除邪养正,合煅灶灰所浸酒去瘕,故以为君,小柴胡、桂枝汤、大承气为三阳主药,故以为臣。但甘草嫌柔缓而减药力,枳实嫌破气而直下,故去之。外加干姜、阿胶,助人参、白术养正为佐。瘕必假血依痰,故以四虫、桃仁合半夏消血化痰。凡积必由气结,气利而积消,故以乌扇、葶苈利肺气,合石韦、瞿麦清气热,而化气散结。血因邪聚则热,故以牡丹、紫葳去血中伏火、膈中实热为使。”
【实验研究】
    鳖甲煎口服液可减轻大白鼠肝细胞损害,预防肝脾肿大,蛋白质的含量介于正常与模型组之间,提示本方有预防肝纤维化作用。【李剑平,等.鳖甲煎口服液预防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8):34]
1.慢性肝炎、肝硬化 用本葯治療后,能降低硫酸鋅濃度和麝香草酚濃度,糾正A/G比值失常,促進肝脾回縮,改善肝功能。   
2.肝癌 能改善癥狀,延長存活期。

大黄蛰虫丸
〖方源〗:《金匮·血痹虚劳》“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
〖组成〗: 大黄 蒸,十分    黄芩 二两   甘草 三两    桃仁 一升
      杏仁 一升      芍药 四两   干地黄 十两   干漆 一两
      虻虫 一升      水蛭 百枚   蛴螬 一升    
 半升
〖用法〗: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3g),日三服。
〖方歌〗:大黄
蛰虫芩芍桃,地黄杏草漆蛴螬,
     虻虫水蛭和丸服,去瘀生新功独超。

〖主治〗五劳虚极。形体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者。
    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赢瘦,经闭不行。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高血压、脑血栓,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慢性白血病,静脉曲张併发症与后遗症,以及外科、妇科、皮肤科、神经科等疾病。
〖功用〗
活血破瘀,通經消痞。
  ┌ 大黄 ── 逐瘀攻下,并能凉血清热。
 ┤
  └ 
蛰虫 ── 攻下积血。
           
  ┌ 桃仁 ┐
  │    │
  │ 干漆 │
  │    │
 ┤ 蛴螬 ├ 助君药活血通络,攻逐瘀血。
  │    │
  │ 水蛭 │
  │    │
  └ 虻虫 ┘

  ┌ 黄芩 ── 配大黄,以清瘀热。
  │
 ┤ 杏仁 ── 配桃仁,以润燥结,且能破血降气,祛瘀血 。
  │
  └ 生地黄、芍药 ── 养血滋阴。

  ┌ 甘草 ── 和中补虚,调和诸药,以缓和诸破血药过于峻猛伤正。
使 ┤
  └ 酒  ── 以助其药势。

诸药合用,祛瘀血,清瘀热,滋阴血,润燥结。

  方中大黄凉血清热,起破积聚,推陈致新;蛰虫咸寒入血,攻下积血,有破癖血、消肿块、通经脉之功,合大黄通达三焦以逐干血,共为君葯。桃仁、乾漆、水蛭、蟒虫、蛴螬活血通络,消散积聚,攻逐瘀血;黄芩配大黄,清上泻下,共逐瘀热;桃仁配杏仁降肺气,开大肠,与活血攻下药相配有利于祛瘀血;而地黄、甘草、芍药滋阴补肾,养血濡脉,和中缓急;黄芩、杏仁清宣肺气而解鬱热;用酒送服,以行葯势。诸葯合用共奏祛瘀血、清瘀热、滋阴血、润燥结之效。该方特点是以通为补,祛瘀生新,缓中补虚。主要用于五劳虚极所致正虚而致血瘀之证。

药理作用

1、有效降低转氨酶,保护慢性肝损伤,促进体内血液吸收。
2、增强肝细胞代谢,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3、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使白蛋白升高,球蛋白下降。
4、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吸附功能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5、活血破瘀、祛瘀生新,促进瘀血肿块的消散和吸收。
6、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7、抑制胆固醇,甘油三脂合成,阻止胆固醇在肝脏的沉积和在血管壁上的沉积,抗动脉粥样硬化。
8、有显著的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

運用

本方专治虚劳而有瘀血干结之证。
註意事項
  方中破血祛瘀之品较多,补虚扶正不足,虽有“去病即所以补虚”之意,但在干血去后,还应另选方药以补虚,专治其虚劳之证。
文獻摘要

  方论 张璐:“夫五劳七伤,多缘劳动不节,气血凝滞,郁积生热,致伤其阴。世俗所称干血劳是也。所以仲景乘其元气未漓,先用大黄、蛰虫、水蛭、虻虫、蛴螬等蠕动啖血之物,佐以干漆、生地、桃仁、杏仁行去其血,略兼甘草、芍药以缓中补虚,黄芩开通热郁,酒服以行药势。待干血殆尽,然后纯行缓中补虚之功。”(《张氏医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