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鸾舞镜,亦只是一时

 沁雪嗣音 2017-09-05
绝情书 

提示: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看完,第一时间看了网上贴出来的剧本。遗憾有了解答。电影很好,精雕细琢,唐朝考究的生活展现得淋漓,而且不刻意,自然而然。天下大势均在不言中,家之斗,藩镇之斗,国政之斗。锐化过后的绝美场景,配4比3的画面比例,老武侠的气韵油然而生。

    但终究有些遗憾。电影舍了故事,舍得太过,以至于人事物胶着,在一张一张面孔中费力的寻找线索和逻辑,令观影过程疲惫不堪,而且徒劳无获。

    幸而在看完以后立刻翻看了网上的贴出的剧本,终于释然。更感觉电影不仅舍了故事,也舍了人物,使这个电影需要在了解故事以后才能被欣赏,才能被看懂,终究不完整。

    所以我谈感受,谈看了电影的感受,更谈读了剧本以后的感受。

    天下大势,非杀一人能左右,也非保一方安稳能改变。良药苦口,却只能治标。

    电影有个很重要的主题,青鸾舞镜。《异苑》卷三: “罽宾国王买得一鸾,欲其鸣,不可致,饰金繁,飨珍馐,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夫人曰: 
‘尝闻鸾见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王从其言,鸾睹影悲鸣,冲霄一奋而绝。”

    无非孤独。

    片中有两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代表了青鸾的含义,影响聂隐娘一生。而这两人,也正是乱世中的两个重要的缩影,象征不同的救赎。

    一者嘉城公主,只身和亲,独嫁番邦,散了京城侍从,以示安身魏博的决心。

    一者嘉信公主,落发为尼,侍天习武,专门刺杀暴虐的藩镇,而无可匹敌。

    道姑公主以杀为救,掳走聂隐娘后教导其曰:隐剑之志,在于止杀,杀一独夫贼子能救千百人,就杀。

    电影中有一幕,道姑孑然一身,站立青山之崖,白衣不动,素不染尘,虽立危崖而若苍松,自有一股泰然气势。山谷寒气逼人,有冥冥薄雾,氤氲而升。一点白,落于山间,超然独立,如青鸾。

    道姑所杀之人不知凡几,皆为大恶,她自确信无一错杀。因此才能教导聂隐娘,与圣人同忧,而绝人伦亲情。

    这是道姑对于时势的见解,也是对苍生的救赎。杀一救百,即为善。虽贵为公主,以甘愿栖身山野。奉天行道,内心之坚定,当世无人能及。

    而其孪生妹妹,则代表了另一种决心。只身和亲,为求朝政安稳。以一己之力,斡旋于朝廷与番邦势力之间。上要定藩王与诸臣,下要收民心,其中之难,不难想象。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内,令杀兄篡位的藩王不越雷池,更以高贵优雅的姿态让包括聂隐娘之内人憧憬不已。这种强不似道姑之强,却也不啻于道姑之强。没有强大的内心,与让人忌惮的表现,是无法做到的。

    同样是公主,同样的举目无亲,所以才会在听闻皇帝驾崩,幼帝再崩时咯血而亡。

    她同样坚信自己的努力是对的。

    因此道姑来杀藩王时,她拦下来了:季儿年纪尚幼,主公死,魏博必大乱,非我能掌握。今主公有我督看,季儿靠我教导,我必使父子二人,不逾河洛一步。

    这是另外一种救赎之道。不兴兵,不起争,百姓与朝廷,便能安稳。

    可惜的是,这两段关于公主的剧情,在电影中被舍弃了。只留下聂隐娘谢师绝义,不杀表兄。

    两位公主的选择,其实是没有对错的。但天下大势,非朝夕而成。番邦割据,杀一人,另一人替之,始终无尽。而同样的,安抚一时,番邦势大,不服朝廷的局面仍在,终究还是会乱。

    因而二者都不可能真正改变已到边缘的局势。

    隐娘弃剑,因明白自身无能为力。

    这是一种自我救赎。天下不可左右,放手,任其自然而然。而自己至少可以不至疯狂,不用像同两位公主,强大而孤独。

    陪伴聂隐娘的负镜少年来自东瀛,也是一种隐喻。镜在这个故事中就是一种反应孤独的象征物,与镜同在,意为与孤独同在。负镜少年就代表了那面镜子,照射着聂隐娘师从两位公主之后的孤独。

    但同时,负镜少年又隐喻了聂隐娘的不孤独,代表了聂隐娘终究有人陪伴。这少年来自东瀛,避开了唐末的局势,也避开了那个环境中的人本应有的身不由己。代表了一种隔离了现实的安慰,一种假想中的知己。

    此种表达,是中国的传记传说独有的慈悲。令聂隐娘没有走上青鸾舞镜的命运。

    中国的武侠里,一直有推崇“隐”这个概念。有小隐于野,大隐于市的说法。这是一种道家思想的延伸,隐者,无为也。上善若水,和光同尘,都是隐。

    隐娘习武,第一年,剑长二尺,刀锋利可刃毛。第三年,能刺猿狖,百无一失。第五年,能越空腾枝,刺鹰隼,没有不中,剑长五寸,飞禽遇见,不知何所来。第七年,剑三寸,刺贼于光天化日实集里,无人能察觉。

    凡鸟兽一定藏匿形影,所以蛇色逐地,兔必赤,鹰色随树,同化于物类之中,冥然忘形。影无形,响应声,无形则无影,无声则无响,是谓隐剑。

    隐,是电影除了孤独以外的另一个重要表达。

    无论是嘉信公主的杀,还是嘉诚公主的不杀,都离不开隐。隐不是消失,而是同化。同化于这个时代,同化于当时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隐,才是入世,才是真正的参与其中。

    当聂隐娘还是聂隐娘时,她是一个刺杀藩镇的杀手,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的组成部分。

    所谓隐于其中。

    真正的出世不是隐,而是不存在。非是道姑公主的独身山野,也非是和亲公主的入乡随俗,而是撒手,与我无关。

    聂隐娘从隐开始,归于无名。象征天下大势,非一人可以左右,青鸾之舞,亦只是一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