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红旗:古玉鉴定,这样的错误观点你有吗?(之四)

 天宇楼33 2017-09-05

        现实中,经常碰见这种现象:有人看见一件玉器的纹饰和器型在书本上没有见过,就断然否定它的正确性。


海昏侯墓出土的玉龙,这种器型的玉龙是否多见呢?


        这种做法有些鲁莽和断然,大家想一下,既然地底下埋藏了古人如此之多的瑰宝,肯定有很多我们未知的东西。大家可以通过查阅历年来的考古资料足以能证明,很多我们以前未知的,没见过的器型和纹饰,正不断的被考古发掘、发现。所以,我们鉴定时,切不可大意和武断,只有不脱离玉器在地下几百、上千年形成的自然特性,结合当时加工的痕迹特征综合判断,就不会错判和误判。 

        有以上观点的玉友,请大家务必要以辩证的思路,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手段,实践的方法,综合去评判一件玉器。


海昏侯墓出土的玉熊,这种纹饰的汉代玉熊极为罕见


        后面章节我将会分别从古玉的沁色、钙化、包浆、形变、土蚀现象、加工工艺等各方面的成因,鉴定要点一一解说,因为这些特征是玉器在土壤中经过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自然变化形成的,也是鉴定玉器最根本的要素,很多特征更是仿造者无法企及的,所以从出土玉器本质的变化特征说起,才是科学的,比较有说服力,更是鉴定古玉的根本。


商代的龙形玦,集玦、环、出脊、有领于一身


        在鉴定运用时,这些方面绝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或是同时存在的,它们之间也会存在一个相互关系。所以,必须几方面的特征综合判断,才能下结论,否则就会以偏概全,缪之千里。

        我没有从玉质,玉器纹饰、器型,专业术语,玉文化等方面谈起,是因为很多专家的书籍上已经讲的非常全面、具体,这里没有必要再重复赘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